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儋州调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8-06-08胡世长

戏剧之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价值艺术文化

胡世长

【摘 要】调声是海南儋州古老的民间音乐,流传上千年,是儋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凝聚着儋州人民的文化结晶,是海南儋州历史见证和文化重要载体。保持固有特色与生存之道,并进一步挖掘儋州调声文化潜力,使儋州调声文化能够得到更大范围普及和推广,对儋州调声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儋州调声;价值;艺术;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0-0008-02

儋州调声是海南的民间歌舞艺术,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中反映了古代海南音乐发展过程。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时空流变中,儋州调声经历了漫长转变过程,虽历经坎坷,但其精髓依然被传承,保留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地域特色,植根于海南岛民歌沃土之中,推动了海南传统文化辉煌发展。因此,对儋州调声进行分析探索,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传承与发展儋州调声文化必要性

儋州调声作为流传于海南儋州本地古老而独特的原生态民间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着特有价值作用。在海南,它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目之一,是儋州乃至海南的文化珍宝和奇葩,价值难以估计。在当地,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优美的儋州调声,它已经成为当地广大群众最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

但是,随着现代的多元娱乐文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发展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远远不如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大众音乐,本土音乐慢慢被遗忘,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停滞不前,一些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甚至濒临失传,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中缺乏生机和活力。儋州调声也不例外,90年代以后,学唱调声的年轻人少之甚少,在市场经济驱使下,大部分考不上大学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调声开始慢慢走向低谷,各类体载调声歌曲创作不能及时得到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的境况。这种依靠群众相传和继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可能会造成儋州调声面临断层危机。因此,加强传承与发展儋州调声,培养儋州调声的理论研究、歌曲创作、艺术表演等人才,吸收和借鉴外来音乐文化的长处,建立传承人保护机制和抓好传承措施,已经刻不容缓。

二、儋州调声文化的历史价值和运用发展价值

(一)儋州调声历史价值

儋州调声历史悠久,产生于西汉年间,起源于儋州市北部地区的兰训、三都、松林、峨蔓、木棠、光村等一带沿海地区。据史书记载,自秦汉时期开始,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移民陆续迁入儋州,他们的语言受到了当地土著方言和其他语言影响,慢慢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方言,这就是“与高人、梧人言通”“声调颇异”的儋州话。用儋州话按其固有韵律演唱的民歌就是儋州山歌,而儋州调声则是从儋州山歌演变而来。儋州调声是独具一格的儋州民间艺术,它最初叫“欸(ê)声”,儋州方言“ê dāng”,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声乐艺术家,原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关慧棠教授到儋州采风,改称“调声”,后来就一直沿用至今。

(二)儋州调声运用发展价值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重视,儋州调声文化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也获得了广泛传播,如《嘱侬不来郎激气》《祝辞歌》等。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近年来,在儋州调声的创作方面,一些作者在调声创作中,尝试借鉴和吸收古典、现代歌曲及外国歌曲的资源素材和创作手法,同时也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形成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赢得当地广大群众喜爱,如《调声声声、声声国策》《祖国江山花百祥》《山水好恋人好恋》等歌曲,迄今为止,依然百听不厌。可以说,改革开放后,当地群众越来越多参与调声活动促使了儋州调声在创作、表演上都有了新发展,其继承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越来越富有感染力,对调声艺术继承与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儋州调声的艺术特点

儋州调聲是在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种,以儋州方言演唱,它由当地群众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歌曲生动而具有强烈生活气息。调声主要是男女集体对唱,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突破了山歌固有表现形式。它多为“一词复唱”,旋律欢快活泼。调声内容一般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通常以村为单位组成调声队,每逢喜庆节假日,男女青年身着艳丽服装,成群结队,来到事先约好地点,由一个村的男青年与另一个村的女青年各排成一列对歌,各队服饰统一。对歌前,两脚开站“大八字步”,男女双方歌手各自携手互勾着小手指(尾指勾尾指),各队排成行,以三米左右的距离,或男女大家一起围成一圈,边唱边甩手并摆身体。

