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中国预言

2018-06-07朱有华

群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总书记

朱有华

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非常关注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800多处直接提到中国,《资本论》及其手稿有90多处论及中国问题。马克思关注中国的时候,正是清王朝衰相尽显、危机四伏之时。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时,古老的中国正笼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漫天阴云之中,中华民族陷入屈辱悲惨的命运。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思想巨人热切地关注中国的前途命运,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展,大工业逐步“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在这种历史趋势下,“中国现在也正在走向革命”。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分析中国问题的着眼点和切入点。从1853年5月到1862年7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撰写了18篇有关中国的专题文稿,向世界揭露西方列強侵略中国的真相,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生一连串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局,验证了革命导师的预言和推论。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疯狂野蛮地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被迫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救亡图存谋兴之路。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顺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由此,马克思找到了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看到了古老中国走出愚昧、开眼睹世、凤凰涅槃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们心中的新中国取了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

马克思认为,“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这束曙光来自“中国这块活化石”正面临的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西方列强运来的“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它激起了中国民众的爱国之心、自救之志。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失败和屈辱面前,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睁开了眼睛,在伟大的思想嬗变、观念裂变中势不可当地前进了,尽管征程曲折、伤痕累累,但最终还是赢得了解放,走向了独立。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历史规律,道出了时代要求。今日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业已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新的时代、开放的世界,我们拿什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那就是改革开放。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痛感中国“隔绝于世”的政策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政治变革,而且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势力能充当中国的“拯救者”和“保护人”,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历史一再表明,马克思是对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郑重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中央随后作出了在海南省全岛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决定,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彰显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和信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用惊人的预言道出了中国崛起的密码。从深重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国,必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真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总书记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