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的调查分析

2018-06-08时慧慧胡迪迪安红静陈洁陈凯毛娜娜

科技视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性骨折苏州市骨质疏松症

时慧慧 胡迪迪 安红静 陈洁 陈凯 毛娜娜

【摘 要】目的:了解苏州市居民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市35岁以上居民(469例)和2017年7月-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73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苏州市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状况。结果:苏州市居民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认知水平较低,认知度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受重视度较低,受访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高危人群,需要有效的健康管理。在健康管理行为中,运动情况较好,而骨密度检测、钙摄入、吸烟、饮酒等行为需进一步改善。结论:苏州市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认知度较低,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居民存在一定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需通过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和健康医疗进一步提高管理行为,落实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三级预防,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8)08-0042-002

我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骨质疏松症患者已超9000万,且有每年增高的趋势,其发病率紧随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而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的严重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全身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其最大危害是并发骨折,致残致死率较高,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本研究调查苏州市民对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状况及影响因素,针对性加强宣传教育,调动疾病风险人群的积极性,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管理意识。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苏州市35岁以上居民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患者来危2017年7月-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调查对象均具有一定阅读和理解能力,自愿参与调查。随机向35岁以上居民发放问卷525份,收回有效问卷469份,有效回收率89.3%。向患者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73份,有效收回率91.2%。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参考相关文献[1],结合WHO推荐的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和程志安等[2]研制的骨质疏松知识评价问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骨质疏松认知程度、健康评估及管理行为等内容。

2 结果

不同性别在骨质疏松症认知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69.81%的男性和63.57%的女性不了解骨质疏松症,不关注自己的骨密度。不同年龄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情况有所不同,随年龄增长,认知呈下降趋势。文化程度与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呈正相关。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情况

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因素调查显示,24.78%受访者有腿脚抽搐史,21.54%曾经因跌倒或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骨折,24.76%父母有髋骨骨折史,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受访者20.25%,还有14.73%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调查显示,73.50%的受访者不重视骨质疏松症的管理,不重视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管理,占31.75%。

受访者中57.25%的人每周运动至少2次,52.75%的人运动时间持续30分钟左右,运动方式最多的是快走或慢跑。

受访者中仅40.75%体检时查过骨密度。生活中,只有38.75%的受访者比较注意饮食中钙的摄取和补充。

生活习惯调查发现,72.74%受访者不抽烟,59.22%不喝酒,经常饮茶的受访者达27.58%,不喝茶的仅有14.62%。

3 讨论

表1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大多处于较低水平,与不重视健康管理的比例一致。年龄越大,认知度越低,而文化程度越高,认知度越好。可能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管理意识越强,对骨质疏松症关注度越高,健康管理行为也就越好。文化程度较低者管理意识差,31.75%不重视健康管理主要是因为缺乏指导,说明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包括骨量、运动、补钙等。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如组织专家讲座和科普宣传,开设健康管理课程等,帮助居民获得骨质疏松症防治知识。

受访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骨质疏松症危险人群,可能与认知水平有限,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不可控危险因素等有关。高危人群需要及早诊断,有效干预,提高骨量,及时就医,避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两类,一类是可控性危险因素,主要是钙摄取,运动,吸烟,饮酒,喝咖啡或茶等,另一类是不可控性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更年期或停经,家族史等。摆脱可控性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健康干预实现,健康干预主要是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可控性危险因素进行管理,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运动及饮食习惯。

表4显示受访者运动情况相对较好,而大多数人不注重补钙。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的基础。运动可以延缓钙质流失,有助于骨量维持,提高灵敏度及平衡能力,减少摔跤机率。参加体育活动越早,可能获得的骨峰值越高,任何时候开始有规律的运动,对维持骨量都有积极作用[3],所以要鼓励骨质疏松症患者尽可能多运动。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营养基础,对骨骼和牙齿发育起重要作用。饮茶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4],有饮茶习惯的成年女性骨密度值低于不饮茶者,也更易患有骨质疏松症。戒烟戒酒、充足日照、均很膳食等良好的习惯都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完善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还需要健康医疗。健康医疗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工具,建立电子档案,按时体检,个性化干预,合理用药等。将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数字化健康管理模式。罗展鹏[5-6]等的研究表明,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模式,可以升高患者骨密度值,有效改善良好生活习惯和用药的长期依从性,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4 结论

苏州市居民对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认知水平较低,韦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居民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一步完善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过程,通过健康宣教普及相关知识,健康干预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健康医疗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健康的最大化。强调落实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三级预防,提高健康管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消耗,促进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1]许倩,宋志雪,陈长香,等.骨质疏松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行为状况分析.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8):1012-1015.

[2]程志安,宋佳明,杨文斌,等.华南地区骨质疏松知识评价问卷的研制过程及条目筛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5):424-427.

[3]杨路昕,郭郡浩,蔡辉.运动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运动方式、强度及频率对骨密度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8):6200-6204.

[4]XH Wang,S Zeng,H Xie.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bitual Tea Drinking and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in Adult Women.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12,535(4):290-296.

[5]罗展鹏,王亮,徐小文,等.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评价.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3(13):1330-1333.

[6]罗展鹏,王亮,徐小文,等.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持续化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对生活习惯、药物依从性的长期影响.中国骨質疏松杂志.2017,23(3):337-341.

猜你喜欢

性骨折苏州市骨质疏松症
老年糖尿病患者须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