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教学策略

2018-06-08黄秋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物距凸透镜认知结构

黄秋云

【摘要】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不同的物距范围下所成像的性质特点不同;概念多、规律多导致学生记忆混淆;是成为教学难点的主要原因。按照在这节课教学过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妥当地选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合理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实现突破教学难点。

【关键词】凸透镜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19-02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点,他们正是处于由形象思维慢慢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个阶段。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规

律的能力不强。如果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则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整理归纳能力,和抽象总结思维概括能力。

2.凸透镜成像学生没有认识基础,如果没有教师没有做实验前指导准备,就马上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会有很多同学觉得比较迷茫不知所从。学生往往的反应是:从哪里开始?怎样进行探究实验?究竟探究什么?记录哪些数据等等。有些农村学校受到实验器材的限制,教师只能选择自己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只能让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观看老师演示、操作和记录实验的数据,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成像规律,失去探究实验的本来的意义和目的。非常不利于培养中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3.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节课涉及到的物理概念相对比较多、对学生而言容易造成混乱或错乱,如焦距(焦点←→光心的距离)、物距(物体←→凸透镜的距离)和像距(所成的像←→

凸透镜的距离),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能用光屏来承接)和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不能用光屏承接所形成的像),放大(像的大小比实际物体的大小大)和缩小(像的大小比实际物体的大小小),倒立和正立。凸透镜成像规律多,在不同的物距范围下,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特点不同。

二、教学策略的理论根据

认知结构理论家特别强调学习者原来的认识体验、认知结构在学习者学习认识新知识过程中的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指出学习者认知结构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新内容必须具备的能力;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与更新变化又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因为每个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分成不同级别,不同的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级别能力也是有区别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又要与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相符合,以利于学习者对物理概念地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习者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策略

1.探究实验的设计

科学实验探究既是物理教学者的主要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实验探究能力,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乐趣,不断获取物理知识,克服实验遇到的困难,学会合作交流,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科学实验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探究实验是一个活动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只有把探究活动各个环节设计好才能顺利的进行实验探究。

2.优化组合教学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优化组合教学媒体,要坚持以物理教学内容为主、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的前提。处理好物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关系,既要坚持物理教学内容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多媒體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凸透镜在不同的物距范围下,所成像的性质特点不同,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分析,要用语言和文字表述清楚非常难。如果这时能恰当地将多媒体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就可以方便地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采用动态模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技术等,模拟光的传播路径,体现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学生直观的看到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明白凸透镜在不同的物距情况下成像特点不同的原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辅助的物理教学设计,使教学变得更形象和生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对凸透镜成像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的理解,更容易接受所学的内容,实现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巩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3.能力提升,破解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PPT课件播放凸透镜成像的Flash 动画并投影到屏幕上,模拟凸透镜的两条特殊光线的光路(第一条: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第二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模拟把物体放在不同物距时的成像

特点。可以让学习者在经历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凸透镜成

像规律,理解凸透镜在不同的物距情况下成像的特点不同的原因,使学习者对凸透镜成像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的理解。

结论和应用:

拓展:

用多媒体播放投影凸透镜成像的Flash 动画,模拟将蜡烛从由远处向凸透镜靠近过程中,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成像的动态变化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进一步理解。

拓展结论:

(1)u>f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2)u

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并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实验探究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信息技术为辅的物理教学设计关注教学过程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解决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可以让学生从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和掌握,科学有效地发挥媒体的功效,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物距凸透镜认知结构
探索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例谈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