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2018-06-07王鹏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义务权利

摘 要 《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中明确地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但是都是制度上的硬性规定,实则具体的细节都是由学校制定的,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政治上的差异,以及各地 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得各地区教师权力的落实差别也很大。教师工资的差异,休息时间的差异,住房条件的差异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但是这也是教育改革路上的必经难题。如何使教师的权利得到更好地保障,这是如何使教师更好承担自己教书育人责任最关键的一点。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权利 义务

作者简介:王鹏,海南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208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过重,教师管理过轻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教师法》、《高等教育法》中明确地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但是都是制度上的硬性规定,实则具体的细节都是由学校制定的,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政治上的差异,以及各地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得各地区教师权力的落实差别也很大。教师工资的差异,休息时间的差异,住房条件的差异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但是这也是教育改革路上的必经难题。如何使教师的权利得到更好地保障,这是如何使教师更好承担自己教书育人责任最关键的一点。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刻把握《意见》本质内涵,展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方向、新战略、新思路和新路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做精做强教师教育,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推动社会主义大学全面改革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一、我国高校教师权利落实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高校中,对老师权利和义务的落实存在重义务轻视权利的现象十分普遍。除此之外,存在的问题还有重视年轻老师的管理而忽视中老年老师的管理,过于看重形式从而轻视本质,在放宽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同时严格要求普通老师等。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是高等学校老师享有的权利。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权利的落实情况。所谓教育教学权,是指老师有教育自由的权利,同时这也是于小学老师的区别所在。在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高校老师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教学材料和拟定教学安排等。但是目前我国的相关法规不完善,老师拟定教学安排时差不多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部分学校的负责人没有按照应有的标准审核教学内容、计划、教案等,老师的水准不同,直接影响学生的水准,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中的阻碍之一。学术研究权是在保证真实情況下的学术自由,想要杜绝这种不良风气在高校中蔓延务必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加大打击和惩罚力度,以保护教育的进步性。我国高校老师权利落实中目前发现的问题:

第一,忽视老师的权利,侵犯老师应得权益,不利于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第一点,老师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同属于人民群众,需要获得应有权利来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害,才能生存下去。生活品质的提高有助于老师的创造力提高。然而摆在面前的现实是大部分的老师权利不能得到实在落实,特别是一些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权利急于解决。第二点,同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老师肩负着传道受业和指点迷津的导向作用。他们的基本权利得不到落实就会因精力不集中而导致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第二,过于强调老师的义务执行会降低老师对职业的热爱,加大了工作压力。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老师在快节奏的社会中面临的生活压力本身就比一般人更大,学校对年轻老师的标准也日益增多,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青年老师的积极性和兴奋度。

第三,高校老师的构成结构一般为老中青,他们的时代不同,对待相同事物的处理方式和看法也有差别,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可是在我国,老年老师的资历高就管理放松,青年老师的管理反而严格。也有个别学校过于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忽视老年老师,也是不对的。

第四,在形式主义盛行的当下,高校老师的权利落实必须避免此类现象。为了应付某些检查而做的形象工作会让老师对学校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是一条很长的路,需要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努力把老师的权利逐步落实。

二、 结合学生实际切实履行教师义务

老师在享受权力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履行老师应尽的义务。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校的发展历经坎坷,不同时期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不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增大,每一年的招生人数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很多高校的教育都偏向大众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本科研究生的扩招,导致毕业生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也带来了毕业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所以,老师们在享受作为人民教师的权利的同时,还应该尽自己所能的履行义务,将两者很好地结合。

第一,各高等教育学校的老师应该主动“深入群众”——学生大众,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当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步入大学校门,这些学生相比于以往的学生来说,具有生存能力差、抗压能力差、不能吃苦耐劳等新特点,对于这些新情况,作为高校老师,应该对学生负责,主动深入学生群体,试着了解他们,并充分履行作为老师的各项义务。然而,很多高校的大学老师都将重心放在科研上,而忽视了日常的教学任务,淡化了对于教师职业的理解,这种淡化不仅表现为大学老师对教学者角色的责任意识淡化,也表现在学校对老师日常教学管理的不严格,出现了不求真务实、浮夸、上课随意、教学随意等新特征,同时,大学老师肩负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制度和政策导向,大学老师更注重科研和科研成果,在学生教育方面便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才会出现各种失责问题。而在我国,大学老师失责的问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眼下最重要的是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大学老师的责任感。

