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舞台表演中的语言技巧研究

2018-06-09李娅红

戏剧之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技巧

李娅红

【摘 要】舞台语言技巧是戏剧舞台表演的核心,语言技巧的有效应用对于戏剧舞台表演角色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语言的个性化展现,观看人员可以有效区分戏剧的表演风格及地域特色。反之则会导致戏剧整体表演内涵的缺失,影响戏剧观感,因此本文依据戏剧舞台表演语言特点对戏剧舞台语言技巧的强化训练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戏剧舞台表演;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J8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029-02

在戏剧舞台表演语言策划时,剧作编制人员根据整体戏剧架构对事件情景、事件冲突、人物思想、事件进程进行逐一分析,结合具体的角色行为,将语言技巧与戏剧舞台表演进行有效的整合。戏剧舞台语言技巧的应用诠释了整体戏剧事件的发展历程,因此对于戏剧表演者的语言技巧应用功底具有较高的要求。

一、戏剧舞台表演语言特点

戏剧主要是由戏剧表演人员将特定的故事或者实际情景利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的表演形式有对话、动作、歌唱等。戏剧表演人员在戏剧表演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诠释能力。而戏剧舞台表演语言是戏剧表演人员为了达到戏剧表演效果、提高戲剧观感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根据戏剧塑造角色的变化需要采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戏剧语言主要包括台词、舞台说明两个方面,而人物台词是戏剧语言的主要部分,其主要包括人物对话、对白,表演语言是戏剧舞台语言的重要部分,其在要求简洁明确、通俗灵活的前提下,也要求语言表演人员根据自身的理解对表演语言进行艺术加工。而舞台说明则主要针对剧本内容进行适当文字说明,如戏剧人物、情景铺设、人物动作说明等,对于戏剧情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舞台说明语言就要求明确简洁。

二、戏剧舞台表演语言技巧强化训练

(一)营造语言训练情景

我国戏曲表演艺术根据各地人文特点的区别具有多种特征,如在京剧戏剧中有生、旦、净、丑几种表演风格,而不同的角色风格其在服装、语言及动作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而语言是戏剧舞台角色塑造的基本要素之一。戏剧表演语言技巧应用的成功与否除了需要戏剧表演人员在日常训练中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还需要在训练中营造语言训练情景。如通过对人物感情的艺术加工,如语言表达音调的高低变化对人物语言的情感进程进行诠释,进而利用角色的特性展现人物的独特性质。一般来说,戏剧舞台与戏剧观看人员具有较远的距离,这种情况下戏剧表演人员的面部表情就在角色情感诠释方面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戏剧角色情感诠释的重担就落在语言技巧的应用上,而语言训练情景的营造对于整体表演语言技巧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首先戏剧舞台表演人员应对整体故事来源有详细的领悟,将关注重点放在自身表演角色特点、角色心路历程上,即将自身充分融入所诠释的戏剧角色中,利用语言这一情感表达工具将角色的情感波动进行更加有效的表达。然后在特点的故事背景下,可以适当夸大自身的情感变化,如在表达角色悲伤情感时可以通过呼吸声的加大营造抽泣的语言氛围,而在表达角色开心的情感时可以通过自身笑容的增加营造愉悦的语言氛围。

此外在语言训练情景营造过程中修辞手法的应用非常重要,戏剧舞台表演与多元化修辞手法密不可分,其可以在突出戏剧人物形象的同时,促使戏剧表演人员语言与表演情景更加贴近,为表演主题的深入诠释提供保障。在修辞手法应用过程中,可根据戏剧情景选择适当的修辞类型,从而提高戏剧表演效果。戏剧表演过程中修辞手法与表演语言的有机融合离不开戏剧表演人员自身的语言再创造能力,在进行戏剧表演语言修辞手法应用时,表演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想象能力塑造更加直观、立体的戏剧形象,并利用基础语言表达的形式促使事件发展与人物变化特征进行有效联合,在语言动作协同作用下,推动整体剧情发展。

