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觅举:唐代独特的文人政治

2018-06-09傅绍良

公务员文萃 2018年4期
关键词:陈子昂诗文王维

傅绍良

科举制度兴于隋,盛于唐,一直延续至清末,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士制度。科举制度自产生之始,就因为诸多弊端而受到指责,唐高宗时谏官薛登有一篇《论选举疏》,其中写道:“今之举人,有乖事实。乡议决于小人之笔,行修无长者之论;或明制才出,试遣搜场,则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举;上启陈诗,惟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故俗号举人,皆称觅举。觅为自求之意,未是人知之辞。”“觅举”实际上就是自我展示,举子们“觅举”的手段是“陈诗”,即把自己的诗作呈给相关大臣。

受功名价值追求的驱使,唐代文人的觅举活动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态,大致而言,有陈子昂的激情、杜甫的悲情及王维的巧情等三种模式。

陈子昂以文自荐

陈子昂,字伯玉,出生于今四川射洪县,为蜀中豪富之家。据《独异志》载:陈子昂来京师长安,“不为人知。时东市有卖胡琴者,其价百万,日有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于众,谓左右:‘辇千缗市之。众咸惊,问曰:‘何用之?答曰:‘余善此乐。或有好事者曰:‘可得一闻乎!答曰:‘余居宣阳里。指其第处。并具有酒,明日专候。来晨,集者凡百余人,皆当时重誉之士。子昂大张宴席,具珍羞。食毕,起捧胡琴,当前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所知。此乐,贱工之役,岂愚留心哉!遂举而弃之。升文轴两案,遍赠会者。会既散,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这则故事符合陈子昂豪门公子的做派,这种行为对他科考成功是有帮助的。值得注意的是,陈子昂的这种以文自荐的行为并不止于应举,他中举之后始授九品微官,而适逢武则天欲将高宗灵柩由洛阳移往长安,陈子昂不顾职卑,越职上《谏灵驾入京书》,虽非自荐诗文,但亦属自荐政能,所以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为他走上仕途赢得了声誉。

杜甫诗文自荐无果而终

杜甫在长安也经历了艰苦的自荐求官活动。杜甫出身于重儒之家,祖父叫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杜甫很自豪地说:“吾祖诗冠古。”公元745年,杜甫结束了自己在齐赵等地的漫游和放荡,满怀政治热情来到京城长安求仕,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他的求仕生涯却充满了辛酸。他参加一次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唐时科举考试的一种,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项考试,杜甫来到长安时,正是玄宗皇帝经过近三十年执政后,走向骄奢和昏溃的时候,他声称天下已太平无事,将这次制举交给了李林甫主持。李林甫是唐朝的大奸相之一,嫉贤妒能,口蜜腹剑。他主持这次旨在举贤才的制科考试,竟然一个也没有录取,而报给唐玄宗的理由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这次制科,也不幸成了李林甫的牺牲品。

制科考试落榜之后,杜甫便直接向皇帝献赋。在杜甫心中,玄宗皇帝是十分重才的明君,他相信以自己的才华能打动皇帝,自取功名。杜甫竭尽所能,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唐玄宗看后也很赞赏,让他到集贤院去,命宰相再考试他的文章。杜甫非常兴奋,可是唐玄宗将杜甫打发到集贤院后,便没有了下文,杜甫向皇帝献赋也无果而终。他又以诗文为手段,干谒王公大臣。可是不知什么原因,还是一无所获,处境越来越糟,他在诗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境况:“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长安十年求仕尝尽了艰辛,虽然没有成就他的政治功名,但强化了他对现实人生的關注,也赋予了他的诗歌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王维的巧情“觅举”

王维多才多艺,诗歌、音乐、绘画都有极高的才华。青少年时期所写的诗歌就在长安一带流传,有些甚至还传到了宫中。他到长安应举时,以音乐才能深受岐王的赏识,但音乐才能无法让他赢得功名,所以岐王为王维设计了一个极巧妙的以诗自荐的办法。据《集异记》载,那天,王维带了自选的十几首诗以及自度的琵琶曲,扮成乐师随岐王一起见了当时影响力极大的玉真公主。王维先为公主弹奏琵琶,得到了赞扬。随即又将所带之诗呈上,公主读到了一首早传到宫中的诗,“公主既读,惊骇曰:‘此皆儿所诵习,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所为乎?”于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举荐王维应举。王维于次年中第,年仅19岁。

登科后的王维,诗歌、音乐、绘画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成了唐代史诗上的诗佛,尤其将诗歌与音乐、绘画结合在一起,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被谱为“阳关三叠”,而诗画一体的艺术更影响了千年的画坛和诗坛。

“觅举”成就了唐代独特的文人群体

陈子昂的激情、杜甫的苦情、王维的巧情,实则代表了唐人在应举求仕道路上以诗文自荐的几种具有文人特色的形式。从中国文人的文化性格构成来看,唐代文人的这种以“自媒体”方式自荐诗才的方式有些超乎传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君子品质。而唐代文人以激进的方式自荐其才,实属露才扬己的非君子行为,所以中唐人杨绾在《条奏贡举疏》中说:“投刺干谒,驱驰于要津;露才扬己,宣胜于当代,古之贤良方正,岂有如此者乎?”

反对“觅举”的人认为唐代科举所产生的最大的弊端是“露才扬己”,而从中国士大夫心态发展的历程来看,其实这恰恰是唐人进取精神和入世态度最可贵和可爱之处。因为与后世的干谒相比,唐人“觅举”活动中的重点是以诗文自荐,展示自我的才能和理想,与后世“干谒”中的那种严重的人性压抑和人格扭曲有着根本的不同。特别是初盛唐时的诗人们,用诗文自荐,凸显了个性,张扬了自我,成就了一个时代独特的文人群体。

(摘自《人民论坛》)

猜你喜欢

陈子昂诗文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陈子昂:有实力,也要有机会
走遍万水千山
陈子昂毁琴成名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怀才不遇陈子昂
陈子昂摔琴传诗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