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感为烘托,以精神为指引

2018-06-07吴晓迪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吴晓迪

【摘要】高中历史的教学关系到整个高中历史学阶段学生的历史的学习以及老师的教学工作。所以在高中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向高中生形态的转变。主要在学习观念、方法以及学生课堂的学习习惯和对待考查的态度等方面。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寻找一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转变教学观念

【基金项目】本作者承担国家级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型课程体系构建”,课题编号:FHB 160587。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3-0051-01

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应该以老师明确教学目的为前提,在教学实际中创新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育让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演”,以学生为主体,定位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真正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向高中形态转变

现阶段的初中,很多学生、家长甚至老师对于历史这一学科不够重视,所以在家长以及学生眼里会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因为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学生不会去思考应该如何学习历史这一学科,不能正确的认识历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而高中历史不同于初中的按照通史的形式,而是以通史为基础更加深层次的知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由初中形态转化为高中形态。认识到历史这一学科的重要地位,明白开设历史学科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领悟历史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例如:在选修一中讲到的第四单元的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學生不仅要完成初中形态下对于历史史实的了解,更应该注重对于这一时期坚强的中国人民是如何在兴盛—危机—反抗中救国。体验英雄的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的情怀,感受他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二、转变传统观念,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1.引领学生感受历史的兴衰

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的引导作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对于历史的兴趣点。引导学生从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看,讲述自己认为记忆最深刻的一段历史时期,来感受历史变迁。例如:以鸦片战争为起点外国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各个列强发现利益存在后,渐渐地开始都来侵略中国,以至于最后像日本这样的岛国都能在中国横行。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逼迫我们进行了十四年的抗战。以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历史,还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带给我们的警告,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祖国实现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引领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偶像,因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我们欣赏的品质或精神。恰恰相同的是在很多历史人物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的精神。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和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有着重大贡献,老师可以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真正的孙中山。学习孙中山审时度势,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看到中国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制定了三民主义,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又制定了新三民主义,改变为所有的由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学习孙中山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想救国的迫切。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后被袁世凯篡权,后来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先后进行了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孙中山的爱国之情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从历史的特点来看,历史的教材中完全做到对于每个观点的中立,是不太现实的。最主要的是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解释和诠释。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引起学生对于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例如:“鸦片战争为什么也可以看成是一场商业战争”“李鸿章在历史上的贡献是爱国者还是卖国者”“遵义会议中到底有没有确定毛主席的领导地位”等。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以及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明白历史真相,而且还鼓励了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教师也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敢于去质疑对历史的评价和看法。在探索中了解历史脉络的联系性,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

四、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检测总结

课堂笔记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理清提纲。学生课后补充的反思与整理的笔记,帮助学生补充巩固知识点,有利于课后的复习。而且本身整理笔记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复习的过程中,因为有笔记,所以很容易的就能把握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提醒自己平时的易错点,显然这种方法能够很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应该在课堂的学习中增加一些检测的内容。同样在检测后,教师也要注意对于易错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老师应该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志军.自主学习模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