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国内无国籍问题研究述评

2018-06-07陈燕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4期
关键词:研究展望研究现状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关于无国籍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无国籍人员的法律地位、无国籍人员的外交保护与救助、区域无国籍人员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无国籍人员的生存困境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目前的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范围狭小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本文认为今后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扩大研究地域,加强实证性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以深化无国籍问题研究。

关键词 无国籍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项目 “中缅边境地区难民子女教育问题与边疆治理研究”(16YJC880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燕,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西南边疆问题。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185

在严格的法律意义上,国籍是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资格,是个人与国家稳定的法律联系,也是国家对本国人實行管辖或保护的法律依据。国籍反映一个国家与其公民之间的权利及义务的关系。虽然《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人人有权享有国籍”。但由于种种原因世界上仍存在大量无国籍人员。难民专员官方统计出全球的无国籍人员约有580万,但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应有1500万无国籍人员存在。无国籍是指某一自然人不被任何国家的法律认为属于其国民,或者是说该自然人不属于任何国家的一种状态。在国际实践当中,无国籍人不享有任何国家的保护,也不享有任何国家规定的公民权利。正如学者研究指出:“无国籍是一个腐蚀性、摧毁人灵魂的状态,影响到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被任何国家承认为公民的人可能无法上学、不能合法就业、不能拥有财产、无法结婚或旅行。他们很难入院看病、不能开立银行账户或领取养老金。如果遭到抢劫或强奸,他们无法进行控诉,因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他们是不存在的。正式地说,他们甚至常常没有姓名。”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作了不少努力来减少无国籍人员的数目和充分保护无国籍人的合法权益。例如,联合国于1954年和1961年分别制定了《关于无国籍人地位的公约》和《减少无国籍状态的公约》;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一些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难民署)和人权机构对无国籍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梳理

综观国内学术界对无国籍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无国籍人员法律及其救助与保护问题

李燕通过描述无国籍人法律地位阐明解决无国籍问题的急迫性与重要性;王素认为在国际实践中,应把无国籍人视为外国人对待,给予他们外国人的待遇;冯祥武认为应将外国人、无国籍人纳入法律援助的对象;曹业为针对我国宪法对外国人及无国籍人权利保护的缺失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及策略;蒋慧讨论无国籍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和直接的法律后果,以及国际私法中解决无国籍问题的途径;张磊指出,根据传统国际法,无国籍人和难民都无法得到任何国家的外交保护,但过分扩大外交保护的范畴并不一定对国际法的发展有益。

(二)区域无国籍人员问题

谢春河探讨20 世纪 60 年代黑龙江中上游沿岸地区无国籍俄侨加入中国籍的问题;亢稚文讨论中国境内俄罗斯裔无国籍居民问题;曹维盟以建国初期云南省福贡县外流边民群体为中心,探讨中缅边界少数民族无国籍人口问题;饶戈平研究香港居民的无国籍问题;陈松涛指出泰国境内大量无国籍山民是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罗柳宁探讨中越边境非法跨国婚姻产生的无国籍女人问题;李娟、罗柳宁、龙耀以广西大新县A村为例,从人类学视角探讨中越边境无国籍女人的国家认同、群体身份认同和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王晖、黄家信分析中越跨境婚姻中无国籍女人形成的原因以及她们在居住、生活和生育方面遭遇的法律困境;赵淑娟讨论中缅边民跨境通婚中产生的无国籍女性问题。

二、研究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对无国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国籍人员法律地位、无国籍人员的外交保护与救助、区域无国籍人员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无国籍人员的生存困境、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自我认同等问题。现有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对无国籍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从研究视角来看,无国籍问题通常被视为纯粹的法律问题,大多数研究者仅从国际法和社会学视角研究该问题,而从政治学、管理学、人口学等学科视角对无国籍问题进行的研究较少,遑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

其次,从研究方法来看,仅有的为数极少的研究基本属于描述性和介绍性内容,全面深入的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成果较少,例如,国内研究者对中越边境越南无国籍妇女问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历史回顾和田野个案的描述,对无国籍女人的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而全面深入的理论性研究成果较少。

再次,从研究范围来看,目前能查到的零星研究成果仅限于对较小区域范围内的现状描述。国内学者重点关注中俄边境和广西边境这两个区域的无国籍人员问题,而对其他区域的无国籍人员问题关注较少。

最后,从研究群体来看,学者们主要关注无国籍女性这个群体的相关问题,而针对其他无国籍人员的研究十分匮乏。

三、研究展望

无国籍问题不仅仅囿于国籍本身,与国际法、国籍法、跨国人口流动、跨国婚姻、国际关系、边疆安全、边疆治理和人道主义等问题紧密联系,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特征,其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不言而喻。但目前国内学界对无国籍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更缺失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为进一步促进该问题的研究,笔者提出以下研究建议:

