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关的机关,就在“嘴里”这道关

2018-06-09兰斌

公务员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团长机关意见

兰斌

对于“说话”,历来有讲究。孔子认为,“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老子则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些都是需要反复琢磨的经典。

当初我刚进机关,就有老同志传经送宝,“机关的机关,就在‘嘴里这道关”。话虽不够全面准确,但在机关工作,嘴上功夫要求之高确是不争的事实。

都说领导是个人成长的最大环境。在机关工作,近水楼台,个人的工作都在领导眼里。在工作期间,如何展示出能力水平,让领导赏识,继而保持和扩大自己的先发优势,进入成长的快车道,如何跟领导“说话”显得至关重要。窃以为,这里自有一套“说法”。

1.协调意见——领导有分歧,你要讲团结

因为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不同,各位领导的行为方式也会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出现意见分歧本是很正常的,甚至某种程度上说,班子内部有了不同意见更显得有活力、有凝聚力。作为居间协调的人员,要时时处处维护领导之间、班子之间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团结。千万不能把领导之间对于工作的不同意见,搞成不同领导个人之间存有意见。比如,在部队,团长、政委同为单位一把手,我在向团长征求意见时,往往先说清楚政委的意思,然后一般会加上,“政委让我请示一下您,看看您的意见”。在把领导的意见转达到的同时,也把领导之间的相互尊重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领导在团结友好的氛围中协调立场。

另外,机关专心办好事情就行,不要说破领导之间的“矛盾”,否则“搬弄是非”的帽子扣上,就是大问题了。举个例子,团长刚上任,副团长资历较老,平时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一日,团长让机关通知副团长A参加一个会议,A不愿去。见A态度坚决,我试探性地问,如果不舒服的话,我去请示团长重新安排,A不置可否。事后,我向团长汇报,A可能有些不舒服,让我请示能不能不去,团长于是重新作了安排。

2.请示汇报——领导作决策,你要当参谋

“老机关”常说,“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趴下来能干工作。”就谈到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部队有句俗语,“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说的是部队的层级观念和服从意识,但一些人员片面觉得,反正说了不算,干脆少说或者不说,导致参谋作用缺位,无意中把包袱甩给了领导。老机关都说,决策权在领导,但参谋有事前、事中、事后三次建议权。领导虽然阅历深、能力强,但毕竟术业有专攻,在具体的事情上,考虑也不一定成熟。特别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可能考虑也不周全。

我们办公室曾经进来一名新同志小张,工作经常重复犯错,日常接触下来也觉得他心不在焉。我向主任提出,小张同志似乎不太适合在机关工作,主任说再看看。数月之后,小张牵扯一起严重违纪问题受到处理,主任也被诫勉谈话。此后但凡新人员入职,主任都要求我先行了解情况,再单独向他汇报。再举一例,基层单位有个干部Q,他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员吃喝打牌,并且放话称自己有关系,不久就能提拔。在研究干部调整之前,有了解情况的干事就向领导报告,“此人不能用”。领导表示,早已了解到关于Q的一些反映,当场表态“绝不会用Q”,并让那位干事再谈谈其他了解到的情况。

3.面对批评——挨批也要干,权当待遇看

俗话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知易行难,尤其是对于“无错之勉”真要做到,也得一番历练。有位省委领导谈到年轻干部的素质,提出要“能干、能处、能忍”。这样来看,批评之忍算作一种考察也不为过。当然 “忍”也是有原则的,对于人格的侮辱、造谣的中伤,不在其列,但这毕竟是极少数。有位军级领导在谈到批评时,说“批评是一种待遇”,有三种人“不批评”——从事的工作不重要,不批评;屡教不改的,不批评;批了还要做思想工作的,不批评。不妨换个角度看,如果受到了批评,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是重要的,个人是虚心接受、知错能改的,这样理解“批评”,心气也就顺多了。

饭桌上听战友讲起,某部师长对机关刘科长非常严厉,有时候一点“小事”,把科长劈头盖脸骂一顿,搞得科里的下属都站不住。大家都以为刘科长提升无望之际,没想到年终官升一级,据说还是师长力荐的。这就叫“不批评,不进步”。再举一例,G首长文工团出身,一贯重视个人形象。一日,因为证件照选用得不好,G就把机关办事的小刘批评了一顿。小刘很纳闷,当初选用的照片也是经过G过目的呀。于是第二天又去找G,把当初照片选用的经过又详细讲了一遍。G领导当即面露不悦,“小刘啊,你这是在考验我的情商呀。你说的情况我知道,我就是想提醒你,首长有时考虑不细致的,你们要主动提出来嘛。”临了,还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工作的时候,要多动动脑子啊!”

4.私下交流——级别有差距,沟通时常去

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必須,建立和谐的私人关系是必要。而且,后者往往是前者的润滑剂。领导也是人,除了工作上严格严肃之外,平日里大多还是蛮随和的。有些同志觉得和领导交流,不好意思,或者存有“怕”的思想,其实大可不必。作为领导来讲,久居高位,常常苦于缺少坦诚交流,心底里一般是愿意和下属沟通的,一方面可以增进感情,一方面也能掌握情况,一举两得。

作为机关人员,通过工作之外的接触,与领导碰撞思想、交流观点,也能展现出另外一个自己,让领导更全面地认识你。比如,有位朋友曾经主动找过Z师长几次,有一次送给他一本书,还从党组织功能弱化的角度,谈了对一些单位发生问题的思考,并举出事例予以佐证,Z师长很赞同,并在当月早交班会议上讲到了他们交流的内容。此后,他们建立了较好的个人关系。再举一例,副团长和副政委Z参加地方双拥会议,行前因故改为另一位副团长Y去,Y对临时参会不理解,认为是机关工作不到位而不愿去。发车时间一再推迟,眼看着就要来不及,我只能向私交较好的Z解释,Z幽默地说,“放心,我来把他抓上车”。果然,不久两位领导一路小跑着上了车,我如释重负。

正所谓“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曾经听得一个小故事。餐厅包房里,宾主酒足饭饱,还有几盘菜剩了多半。服务员打包装好,大家互相推让不肯携带。最后,坐主位的胖太太说:“那我把这盒带回去给狗吃。”举座愕然!大家不知道胖太太一向善待家中的狗,早把它当成了孩子。虽然没有主观恶意,但依旧让人十分不爽。

李开复曾经提到情商有三个方面——与别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取得别人信任的能力。这都有赖于想说、敢说,而且能说、会说,身处机关的同志嘴上那一关更是必过的关口,过了此关就是“老机关”,上海人戏称为“老法师”。

(摘自“不是官话”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团长机关意见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评“小创”,送好礼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评“小创”,送好礼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代表团团长、预备会议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抢亲
12
谁给谁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