第二,作为老师要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将老师比喻成黑暗中指路的明灯,可见老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此崇高而又伟大的使命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替代和撼动的。所以说,老师对学生的培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今天、明天,影响到与学生有关的人和事,甚至会波及人类和整个世界。老师的影响在时空上是发散的,因此,老师要向更广的世界负责。

第三,老师要对自身的价值负责,并能在作出错误的行为后进行反思。对于高校的老师而言,由于水平和学校的差异,老师的教学活动具有个性。教书育人是老师主要行为的载体,是老师的核心价值,所以每一位老师须对这份价值负责,不能玷污和折损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在做出错误行为后能积极进行反思并改正,发挥作为老师的榜样作用。

三、实施保障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

由于高校的扩张,许多新问题随之产生。各高校应考虑如何实施一系列保障教师切身利益的政策,来让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尽职尽责。

(一)教书育人和科研对教师来说是两个重任

由于现有的体系导致教师只注重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因此,如何制定正确的政策来使教师将教学与科研两碗水端平。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和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对于办好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类院校,为教师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不仅仅要引导和促进如何教学,更应承担起育人的职责。教师肩负着中大的责任,学生作为祖国和民族的明天,教师必须承担对学生培育的责任,并对学生百分之百负责,时时刻刻做到“为人师表”。

(二)制定维护教师利益的政策,改变教师注重科研忽视教学的观念

自从我们国家各大高校进行合并与扩招之后,互相之间攀比招生数据,一味追求大,全,是的竞争处于一个不好的环境下进行。搞科研或许是教师快速升职的办法,但是不能当成从教事业的全部,21世纪的新型教师,当教师不能只为了生活,而是需要有更高的精神境界。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在进行教学工作中要有高度的奉献精神,要将自己的爱与责任付出给学生。

(三)从教师自身出发,维护教师利益

在实施保障教师利益的政策时不能纸上谈兵,要落实到生活与工作各个方面。教师除了教書育人需要肩负重大的责任之外,首先他本身还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所以也会承受着衣食住行上的压力。所以教育改革不能只针对教育教学方面,也要切实维护教师自身利益,减轻教师生活上的压力。善按劳计酬、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机制,建立起逐步增长的、与学校实际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与国家政策相衔接的校内岗位津贴分配制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益。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教师只有这些细微方面的问题得以解决,才能更好的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更好的扮演教书育人的角色。

四、结语

高校教师的义务与权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分维护了教师的切身利益,才能使教育事业更好的开展,从而使满足教师的个人价值的同时,将社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当代教师既然选择教师这一光荣职业,就必须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在法律的规范下,在政策的优惠条件下,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在学校里,教师有参与管理的权利,是学校教育的主题,学校的任何工作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参与,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而教师参与管理的权利可以依据法律由个人行使,教师有权也应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等工作。教师同样具有进修培训的权利,而这也是教师和当今时代的职业需求。高校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精神为名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自身,而且关系到教育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文明水准。

参考文献:

[1]王宗庆、吴俊平.浅谈高校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必修功课.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孔丹、但祖生.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科技风.2012(18).

[3]王鸿政.论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现代教育论丛.2010(5).

[4]吴军汪、宏晨.试论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6).

[5]陈鹏.我国公立高等学校与教师法律关系之研究.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6.

[6]苏素琼.我国老年护理保险需求与供给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2.

[7]李向花、张艳莉.关于高等教育消费者权益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8(19).

[8]陈京山.把握师德内涵 增强教育实效.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3).

[9]王歆.大学校园的有机生长.浙江大学.2004.

[10]郑文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华中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义务权利
幸福的人,有一项独特的义务
我们的权利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三十载义务普法情
跟踪导练(一)(4)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良知”的义务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权利套装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