APP下载

对“怀旧”的再认知

2018-06-09周爽

东方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怀旧医治个体

周爽

摘要:“怀旧”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医生,学者和艺术家对“怀旧”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人们对这一心理和文化现象的观点和态度也更加接纳和包容。本文尝试探讨“怀旧”心理的特征,“怀旧”现象产生的心理和社会成因,“怀旧”现象的本质。最终以一种创造性情绪的视角,探讨“怀旧”心理对于人类情绪体验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怀旧;创造性情绪

怀旧”已经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它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他既可以是个体的记忆碎片,是个体对过去生活的追溯和逝去时光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可以是人类对集体家园的哀悼,可以关乎整个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一、对“怀旧”的认知过程

(一)起源于乡愁:可医治的疾病。怀旧是一种多么正常的情感,所以我们通常不会想去医治“怀旧”的处方。在十七世纪,怀旧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医治的疾病,集中于士兵群体。瑞士医生都相信,“怀旧”可以医治,鸦片,水蛭,外加到瑞士阿尔卑斯山的远足,就能治愈怀旧的病症。作为一种病症,"怀旧"会令患病者丧失或切断与现时的联系,他们仅仅关注思念故乡。病人会毫无生气,憔悴,冷漠,与世隔绝,混淆过去与现在、真实与幻想。显然,在当时处境下,人们对“怀旧”缺少了一份理解与接纳。

(二)灵魂的疾病:不可治愈的情怀。后来专业医生发现在人的躯体和灵魂里找不到怀旧的位置。“像是一种疑似灵魂的疾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情怀。从十八世纪起,诗人和哲学家开始以文学作品来探所怀旧,怀旧被当作与往昔的浪漫纠葛。怀旧是诗人和哲学家的品格和情怀,浪漫怀旧的对象是超越了现实经验的。所以,那时候的怀旧不是一种普通的情感,它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情怀。

(三)一种制度化的国家策略:集体记忆的乌托邦。再后来,怀旧逐渐演变成一种制度化的国家策略。在二十世纪中期,在博物馆和纪念馆里,怀旧被制度化和机构化。遗迹废墟都是可以引发人们的怀旧思绪的文明。这个时期的怀旧,超越了现实的经验,被赋予了理想色彩。人们总会更愿意记住过去美好的一面,集体记忆研究者认为,集体记忆通过这种筛选机制营造了心灵上的乌托邦,帮助释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寄托对家国的某种情感。

二、怀旧的特征

(一)怀旧有一种幻想和夸大的成分。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上文可以看到,表现为美化“故乡”、美化记忆,夸大过往的人和事,回忆自带有“玫瑰色的滤镜”,更多的是优点,甚至忽略了不足,想象胜于实际。

(二)怀旧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从更深的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回忆来寻求安全和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比如自己做出了良心和道德所不能接受的事情;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比如现实生活的艰辛和不如意导致无法实现自己的真正渴望,并不是自我理想的生活。“怀旧”就作为了一种逃避的手段,来缓解这种不安和焦虑。

(三)怀旧更多是情感记忆,而不是认知記忆。一般来看,怀旧更多的是感性的情感记忆,而非理性的认知记忆。这种记忆是有选择的,其所包含的情感结构比较复杂,既包括温暖、喜悦、感激、友爱和单纯等正面情感,也有失落、悲伤和渴望等负面情感。但总体而言,怀旧情感多是正面的。过滤掉不愉快因素或者负面因素保持或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所以怀旧通常是充满了升华了的积极情感。

三、怀旧的本质——个体和集体的心理诉求

怀旧反应了个体和集体的心理诉求。怀旧是介于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一种中介机制,是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共享空间。我们怀念与我们同辈人享受同样的情感空间的感受。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怀旧,我们都在试图建立自身与过去、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联系。时代在急速变化,人们会丧失个人与集体记忆的联系,而怀旧就可以去唤起或者建立这种联系。时间是不可逆的,失去的一切无法挽回,未来的一切扑朔迷离,折磨着身处时代漩涡中的每一个人,此时“怀旧”便会以防卫机制的面貌出现,它是医治时代心理症候的“偏方”。

四、“怀旧”的作用——一种创造性的情绪

(一)怀旧让我们获得掌控感和安全感。怀旧并没有特定的人群和年龄,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是一种稳定的个人心理倾向。因而,当个体面临离职退休这样一些变迁性事件时,对自我能力衰退的恐惧,对外界掌控力下降的恐惧,对退休之后完全未知的生活的焦虑,很容易触发“怀旧情绪”,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二)怀旧能提供内心庇护所,缓解焦虑。怀旧是寻找一种安慰。所以,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社会动荡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正性情感,成为人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于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于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自由评价,解读重构,甚至进行功能性的利用。

(三)怀旧能获得一种身份认同和角色认同。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而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也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我们怀念与我们同辈人享受同样的情感空间的感受。从社会学角度看,在人生经历重大转变的时刻,人们需要用怀旧来保持身份,而对过去的感知可以唤起过去的自我,清晰地认识、定义自己,因此怀旧是自我感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对于怀旧的反思

技术进步并未医治好怀旧情怀。怀旧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的流行文化,一种从个人到集体不可治愈的顽疾。人们很难准确的说出怀旧的对象,某段时光,某个场景,或是某种更好的时光。怀旧扑朔迷离,引人入迷,它借助于现代的传播媒介和技术进步,通过各种作品甚至商业化的手段被过分的烘托。人们在全球化的进步中寻找一种对生命和时光的延续,体现一种对集体记忆共同体的渴求。然而,怀旧不同程度的遭到批判,很多学者认为,怀旧只是对过去的细碎辨认,却很难完整呈现历史;怀旧带着“玫瑰色的滤镜”,貌似成了个人和集体对过去的神话。但是,怀旧依然令我们愉快和满足。我们可以像访问空间那样访问时间。我们幻想出更缓慢的节奏,像是对现代时间概念的叛逆;时间是可以被定格或是被选择的,这也是对时间不可逆转性的一种抗拒。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做白日梦,我们可以延长或者拓宽属于我们的时间,我们可以屏蔽一切不利条件,可以抵御外在压力,可以逃避钢筋水泥和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所以说怀旧不仅是一种现代病症,还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情绪。怀旧可以提供力量,它让我们体会理想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延续性。作为一种情怀,一种向往,一种梦幻,一种理想,它具有极强的治愈作用。童话故事不会得到实现,我们应该做的,是不去干扰这种梦幻。

参考文献:

[1]张晓.来自过去的礼物:怀旧对恋爱关系满意度的提升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7,(3).

[2]陈芳.大学生不同类型怀旧对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4).

[3]崔汝博.怀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D].暨南大学,2015,(5).

[4]李玥.大学生的怀旧心理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4).

猜你喜欢

怀旧医治个体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分类医治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神奇的医生
中国书吧设计的走向与思考
虚与实的倒影
老月饼的“怀旧”况味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