调声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男女一起齐唱,唱的词曲相同,只需要一个人领唱即可,是比较普通、没有太多难度的一种调声方式,只需声音和手脚动作整齐一致就行,这种调声方式主要是全体男女一起围成一圈唱为主;另一种是对歌方式,这种方式是男女面对面各排成一排,距离一般在三米左右。一般是由男队先唱女队后唱,这种调声方式难度相对比较大些,要求男女各队都要有一个领唱歌手,这个领唱歌手很重要,要求声音一定要好,而且要懂得山歌。在调声对歌过程中,领唱歌手不仅是负责领唱,最重要是负责现场把即兴编好的七字二句或四句放在调声曲子固有位置去领唱,而且现场即兴编好的七字二句或四句必须有韵脚。男唱女答,女唱男答,手舞足蹈,生动活泼。对歌的奥秘就在于七字二句或四句内容,谁答不上谁就输。这种场面气氛热烈、优美而壮观。

四、儋州调声的发展策略

(一)将儋州调声艺术与其它相关音乐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儋州调声发展必须要跟上时代节奏,不能故步自封,要大胆抛弃那些落后、保守、与新生活相矛盾的旧形式,增强开放意识,开阔调声创作视野,拓宽调声发展空间。在创作中可以借鉴、吸收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形式和儋州调声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使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儋州调声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这才是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保持特色,不断创新

儋州调声来源于当地生活,是地域民俗风情体现。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儋州调声,要深入基层,加强对调声现实题材创作,充分发掘调声的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彰显作品主题。要充分发挥儋州调声的自身内涵,适当融入多元素音乐,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并在调声表演形式、歌词、旋律、押韵、情感中多做文章,创作形式要灵活多变,要多用比、兴手法,以景融情,以情突景,并大力丰富调声作品在曲调、表演形式、腔调等方面内容,使形式灵活起来,才能更容易被大众文化所理解、所接受。其次,要积极鼓励创作更多调声山歌作品,提升艺术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内容创新,立足儋州地域特色题材,结合儋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积极拓展调声创作空间。儋州调声与京剧同属民间文化,借鉴京剧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在传统唱腔和标准动作前提下,根据“领唱+对唱+调声队形变化+大合唱”的模式,创新调声表演形式,赋予调声新鲜活力,丰富调声内容,让儋州调声走出儋州、走出海南。

(三)对儋州调声文化加强宣传与推广

推广和宣传是儋州调声发展和弘扬的关键因素。当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民俗节日及节假日,定期举办一些高质量的儋州调声演出活动和比赛,通过宣传包装,给儋州调声文化风采展示平台和空间,从而树立儋州调声品牌形象。要重视儋州调声在市场中宣传与推广,录制出版有关儋州调声的图书和光盘,如:把儋州调声收集整理编辑成歌集出版,召集当地有名氣艺人、调声队进行录制调声歌曲CD、VCD光盘发行出版,并在电视、网络、微信上传播;不定期举办一些高质量的调声艺术培训班,邀请一些创作、编导、表演艺术家授课,全方位提高调声艺术人才素质培养;应用网络媒介加以传播,使更多人通过网络了解儋州丰富多彩的调声文化;编写一些乡土和校本教材,同时将调声艺术引入当地音乐教育,使儋州调声在青少年学生中得到更好弘扬和传播。

五、结论

儋州调声是经过漫长历史沉淀、积累而凝聚在人们心中的民俗文化,是儋州文化中靓丽而炫目的瑰宝。因此,加强对儋州调声理论研究,进一步挖掘与整理儋州调声文化的潜力,为儋州调声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对儋州调声文化有效保护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同时对儋州调声特征研究,将其与其它音乐互通,有机结合,让这古老文化瑰宝焕发光彩,适应当前的时代潮流,对于艺术工作者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特.海南民间音乐-儋州调声艺术管窥[J].商业文化,2011,(5).

[2]陈照荣.浅谈儋州调声[J].华商,2008,(20).

[3]李林谦.民族音乐多元化前提下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7,(17).

[4]石应宽.海南儋州调声和黎族民间乐器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2006,(49).

[5]杨海蒂.民族奇葩海南一绝—儋州调声小记[J].特区展望,2001,(06).

猜你喜欢

价值艺术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纸的艺术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