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认识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2018-06-08葛景富

活力 2018年7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葛景富

[关键词]宪法修改;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今年的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在万众瞩目中,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2条至52条计21条修正案。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庄重一刻。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体现了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充分认识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可以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

一、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的十四年中,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迎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需要对宪法做出适当修改,把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宪法修改,始终贯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精神和原则,是我们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生动实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体现。从中央领导层决定启动这次宪法修改,到党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意见;从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到全国人大认真讨论中共中央修宪建议,形成宪法修正案草案,一直到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最终获得通过。每一步程序、每一个环节,都始终贯穿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和原则。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真实诠释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真谛,必将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宪法修改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國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国体和政体等国家的根本制度,确立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等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宪法应该坚持与时俱进,更好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宪法做出适当修改是必需的、适时的,是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的,实践证明,及时把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国家宪法规定,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有机统一,也是为了让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更好地体现到宪法中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同样,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三、宪法修改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宪法是一部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宪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是我国法治实践的一条基本规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4次对1982年宪法即我国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做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共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这次修改,是宪法的第5次修改。通过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完善国家主席任期任职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