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有力举措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2018-06-07赵树迪

群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江苏水资源文明

赵树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愿景,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实践路径。江苏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正以其优良的水文明基因为生态文明发展探新路,以生态河湖建设的新成果为美丽中国打造江苏样板。徐州贾汪区生态转型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河长制”走向全国,苏州等4市通过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等,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都是江苏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为全国发展探路的生动写照。

当前,水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更加注重质量的全新阶段,共享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成为人民群众的新需要。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持续发展与人水和谐相统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既包括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是全面的发展、持续的发展。在美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群众生活必需品的背景下,发展与保护是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的关系,是共进双赢的必选项。水韵江苏建设强调持续发展与人水和谐的统一,在产业转型、城乡建设等方面需要融入水生态文明理念,利用自身优势做足生态文章、持续推进绿色转型,减轻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优化整合水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循环高效的全产业链模式。同时,加强污染水体的治理修复工作,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优化的双赢局面。

全面建设与凸显特色相统一。生态环境成果共享是江苏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导向。要坚持以系统化思维为指导,通盘考虑省内各城市、城乡间、各水系流域的系统规划,使建设成果全民共享。同时,建设方向和具体方案应当体现江苏特色,因地制宜,避免同质化,将全面建设与凸显特色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江河湖海各类水体的生态文明水平,打造具有江苏特色的江河湖海一体化的水生态系统。加强各地“水地标”建设,依托优美的湖泊河流推进水乡建设,激发水在生产、生活和生态等方面的潜能。

严控上限和严守底线相统一。严控水资源消耗上限与严守水环境质量底线,是一切涉水事务的基本标准和水韵江苏建设的必要条件。要严格落实国家水资源“红线”管控要求,制定更为严格具体的水资源规划管理与水环境质量控制工作标准。提高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推行水价改革和水权交易,在用水总量和强度等方面严格控制、实现水资源“红线”刚性约束。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和标准,保护城乡河湖自然状态,减少生产生活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实施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尊重历史与时代创新相统一。江苏水网丰富发达,众多黄金水道延续至今,丰润的水历史和水文化底蕴是江苏的宝贵财富。要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继承和发扬江苏的水文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加以丰富和深化。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引领下,实现水运输、水工程、水文化和水景观全面融入式的新发展。同时,发挥深厚的运河文化基础,用好用活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生态、文化、经济有机结合,建成独具特色的“江苏运河文化生态经济带”。

理念设计与行动落实相统一。在中央宏观政策方针指导下,结合省情水情实际,创新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法规、政策和机制等方面实现纵深发展,取得突破。更高水平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政策制定与落地的良好衔接,确保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要以“河长制”为抓手,落实地方责任,加强流域协同治理,努力实现水环境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强化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生态环境问责追责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实现技术创新,健全指标体系,保障建设成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建设美丽江苏的必然要求,对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短板,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以有力的举措加以推进。

保障民生需求。环境就是民生。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将经济转型、乡村振兴、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产品,是水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重点。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切实做好保障饮用水安全、提升水环境质量、做好水灾害防治等有关民生需求的工作。

贯彻法治思维。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贯彻法治思维,积极落实依法治水的各项要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全民共有属性决定其具有受法律严格规定和保护的特点,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应当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依法治水,一方面严格规范各类主體的行为,实现水资源使用规范化,另一方面遏制有些地方和部门的环境违法行为。

推进精准改革。水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涉及体制、经济、民生等多方面,包括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标准、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完善、水环境治理政策的精准落地、水资源总量的核算管理、水生态空间的精确管控、水生态环境监测等内容。改革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须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推进、重点攻克,在涉水事业的体制改革、水治理市场化改革、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精准改革。

实现人水和谐。注重推进过程的系统性、公平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系统性是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坚持系统性规划与治理,有益于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改善与提升。公平性就是实现水生态共建共治、水利益公平共享。高效性重点体现在通过技术创新等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持续性是指水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人水和谐。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

猜你喜欢

江苏水资源文明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数读江苏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请文明演绎
数独江苏
漫说文明
数读江苏
江苏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