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院二级党校工作的思考与创新实践

2018-06-07陈冬梅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校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学院二级党校建立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高校学院二级党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对学院二级党校工作的思考提出了完善培训内容、整合资源强化师资、构建“三微一体”教育培养体系、理论与实践双重考核等一系列实践措施。

关键词 高校 三级党校 “三微一体”

作者简介:陈冬梅,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209

高校担负着为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培养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高校党校作为高校党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对党员的后备力量——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党校建设的加强和创新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面向新时代,二级党校要充分发挥其“阵地”和“熔炉”作用,为高校的发展和国家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加强学院二级党校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方向,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高校的时代使命也随之变化,在承担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创新二级党校运行和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其“阵地”和“熔炉”的作用,提高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才能有效推进全年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完成对学生党史、党性教育,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监督职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征变化,也要求必须加强高校二级党校的建设主动适应。只有使党校走近学生,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精神、应对教育国际化,才能更好地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保障。

二、二级党校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党校“阵地”、“熔炉”作用发挥不明显

大多数学院二级党校以阶段性完成培养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不能完成对积极分子的延续性考察和教育培养工作,这样使得党校在党建作用中发挥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党校应该更好的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在党校学习的学员通过学习后,教育思想外化体现的不够明显,正在学院的建设中没有发挥带领团员群众的局面。

(二)党校教育内容

目前二级党校的教育内容以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历史、入党流程等普及型知识的教育为主,在理论深度上显得不足,在应用范畴上又和青年自身发展和未来规划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更好地和自身相结合,只是单纯的记忆知识。

(三)党校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高校二级党校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作报告为主,灌输学习居多,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少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在党校的课堂中“低头族”成为普遍现象,大大降低了教育效果。党校的教育重要充分挖掘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视频、翻转课堂等方式;在课下教学中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认知等相结合,紧随时代步伐开拓新时代教育载体,结合青年特点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三、新时代关于学院二级党校工作的思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姓党。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 在高考“应试指挥棒”的作用下,许多学校对学生马克思信仰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学校教育的“阵地”作用;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的传授上,没有形成信仰教育的完整机制和激励机制 。高校二级党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和教育过程中始终保持政治性;使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根植于当代青年心中,才能抵御在社会变革中所面临的种种冲击,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找准自身定位,时刻围绕中心工作开展

二级党校开展工作过程中,要党校的育人工作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党校工作必须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改革创新,使党校建设水平与学院、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相適应。注重学员在选拔培训中能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学员积极参与班级、学院的建设,做好高校学生中的“领头雁”,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帮助学院营造良好的学风、院风。党校学员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引导学员不忘初心,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局,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在实践奉献中提升自己,成为实干担当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三)结合青年特点,提升积极分子培养质量

党校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样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充分调研,结合青年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四、关于二级党校建设的实践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完善党校培训内容

党校的主要教学内容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第一,加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第二,要学习历史,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第三,要学习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经济、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员成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过硬的新时代人才。

(二)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师资力量

二级党校的老师多为学院党政领导和辅导员,在理论深度和工作时间上都不能保证,在课程形式的创新上也很难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对党校师资力量的补充,学院一方面聘请退休老教师、校外专家、教授加入;另一方面也拓展教育形式,党校培训期间,组织学员参观革命遗址和纪念场所、慰问退休老军人,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到工厂参观领略改革建设的巨大成就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使得“实践”成为最好的老师,让学员在感受和体验中接受教育。

(三)结合青年特点创建“三微一体”党校教学模式

“95后”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成长背景,出生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在家中多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的优越带来了他们宽广的视野,但同时国家化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也带来了多元价值的冲击,使得这一代的青年们多思想前卫,见解独特,对人生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元化。同时,这一代人也被称为是网络“原生代”。他们依赖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接受新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院党校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提出“三微一体”教育模式,既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微党课、微践行、微思考系列的教育过程。微党课的制作主体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座谈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通过qq、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布出去,以影响更多青年;微践行是要求学员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践行理论;最后的微思考是对理论到实践的总结,也是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通过不断的锤炼过程,推进党性教育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变。

(四)理论与实践并重完善考核机制

高校党校的教育效果,不只是理论的吸收和理解,更应该是学员在培训后能够自觉践行所学理论,完成理论内化到思想外化的转变。党校学员的学习效果,一方面要注重课堂考勤和考试理论知识授课完成后进行知识点考核,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与学生的日常表现相结合,考察学生在学习中、群团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理论考试等环节最终确定培训对象的考核等级,合格发放毕业证书,不合格的要进行继续教育,从而有效保证教学效果。

高校党校工作任重而道远,在高校党校工作的創新改革过程中,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青年成长规律,与高校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使得党的理论知识更有成效地进党校学员头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释: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12-09.

胡心洁.高校党建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河南教育.2011(5).1.

陈贵春.新形势下党校信仰教育工作研究.党史文苑.2012(4).44-45.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