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一记叙文写作材料的选择

2018-06-07王伶俐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艾草选材记叙文

王伶俐

【摘要】高一学生写作记叙文时普遍存在选材平庸化的问题,这与学生生活单一、阅历尚浅、对生活缺少观察与感受有很大的关系,在高中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学写自己熟悉的一方天地,在熟悉的环境下写好一个职业特色鲜明的典型人物,并加強写作的文学性。

【关键词】记叙文选材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98-01

学生从小学至初中所写大都是记叙文,可到了高中阶段,很多学生记叙文写作的题材还是脱离不了妈妈给我送伞、父亲教我骑自行车、听爷爷讲故事等一般化题材,塑造的人物大多为亲近之人,从而带来了考场作文选材重复,立意平平,很难出彩等问题。学生到了高中后,课业繁重,活动范围几乎在学校与家之间,生活的单调,阅历的肤浅,对身边的事物缺少应有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导致学生记叙文选材单一的原因。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高一记叙文教学的经验,谈谈记叙文写作时选材的应对策略。

一、写好一方天地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一方天地,写作时将自己熟悉的场景描绘出来既有了真实性,又能表现人物的特点,烘托文章的情感。很多学生写记叙文拉起来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生平叙述,开始讲一个人物的故事,故事又多千篇一律,所以不妨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起,这也容易写出特色。

例如一位江南地区的学生写的《回味》开头两节:

“风剪细柳,杏花枝头,山坡染绿,沙阳泛青,我依旧记得那青绿之中,外婆佝偻的身躯正细细挑拣着最嫩的艾草。记忆中青团子略带苦涩的清香涌上齿尖,回味无穷。

家乡的山坡上长满了艾草。阳春三月,艾草清香满山,外婆便会带着我,踏过湿漉漉的小径,剪回最嫩的枝头新叶,装满腰间的竹篮。”

微风、细柳、艾草这些都是阳春三月的江南的美景,学生抓住地域特色,写出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在熟悉的坏境中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情感,更容易上手,也利于文笔的发挥。

当然,写好一方天地不是泛泛写来,除了选取熟悉地域的代表景物之外,更应该写出特色,写出能表现地域色彩的东西来,这又离不开学生对所处环境的细致观察。

二、写好一种职业

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记叙文,大多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例如这一篇《朝露里的光明》,抓住了昆曲艺人的特色,深入人心,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来看作者对唱昆曲的老人的描写:

“被回忆晃了下神,回过神来时发现老人一曲已毕,正喝着水在一旁休息,等待着化妆人员。我连忙走到一边的青石凳上坐下,期待着那神奇的一刻。

眉笔轻攥在手中,小狼的幼毛微微抚上眼眶。眼角眉梢都变得狭长狭长。粉面含春,似乎眼波略微一勾,天地也能失色。

那故事中的佳人一抖广袖,雪白的绸布与碧草争相呼应。‘姹——紫——嫣红——开遍,折扇轻扬,点地,‘似这般——都付与……曲声响彻山林,鸟雀惊起又飞回,扇扇翅膀,似乎也在凝神谛听。”

这里对昆曲艺人开场前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都紧紧围绕他的职业来写的,眉笔、广袖、绸布、唱词都体现了他的职业。看完这两段细致的描写,我想,一个有韵味的昆曲艺人形象已跃然纸上了。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也涌现出一些有特色的职业,比如说糖化匠、补锅匠、剪窗花的手艺人、绣娘……这些有特色的职业在以自己的学习生活为选材的记叙文中脱颖而出。

如写补锅匠的:

“炭火映亮他的脸庞,光与影在他的脸上交织着,细致地描摹着岁月的年轮……铁受尽烈火灼烧的伤痛化成铁水,顺着槽儿流下。补锅匠娴熟地将熔了的铁砌在残败的铁锅上,待冷却了,再用砂纸打磨一遍。还不完事,他舀了一瓢子水倒进锅里,水在锅里晃荡着,折射出金属的光泽。”

考场记叙文最佳的选择便是“通过我的眼睛来给读者娓娓道来一个他人的故事”,学生因为学业的缘故虽然生活相对单一,平时不能接触到一些有特色的人物,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渠道去了解课堂以外的世界,对生活中一些有特色的职业还是耳闻目睹过的,在记叙文教学时,不妨训练学生去观察了解一种他感兴趣的职业,试着将它详细描绘出来。主动去扩展学生的见识,这也不失为避免学生大规模以自己学习生活为选材的一个办法,也只有真正地了解了一个人一种职业,才能写出真实的内容与情感。

三、写出一点文学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要求“感受中华文化的辉煌多姿和源远流长,以激发爱国情怀和文化寻根的兴趣。”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历史、文化素材,培养人文情怀。以文化入记叙文,无疑是高分记叙文的特点。

看这样一则作文材料: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两句话辨析忙与闲的关系,思辨性质的材料作文大部分学生会选则写议论文,在议论文的海洋中,这样一篇带有文学性的记叙文《养壶琐事》令人眼前一亮:

“我抬头望着爷爷的茶壶柜,一把‘曼生壶的仿品,上面篆有梅尧臣的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再看另一把,上面是欧公的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然而,养壶的工序还不止这些,只见爷爷拿来一把‘养壶刷,在壶身上刷了起来。这道步骤我是知道的,《阳羡茗茶系》曾说道:‘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也,入手可鉴。爷爷常说的‘养人,也是这个道理啊!如紫砂壶总要经历壶内高温的历练,壶外沸水的洗礼,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人也要跨过风风雨雨,才能大放异彩。……汪森曾说:‘茶山之英,含土之精,养其德者,心怡神宁。我欣赏爷爷这种忙碌而闲适的日子。”

文中作者多处引用梅尧臣、欧阳修、汪森及《阳羡茗茶系》中的诗文,又熟稔茶道的工序,这显然是平日里积淀的成果,诗文的引用增加了文章的底蕴。作者以能体现中国传统思想及人文精神的茶文化为材料,且细致描摹了养壶的每一道工序,写爷爷忙于外物而闲在心中,以文化入记叙文,主题深刻。

总而言之,在记叙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材料的选择,其实写出新颖的记叙文并不难,把功夫花在平时的积累中,用心观察生活的环境,多积累属于自己的独特素材,总能写出好的记叙文来。

猜你喜欢

艾草选材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如何写好记叙文
艾草
艾草青青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艾草飘香的村庄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