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

2018-06-09任丽娜

东方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高校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型,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本文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发展路径进行深度探究,使之适应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高校;艺术设计;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是一种强调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主要包括表演艺术、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工艺与设计、视觉艺术、服装设计、广告装潢、环境艺术、雕塑、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型,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对于高度依赖创意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发展路径,使之适应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是当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新课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现今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国内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在不遗余力的利用自身优势鼓励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所以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每年都会有大量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一矛盾也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培养方式上,没有真正做到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相接轨,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艺术设计教育产出与文化创意产业需求错位。因此,我们必须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需要为导向,培养出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动态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国以及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1、生源现状

近些年,艺术类考生逐年增多,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逐渐扩大,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招生人数都逐年增加。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于普通类学生来说较为薄弱。部分艺术类学生因高中时期文化基础较差,通过短期的艺术培训选择报考高校艺术专业深造。从总体上看,这类学生因专业学习时间较短,专业学习主动性较差,基础相对薄弱,艺术素养及知识结构水平层次都不高。

2、专业设置

随着文化创意市场和高校艺术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除了开设一些传统的绘画专业和设计专业外,一些高校还设置了动漫、影视、数字传媒等一系列艺术专业。总体来说,各大院校在艺术专业的设置上是比较完备的。但是,受到教育相关政策的制约,艺术类新兴专业的拓展建设仍赶不上今天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

3、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性大学在艺术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他们的整体办学优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院校则依据办学的历史及经验,在遵循传统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高职高专院校比较重视学生专项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

4、师资力量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师资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目前,部分专业存在教师紧缺的现象,同时,师资水平也有待提高。一些刚起步的新专业,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相近艺术设计专业转型过来,本身就缺乏专业性。有些教师从学校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并没有在文化创意产业有过工作经历,自身也缺乏实践经验。在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新时表现出能力不足,难以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和思想运用到实践教学中。

三、影响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1、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应该是单一的,片面的。针对不同领域及岗位可以把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以下几种:

(1)产业技能型人才

产业技能型人才是文化创业产品的实际创造者,他们可以依靠个人技能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进行自由创作,也可以分工协作创作作品。例如设计师、演艺人员等。

(2)经营管理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也有消费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有经营管理型人才参与管理与服务,同时也要起到管理与引导产业技能型人才的作用。例如制片人、监制、销售等人员。

(3)研究型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其发展需要政策性和方向性的引导,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针对文化产业的相关理论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学习,从而具备开阔的眼界和开拓的精神,进而引导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创新意识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创新能力是核心。目前,很多企事业用人单位都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而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指那些推崇创新、敢于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它包括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和独立性思维等要素。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動的基础,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活动及创新结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重中之重。

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1、营造文化创意产业的教育环境

第一,在专业建设上,适度扩大市场接受度较高专业的招生规模。建立艺术专业与文化产业联动机制,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推进相关课程体系改革,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向导,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体系。

第二,在师资建设上,挖掘青年教师的能动性,提倡青年教师“走出去,带回来”,教师先走进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业,观摩学习,然后再将实践经验带回课堂。尽可能发挥青年教师专业优势,鼓励教师将教学与文化产业实际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入文化产业的创作、设计和运营之中。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战项目,将企业、公司的项目和社会性项目作为研究课题,为学生锻炼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提供实践机会。

第三,。在人才培养环节上,要根据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步完善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要遵循藝术人才成长规律,着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2、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但多数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进行相应的转变。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教学观念等仍停留在传统思维模式中,这些都将影响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有些专业的建设和课程的设置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联系不够密切。有些课程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变迁,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观念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背离。尤其是传统艺术类学生,固守以往的就业领域,没有及时调整就业观念,专业素质达不到目前文化创意企业的要求,自身的就业就有一定的困难。面对这样的困境,艺木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应依托专业优势和自身特点,加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

首先,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其次,搭建产学研平台。艺术院校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依托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搭建产学研平台。一方面,理顺文化创意企业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推进教学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中心,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汇聚文化创意企业的优质资源,形成文化创意聚集地,与文化创意企业联合培养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

3、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第一,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的教学体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工作室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工作室教学制度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毕业后与企业的“零对接”,解决了学生理论学习过程中实践不足的问题。

第二,引入导师制教学模式。

引入企业或行业专家为导师以课题形式引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导师、教师、工作室学生三方力量共同研究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以设计专业为例,如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方向的导师,在专业教学中引入企业的设计案例,提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题,带领学生在设计课程中研究市场,以求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创新性的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因此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艺术专业的教学之中,并根据专业特色,使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通过学生参与校外实践、创新性实验和创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

创意改变生活,创意引领未来是不争的事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地域文化特征、专业技能特点和创新意识观念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动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只有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时间[J]装饰.2005(11)。

[2]冉玉.浅谈高等艺术教育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J]美术大观.2010(4)。

[3]马更.试论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艺术.2010(1)。

作者简介:任丽娜 (1981.4 - ),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工作单位: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高校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