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市政工程建设

2018-06-08王琛连

经营者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市

王琛连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此同时,城市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也成为突出的严重问题。当前倡导的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是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必然方向。本文从市政工程建设方面解析了当前存在的环保节能问题,并提出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践行城市环保建设。

关键词 低碳环保理念 市政工程建设 城市

一、前言

全球性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对低碳生活的广泛关注。过去,传统的市政工程建设未对环境保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诸如空气污染、绿化不足、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推行低碳施工是爱护城市环境、维护社会和谐、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低碳施工的意义

所谓低碳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手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促进生态、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施工活动。

第一,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施工区域往往地处繁华闹市区,交通流量大,人口密度高,周边单位居民区密集,所以,施工中出现的污染问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倡导实行低碳施工能够减轻有害物质对人们身体和生活的危害,这一措施关系民生,意义重大。

第二,在市政工程建设中推行低碳施工,通过降低能耗,减少对石油、煤炭、木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增加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低污染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市政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双赢。

第三,推行低碳施工是节约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在资源价格升高、不可再生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采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节约成本,从而使企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当前市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低碳环保理念淡薄

市政建设主管单位和监理单位缺乏对低碳施工的重视,在市政建设中缺乏自上而下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欠缺全面实时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导致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缺乏低碳施工的理念,较少采用低碳环保技术和材料,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施工能耗巨大

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电资源、原材料资源消耗巨大,如果施工前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能耗控制体系,不采取节水、节电、节能措施,将会消耗大量的物资和能源,造成过度的浪费,难以发挥低碳经济的优势。

(三)材料选用不当

低碳施工倡导使用环保和低碳材料,但受到当前工艺、技术、工具等影响,有些市政工程中难以推行绿色节能材料。另外,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有些市政工程单位使用不符合低碳标准的材料,制约了节能环保目标的实现。

四、树立低碳环保理念

基于上述市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树立低碳环保理念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改变旧有观念,将这种利国利民的新思想、新理念贯穿到经济建设中,才能正确引导今后的市政建设。

五、各单位主体加强环保管理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是构成市政工程建设的三个主体,他们有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只有在整个工程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他们合力参与、各司其职,进行有效系统的控制管理,才能称之为一个合格的低碳施工管理。

第一,建设单位在对工程质量、费用、进度进行控制的同时,应在施工中重视贯彻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环境保护工作;在招投标时,要对施工单位投标书中有关低碳环保方面的措施引起足够重视,评审时应作为优先加分选择的条件之一;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大环保力度,及时协调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鼓励施工单位使用节能降耗的新型环保材料和技术;最后在竣工验收阶段要严格把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程不予验收。

第二,以往的工程监理仅限于对工程文明施工方面的要求,缺乏对施工现场的低碳环保监督管理,针对这一漏洞,在今后的市政建設中,有关部门应尽快健全监理制度,扩大监理权限,将对施工过程中的低碳施工也纳入管理系统中。施工管理和环境管理是一个综合互融的过程,在监理工程的过程中,将二者兼顾,才是全面的过程管理。

第三,施工单位是进行工程项目具体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低碳施工的践行者,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增强环保意识,将低碳施工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节能降耗减排,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坏。施工单位在制订施工方案时,明确现场组织机构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定出节能减排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做好低碳施工监控,真正落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施工现场采取环保措施

(一)扬尘防治措施

第一,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出入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第二,材料和土方运输车辆宜采用密闭性能较好的自卸车,保持车况完好、表面清洁,严禁超载上路沿途抛洒。运输土方,石子、砂子等散状颗粒物的车辆必须加盖篷布,以减少运输途中扬尘造成的二次污染。

第三,施工现场材料堆放采取挡风措施,滤网苫盖粉末材料。使用时轻装轻卸,尽可能使用机械设备,以降低施工扬尘对工人及环境的损害污染。

第四,对现场堆放的土方和开挖的裸露地面进行密网覆盖,降低施工现场的风蚀扬尘。

(二)噪声防治措施

第一,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在居民密集区或办公区附近施工时,要注意调整施工设备和施工时间,增加轻型振动设备,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减少市区噪声污染。

第二,加强机械定期保养,尽早淘汰落后机械设备,采用低噪音施工机械和先进的降噪施工技术。

(三)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第一,妥善处理施工现场中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等,分类集中处置,不得排入城市管网或河流中。

第二,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对施工场地附近水质造成油污污染,如现场有油料存放,必须进行地面防渗处理。

第三,对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其中有用的物资进行回收利用,无回收利用价值的废物集中清运处理,不得随意堆放丢弃。

七、采用节能环保型新材料、新技术

庞大的能源消耗已成为市政建设发展最大的制约,发展绿色经济成为未来趋势。打破传统模式,从材料、技术着手改变道路建设高污染、高能耗的现状是今后市政建设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第一,新材料方面。人行道砖应使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材料来替代。传统的石材如花岗岩砖,需要量较大,且取材需要大量开挖山体,对植被破坏严重,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透水性材料渗水性好,能快速将水渗入地下,有效保持土壤湿度,能够起到调节和改善城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在雨水集中的季节,这种材料还能储存降水,缓解城市部分排水系统压力。

第二,废物利用方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积极使用各类环保材料,还可以通过废物利用来节省大量资源,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一般为10~15年。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2%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路面材料废弃量每年达到220万吨。如果铣刨废弃旧沥青面层,不仅是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会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使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在施工过程中将旧沥青面层直接粉碎拌和作为基层骨料,实现了废料再利用,不仅减少污染还可以降低成本1/3以上。此外,利用废旧轮胎橡胶粉和废旧回收塑料制成改性沥青和混合料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工程技术。

第三,新能源方面。新能源指刚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近十年来,在石油煤炭等可开采量日益见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下,开发新能源势在必行。太阳能路灯、风力发电、沼气取暖等新能源利用都是未来建设新趋势。

第四,新技术方面。传统的混合料热拌在施工过程中会对人造成伤害,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使用温拌沥青技术,使混合料拌和温度降低了30~50℃,减少了CO、C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油石比,節省了沥青使用量,节约了人工费、设备费、施工时间,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八、结语

节能与低碳已经成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我国越来越注重实行节能减排,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生态的保护和改善。在市政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竭力降低道路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积极改善施工技术,采用新型低碳节能材料,防治各类污染,尽量避免能源过度消耗,才能真正将低碳施工落到实处,建造出人民满意的市政工程。

(作者单位为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方志华.节能环保观念下的市政工程建设思路[J].工程技术,2016(2).

[2] 邹徐.低碳经济视域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研究[J].居业,2017(1).

[3] 刘美荣.分析市政道路设计中低碳生活理念的体现[J].基层建设,2017(4).

猜你喜欢

城市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集中供热并网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