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激情教学

2018-06-07石友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调动和谐激情

【摘要】教师需要激情,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提倡激情教学,教师对教学要富有激情,学会传递情感,注意语言的丰富性、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精彩的导语吸引,要有情意盎然的诵读,在探究合作中,调动一切情绪,让学生进入佳境。另外对学生要充满感情,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力求课堂教学富有魅力。

【关键词】探究 激情 和谐 魅力 调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64-02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本人任教的是朝气蓬勃、天真活泼且带有稚气的初中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课堂激情澎湃,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富有激情

1.语文教师的激情首先源于对生活、学生、语文的无比热爱。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两大重任,不仅要指导学生从课堂、课本中去认识世界,感知生活,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因此,我们教师要热爱生活,善于生活,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活的激流中,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了这种热情,你就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满怀自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用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让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教师要富有情感,会传递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实就在于“情感”。当我们亲近文本,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所表达的意境时,我们就成了文本中的那一个充满激情的“我”。教师只有被作品打动了,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跟随作品人物或喜或悲。因此,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融入于心灵深处,在感动的清泉中让灵魂得到洗涤。

二、激情教学要求贯串并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堂富有激情的语文课,教师要贯穿并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在教学中,张扬个性,飞扬激情,促使师生双方不断碰撞激情,点燃彼此心灵的火花,从而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激情澎湃的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充满激情的导语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及至情感的作用,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将学生引入文学的境界,使之受到感染、熏陶。

2.投入情感诵读,创设激情澎湃的课堂。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个境界令人心旷神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激情诵读,投入情感,用上肢体语言,与作品人物产生共鸣。情意盎然的诵读,或使人凝思冥想,心驰神往;或使人潸然泪下,沉迷其中,这样更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乐趣,使其更爱语文。

三、激情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充满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與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摆低自己的姿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高高在上,对学生的情感,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教师心里装有学生,真诚地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才是真正有了激情。

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发挥,才能营造快乐课堂,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中的《毛诗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

[2]《中国文学名篇鉴赏》中的《学记》,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石友生(1974-),男,汉族,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着力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调动和谐激情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