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商精神在“95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运用

2018-06-09何骞姚昌文何链东

东方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何骞 姚昌文 何链东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国家的号召,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实现创新创业。本文从客商精神的基本定理和基本理论进行了说明,然后在现在大学生创业思想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客商精神的开拓冒险精神、合作创新精神、爱国爱乡精神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并对新形势下,客商精神对“95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做出介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客商精神

一、什么是客商精神

客家精神主要有两点:一是坚忍不拔的拓荒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二是积极入世的主题参与精神。商人是客家人的一部分,是客家人中的佼佼者。客商身上保留更多的客家族群不断迁徙的基因,因此客商身上更能体现客家精神。客家人具有强烈的汉族正统意识,这也是海外客商特别有一种家园寻根情结以及特别爱国爱乡的原因。即客商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开拓冒险精神、合作创新精神、爱国爱乡精神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二、客商精神在“95”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95后”大學生自出生起就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享受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丰硕成果。“95后”大学生接收知识的途径广、信息量大,思维活跃,但大多数“95后”都为独生子女一代,思维方式和考虑问题偏感性化,从小生活在家庭的襁褓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从而更易出现急于求成、功利意识强等负面特征。

1.客商精神能有有效弥补学生创新创业上的精神需求,提高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梅州作为世界客都、华侨之乡,这片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和令人钦佩的创业精神,近几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的大流之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在山,客商从乡间田野中走来,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客商精神,正是当代“95后”大学生创业中所缺乏的。

2.客商精神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形态有积极深远的影响。隐性客商精神教育,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其本身具有的多样性、灵活性、愉悦性及无意识性等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更具持久性。坚定创新创业信念,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认同感。

3.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品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动性。针对“95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客商精神的价值影响能通过其自身判断分析后选择吸收最后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因地制宜利发挥好客商精神,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契合,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育路径,形成培养体系,不断焕发客商精神的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新形势下,客商精神对“95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1.开展艰苦创业教育,培养新型人才

社会竞争不仅是知识与智力的较量,更是意志与毅力的较量。没有艰苦奋斗,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胜。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吃苦能力逐渐下降。因此,高校应通过“公共工作”、“军训”、“体育教育”、“课堂教育”、“课堂教育”、“实习”等方式,将客商精神融入课堂,改善“95后”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现状,避免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2.培养创业意识,激发求知欲

创业意识是激励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一种心理动力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害怕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它支配着人们在创业实践中的态度和行为,并影响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和国际教育竞争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国高校必须加强“95”后创业意识的培养,开展创业意识贯穿于学生入学教育全过程的教育、课堂教育与生活管理。拓宽就业视野,转变就业观念,使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打破传统的就业模式。

3.促进校企结合,提供现实机遇

校企联合是一种以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为基础,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教育模式,以及结合学生实际工作进行教学。校企联合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校企联合,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基地的作用,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让大学生进入创业园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深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有两种模式:聚焦模式和全校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经验。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首先,为所有学生开设创业知识和创业技术知识基础知识的必修课,以及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必修课程,以增加学生接触创业课程的机会。第二,开设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规范课程教材,改变当前的创业精神。

5.培养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环节。教师的素质和素质将是高校创业教育成功发展的关键。然而,在中国大多数教师的创业经验,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高校应鼓励创业课程教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为教师的培训和培训提供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和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邀请成功的毕业生重返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引进创业知识、创业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创业。总的来说,加强学生创业教育是时代教育的要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精髓,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马润胜.期刊.创业教育与大学改革[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3):73-76.

[2]朱再发,郭亚芳.期刊.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6):69.

[3]谢志远. 期刊.利用地方优势开发大学生创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4(4):30-31.

[4]熊飞,邱莞华. 期刊.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73-77.

[5]古广胜, 彭玲.期刊.客商价值观与经营能力共生的现代逻辑分析——以张裕公司经商之道为例[J].企业经济,2015(7):84-87.

[6]施保国.期刊.从客家围龙屋文化的内涵看客家哲学的发展[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9):10=15.

作者简介:

1.何骞,男(1997,02)广东韶关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

2.姚昌文,男(1996,04)籍贯;广东湛江,学历:本科。

3.何链东,女(1995,12),籍贯:广东梅州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