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8-06-08陈暑波代安定杨建光李云翔肖翠娥

科技视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互联网+互联网

陈暑波 代安定 杨建光 李云翔 肖翠娥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然后通过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TP3-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8-0091-00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CHEN Shu-bo DAI An-ding YANG Jian-guang LI Yun-xiang XIAO Cui-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nan City University,Hunan Yiyang,413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firstly the demand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major in the Internet age.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maj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raining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maj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Key words】Internet plus;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major;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互联网+”概念最早是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首次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随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阵地,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影响,“互联网+教育”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如果说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是“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1 “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

“互联网+”时代,对于想要转型的传统行业,最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互联网技术类人才,包括系统工程师、程序员、大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人才;另一类是,具有创新精神且能将互联网相关技术与传统行业有机融合,向新的经济形态转型的人才。截止2017年6月,全國IT类职能网上发布职位数有67万余个,较年初相比增长幅度为19%,和2015年同期相比,涨幅达29%。可见,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还在持续增长中。

2 “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于2015年10月在吉林长春举行,有1800余所高校、57000多支团队、20万名大学生参赛。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于2016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全国共有2110所高校的学生提交了项目作品,参与高校数量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1%。学生报名项目118804个、直接参与学生54.58万人,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2.7倍,参赛大学生数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于2017年9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本次大赛吸引了2241所高校参赛,团队报名项目37万个、参与学生150万人,分别是第二届的3.2倍、2.7倍,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于2018年在厦门大学举行。“互联网+”大赛已经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平台。“互联网+教育”模式逐渐形成。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截止到2017年,全国共有408所院校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目前大致有:考取研究生、IT行业、教育行业、特色行业的就业。一般的人才招聘会很少直接招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就业率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基础知识不牢,职业定位不明确,自身能力欠缺。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就业观念落后,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宁愿待业也不愿“屈就”,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4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育理念、方法与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寻找出一种真正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本文以地方应用型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

4.1 “互联网+”校企联合共建专业

“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专业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主动对接地方产业,主动应对地方产业升级带来的变革,适度调整自身的专业培养方向,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分析挖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短板,预测企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需求,学校根据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适应社会发展。

4.2 校企联合制定“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市场充分调研,对用人单位广泛调研,对专业人才需求现状以及对人才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邀请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整,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和升级。在方案中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所学习的信息科学、网络技术、大规模科学计算、优化理论和方法等相关知识和其他学校传统专业(如土木、建筑、规划、管理、物流、等)相结合,以创新驱动,通过“互联网+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模式,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交叉融合发展,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转到真正服务区域经济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来。

4.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满足“互联网+”的人才需求

在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开设大数据分析、VB、Delphi等可视化界面开发课程、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互联网金融、Python等专业选修课程。在实践类教学课程中,将实践课程和校企合作融合起来,在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的建设上,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实际需求。在课程设计中与创新创业教育、面向传统行业应用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应用技能和“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能力。

4.4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一本教材定终身的做法,延续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手段,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学科实践社区,逐渐建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师生、生生交互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应用技术探索差异化学习、基于问题学习、交互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自主意识,从而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率。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破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平台开发和数据分析管理的过程中,融入传统行业背景融合,有利于学生“互联网+”应用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4.5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互联网+”应用技能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来为学生讲授实践类课程,邀请优秀的创业者等组织“校企沙龙”,通过开设短课时网络课程、讲座、案例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学院的创新创业氛围,开拓师生的视野。此外,学生到四年级的时候选派到企业参与真正的实践。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业内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企业实践教师的指导,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互联网+”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建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3(1):101-102.

[2]程裕强,吴庆军,龚榆桐,周国军.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36(2):114-117.

[3]韦佳.“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8,34(1):54-57.

[4]殷利.校企在线联合体:“互联网+”下校企合作的新视点[J].江苏教育研究,2015(2):114-117.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