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

2018-06-09颜媛

戏剧之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

颜媛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凝结,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及文化内涵,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有助于提升民族的自尊心及自信心。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虽起步晚,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及相关法律的落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文章首先概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重要性;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DF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245-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内容广泛、领域极多,因此其保护工作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限制,从而导致保护和传承效果欠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法律作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1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分析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当前知识产权对它的保护还存在空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会受到客观因素影响,传承往往比较困难,相关技艺、知识及礼仪文化也会受到群体及地域限制而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失传及误传现象;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一些技艺容易被简单复制并快速上网传播而受到侵权。因此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过程中应与知识产权保护同步,强化相关部门及涉艺人员的重视程度。在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应积极完善保护制度,拓宽保护范围,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打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中的范式依赖,从而提升保护效果。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保护传承过程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出现倦怠情绪,很多技艺的专业人数本来就少,熟练度还不高,从而使得传授过程出现偏差。流传在民间的一些戏剧以及传统仪式,需要长时间研究学习,并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因此对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但在学成之后,大众接受程度并不高,这就使得很多戏曲艺术及礼仪文化逐渐失传。现阶段已有大量的手工艺、音乐及文学艺术都面临着传承困难或传承技艺被侵权的问题,急需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有效提升保护效能及大众文化的自觉性。

(二)有助于提升文化品质

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手工艺制品被批量生产,由于生产厂商只注重追求量的增加,而忽略质的提升,导致市场上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反而加速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对此,必须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纳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中,在保护好非物質文化遗产的同时提升文化品质。

三、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一)做好相关的宣传与引导工作

在市场化浪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尤其像一些传统手工艺、曲艺以及民俗等,由于本身并不盈利或盈利能力较弱,常常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因此,要想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首先要拓展宣传渠道,不仅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中来,而且要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关注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相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也要发挥自身职能,定期开展一些科普性的宣传活动,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常态化。

(二)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应在原有基础上探索新的保护模式,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和谐统一。以云南省为例,可以针对地域特点,建立“政府主导、法律先行、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政府介入到文化市场,能够为相关领域起到一定的引导及指导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干预及调节。根据现有法律基础,结合当地相关法律条文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提升文化自觉性,从而调动公众积极参与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及传承工作中来。

(三)打破现有知识产权法律的局限性

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做出较为清晰的定位,导致无法对其做出全方面的维护。例如行政法规体系效力有限,一些地方性的文件虽然比较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是层次属于地方,内容也不够全面,因此效用有限;再就是传承主体非常有限,传承人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分享,在出现矛盾时,侵权界定也不够明确;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商业秘密保护时,由于民族文化的集体性特征,使其大大增加了保密难度。针对以上问题,就需要打破原有界限,拓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以云南省为例,应针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及《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等文件中没有覆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做好补充,也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保护工作经验,制定相关的保护政策。可以利用著作权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可采取多层次的保护形式;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的使用受益和权利限制制度;用知识产权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防御性保护。并根据发展阶段及时代变迁及时调整政策,实现全方面的非物质文化保护。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保障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举措,而且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由于文化生态环境变化、资源流失状况严重等因素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仍不乐观。这就要求各部门加强联动,尽快采取措施,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化、高效率的落实。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地面气象观测场防雷保护措施分析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高山茶园如何做好防冻保护措施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