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研究

2018-06-07吴海萍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大学生

摘 要 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进行简要阐述,说明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从专业教育、教育体系建立以及个别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说明如何有效地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对这些教育行动开展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总结,以期为更加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作者简介:吴海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207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限于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国策教育,还包括对学生的心理及素质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角度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对整个高校教育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尚存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综观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是以教学大纲为主,学校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宣传教育为辅。主要的教育活动仍是教学,教育结果则体现在学生入党积极性或者个人品行的发展变化方面。可以说,中国社会在变化,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在发展,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严重问题:教育与学生发展脱节而导致教育有效性降低。很多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都比较低,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度比较低,对个人行为也没有系统的标准,更有甚者,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学校难以实现有效干预。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人文关怀是一种从个体文化角度开展的思想引导和教育方法,一般而言,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从大学生文化认同角度开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即承认大学生群体的特征性、尊重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意愿,根据大学生群体的发展需要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大学生行为模式变化以及思想变化角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心理疏导则是从个体心理发展角度进行认知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一种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并且形成较为良好的行为模式。可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但是确实能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方法,能够帮助解决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有必要在高校开展起来。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策略

(一)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是以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为基础的,从文化角度开展的对学生思想发展、心理成长和行为模式的,而大学的群体特征以及大学生文化形成和发展,表现在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人文关怀教育没有教育教学大纲,也不可能以课程教学的形式呈现出来。心理疏导可以以专业的心理学课程的形式出现,但是,高校学生对心理学专业课的选修率是有限的,学校心理咨询室也很难做到对全部学生负责,心理疏导的责任大多数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就要以专业教育的形式开展,即以大学生日常的专业课教育为实施人文关怀的主要“阵地”,确定科学教育创新理念,重点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开展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展示对大学生群体的尊重和理解,表现出对大学生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价值。例如,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国外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对比然后出具英文论文报告。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专业教学目标,还能賦予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有利于教师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发展动向以及行为特征,并且充分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将创新理念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托下实现对个体充分尊重的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有效发展,彻底贯彻心理疏导及相应的人文关怀。

(二)打造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

人文关怀包括很多方面,心理疏导也应有针对性,因此,有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大学生群体发展的特征性、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共性等角度去开展教育。校园活动是此类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多是自发组织的,结构性并不明显,对大学生思想发展的教育价值也有限。建议高校以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基础,打造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系,尤其要重视大学生校园活动的发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的教育系统。例如,工业院校可以根据本校大学生的生源特征以及学校各专业的特征,将现有的教育内容做优化整合,拓宽教育的思路。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进行渗透性的人文关怀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机械制造和操作课程中、将心理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渗透到工业设计和操作课程中,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达到有机结合,进而打造成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在课程和实践上都能得以应用;又如,以某一专业的学科发展为契机举办纪念性的校园活动,在校园活动中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和心理疏导。每年五月二十日,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很多院校都联合举办为期半个月的心理健康节,成为全校学生了解心理学、疏导自身的心理问题的契机,取得良好的成果。这样的校园活动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开展,必然也能发挥其教育价值。

(三)针对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个案进行专业疏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还要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集体的发展症结。即使我国高校都配置了心理咨询师并进行心理咨询室建设,但是,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大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仍然不多,团体心理辅导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帮助作用不大,而一旦一个学生出现严重问题,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就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高校要重视主动对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疏导。例如,某专业学生李某,在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时,其表格中显示的指数超标,这对这一情况,相应工作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对该生进行心理将康存档,多加关注,并及时与该生进行多次、有效谈话。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发现这名同学在入校前就有轻度抑郁症表现,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无精打采。针对这一情况,校方要采取相应措施,查找学生抑郁症的根源,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联系,让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解压和疏导,放松学生心情。根据心理老师的反馈,加之家长的积极有效配合,有效地疏导学生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关键

(一)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

在高校思想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增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效性,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从人文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增强教师队伍的人文情怀,使教师队伍能够在学生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学能力上得到提升。

(二)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自由的群体文化发展空间,这是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也是有利于实施心理疏导教育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校园卫生、校园绿化以及高校教师个人的言行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从大学生群体发展和个体发展角度实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广泛存在于日常的学科教育当中,利用校园和活动表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个案实施心理疏导都是可行的策略,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校园环境的创设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姜文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才智.2017(12).

[2]蒲彦羽.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问题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7(2).

[3]刘娟.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经验做法.才智.2016(4).

[4]吴晓龙.新形势下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立.求知导刊.2016(2).

[5]严玮.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构建.文学教育(下).2016(4).

[6]杨弘宇.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构建.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7).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