一是拓展研究视角。对于无国籍问题研究,目前主要从法学角度展开研究,今后可以从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人口学、心理学、边疆学、妇女学、管理学、统计学、教育学、国际关系学等视角对该问题进的研究。

二是拓宽研究领域。从现有研究文献情况来看,大多仅把無国籍问题本身为研究对象,很少将研究领域延伸到与无国籍问题相关的其他领域,例如与无国籍问题紧密相连的人权问题、难民问题、“三非人员”问题和流离失所者问题,以及由无国籍问题引发的人口跨境流动问题、跨境婚姻问题、违法犯罪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儿童教育问题和妇女发展问题等,缺失交叉性综合研究。

三是扩大研究地域。从现有的无国籍研究成果看,研究者主要聚焦于中俄边境地区和中越边境地区的无国籍人员问题研究,对其他边境地区的无国籍问题研究较少。虽然不同地区的无国籍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但由于不同地域的人文地理、地缘政治、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特征不同,因此不同地区的无国籍问题必然存在其独有的特点和特定问题。因此,今后应扩大研究地域范围,例如开展中越、中缅、中老、中朝、中韩等边境地区的无国籍人员问题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了解不同地区无国籍人员的产生原因、生存现状、人员规模及社会影响等,结合相关理论,总结出无国籍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是加强实证性。目前无国籍问题研究偏重个案研究,定性研究的范围仅局限于一些有代表性的边境村落,而定量研究比较薄弱,研究结果只能说明局部地区的问题,缺乏普适性。今后应加强实证研究,加强大量样本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弥补定性分析的不足,使研究结论更加客观,从而增强对边境无国籍人员情况的宏观性与整体性把握。

四、结语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世界上仍有大量无国籍人存在,这些人零散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由于没有任何国家的国籍,无国籍人不受国际法保护,也无法享受居住国的各项权益保障,大部分无国籍人的生存状况堪忧。无国籍状态不仅对当事者本人造成种种不利影响,而且也给所在国增加了经济负担,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大量无国籍人员已引发了一系列边疆社会问题,如社会治安、毒品走私、人口贩卖、艾滋病扩散、吸毒赌博、宗教渗透等。无国籍问题事关边境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持久性等特征,已引起许多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经济学等专家学者的关注。全面深入地研究无国籍问题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无国籍问题的重视,对加强无国籍人员的保护,无国籍状态的减少,改变无国籍人员边缘化和受歧视的状态,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维持世界和平,以及保障无国籍人员的基本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建文主编.国际法新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黄海媛.全球化视野下的国籍权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2.

[3]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高媛媛.无国籍状态的保护.今日中国论坛.2013(17).

[5]那些没有国籍的人们.公益观察.http://gongyi.sohu.com/s2009/wuguoji(2018/3/25)

[6]李燕.无国籍人的法律规制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7.

[7]王素.论外国人法律地位及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8]冯祥武.论赋予外国人、无国籍人同等的法律援助对象资格.人权.2010(6).

[9]曹业为.我国宪法对外国人及无国籍人权利保护的缺失.科技视界.2012(4).

[10]蒋慧.国际私法中有关无国籍问题的解决途径——兼谈香港回归后无国籍问题的解决.法制与经济.1997(2).

[11]张磊.论对无国籍人和难民实施外交保护的权利——以联合国《外交保护条款草案》为线索.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4(4).

[12]谢春河.20世纪60年代黑龙江中上游沿岸地区无国籍俄侨加入中国籍问题初探.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

[13]亢稚文.中国境内俄罗斯裔无国籍居民问题探究.西伯利亚研究.2007(6).

[14]曹维盟.中缅边界少数民族无国籍人口问题研究——以建国初期云南省福贡县外流边民群体为中心.八桂侨刊.2013(3).

[15]饶戈平.香港居民中的无国籍问题.中外法学.1996(1).

[16]陈松涛.泰国的无国籍山民问题.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3).

[17]罗柳宁.例论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建立的基础——兼论“无国籍女人”的身份.广西民族研究.2010(1).

[18]李娟、罗柳宁、龙耀.人类学视野中的“无国籍女人”——以广西大新县A村为例.百色学院学报.2007(1).

[19]王晖、黄家信.无国籍女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族群.百色学院学报.2007(1).

[20]赵淑娟.边民跨境通婚状况调查——以云南中缅边境为例.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猜你喜欢

研究展望研究现状
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制造业物流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