(二)加强基础训练

情景化语言训练模式可以为戏剧语言表演营造一个明确的主体和思想观念,而基础训练则要求戏剧表演人员根据自身对人物角色的了解进行侧重训练。戏剧表演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对表演者语言技巧应用的高要求,只有戏剧表演者在舞台中表演语言表达得清晰、准确明了、圆润稳定,同时结合自身对表演语言技巧良好地把握,将自身融入所诠释的角色中,通过适当的语言重音把握及节奏停顿增强表演语言听觉感染力。在整体戏剧表演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人物,而不同的人物角色对于整体戏剧情节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同时随着戏剧表演阶段的变化不同的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身份特征及剧情推动作用也有所差别,在基础语言训练过程中,戏剧表演人员需对整体剧情中不同的人物角色的区别有详细的了解,从而应用更加个性、生动的戏剧语言推动剧情发展。针对上述要求,在整体的戏剧表演过程中,戏剧表演人员应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日常基础语言训练,从而促使相关人物角色的特色有效展现,便于人物角色立体化塑造。一般来说,戏剧作品在人物塑造初始阶段就明确了相关人物的个性及语言特点,同时其语言运用也与人物个性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如在豫剧《穆桂英》中穆桂英这一角色在塑造过程中就需要用命令式且基调偏热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从而突显人物性格特点。

为了提高自身表演语言技巧运用能力,除了在日常训练中加强训练程度,将发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语言表演人员还需要注重表演语言表达要素的训练,如音长、音量、音色、音高等。同时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戏剧种类采取适当的地方腔调训练,在保证字正腔圆的基础上促使整体语言的腔调符合剧情需要。语言表达要素的训练可以通过对戏剧表演人员音色、音域的拓展不断提升戏剧表演者的语言技巧应用能力。在日常语言技巧基础训练过程中,戏剧表演人员应注重对语言特点、语调轻重的把握程度,打好语言基本功,促使戏剧特色及内在情感表达能力在日常训练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此外,部分戏剧表演人员在表演语言诠释时经常会出现紧张心理,这种心理的出现极易导致表演语言“卡壳”现象的发生,因此在语言技巧基础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应在熟练记忆台词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表演人员的配合训练,提升自身与剧务中其他表演人员的配合默契,降低紧张心理对戏剧舞台表演语言技巧应用的不利影响。

(三)发掘语言潜在含义

戏剧舞台表演语言潜在含义的发掘主要是通过对戏剧舞台语言技巧的详细探究,深入了解戏剧舞台表演语言内在转化。戏剧舞台语言技巧的潜在含义并没有明确的表达过程,大多依靠表演人员语言技巧的熟练语言进行显现,即话中含意或话中带话,依次证明戏剧事件的客观演变。在进行戏剧舞台潜在语言技巧训练时,戏剧表演人员可在表达戏剧台词的表面意图前,对自身语言的真实意图表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结合自身的实际理解,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以便传达角色真实意图,给观看人员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2]。为了正确表达戏剧表演真正的含义,戏剧表演人员可从表演语言的来源入手,对角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进行深入挖掘,即在了解自身角色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他相关角色表演语言有详细的了解,全面了解所在戏剧中各个部分的发展来源及相关角色的性格发展,将语言进行连续的表达诠释,将语言技巧与潜在舞台艺术进行有效的整合,然后促使舞台艺术语言得到更加自然、熟练的表达。

三、总结

综上所述,表演语言是戏剧舞台表演的重要部分,其不仅可以为戏剧舞台角色的塑造提供帮助,而且可以将整体戏剧事件的进程进行良好的表达。因此在戏剧舞台表演中,戏剧舞台表演人员应注重表演语言的强化训练,在强化基础训练的同时可以营造语言情感氛围,将自身情感变化与角色情感变化进行有效的整合,结合故事背景的充分了解,促使戏剧舞台表演语言技巧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门庆宝.浅谈戏剧舞台表演中的语言技巧[J].艺术教育,2015(11):203.

[2]洪雷.戏剧舞台表演中的语言技巧解析[J].戏剧之家,2017(3):36-37.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技巧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指正要有技巧
戏剧类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