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宪法修正案》

2018-06-07张利亚张永军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新时代

张利亚 张永军

摘 要 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集体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自2004年宪法修改后时隔14年宪法再一次作出的修改,对于贯彻实施宪法,增强宪法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具有重大意義。

关键词 宪法修改 宪法修正案 新时代

作者简介:张利亚,呼和浩特市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张永军,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办公室主任、检委会委员,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5.128

一、宪法修改的背景

(一)本次宪法修改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内在要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有4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其中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在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尽管这些宪法具有如此大作用,但不等同于宪法将永远一成不变,一方面在实践中,各个国家都根据实际情况在变革自己的宪法使其与时俱进,比如,美国宪法自1787年制定以来,不仅有27条修正案,而且美国的联邦最高法院不断的通过宪法解释宪法判定,赋予古老宪法新的生命。又如,德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它已制定并颁布了三部宪法等等。另一方面,我国也一向注重宪法的发展规律,坚持宪法的与时俱进,先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宪法做了4次不同程度的修改,且合计形成了31条宪法修正案。而此次,适应新时代发展,在201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我们对宪法21项内容进行了修订,既符合宪法的发展规律,又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法律指导,意义深远。

(二)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必须对全面依法治国做新的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极不平凡的历史性进展,我们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接近民族复兴。因此,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对我国的历史方位做了高度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方面,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我国的国家任务发生改变,十九大提出了从2020年到2050年的三十年的两个阶段安排,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国家急需在治国理念、制度等方面、从法制的角度,适应新时代,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顶层设计,这时宪法修正就应运而生了。

(三)是立足当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们中央党的18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其中国家治理体系,就是指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制度综合。一个国家治国理政需要很多制度,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而这些制度的总和,我们都叫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指制度体系的执行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光有制度体系,没有这种能力的,国家不可能现代化,这也是我们今天中国宪法面临的最大挑战。宪法自制定以来,形成了完美的治理体系,但是宪法文本修改的再完美,如果没有一个真正去让它有效实施的机制,它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从现实的意义上来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它必须要有法治的保障。而此次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为中央提前释放了一个信号,即我们不仅要纠正违法行为,还必须纠正违宪行为,这必将对于提高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本次宪法修改的内容

(一)本次宪法修改的特点

1.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可以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程序上,我们整个的修宪程序都是在遵守《宪法》第64条宪法修改的具体规定的基础上,由中央统一部署,逐步推进的,也是在中共的历史上第一次拿出一次全会的时间,专门讨论修宪的。另一方面,从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的意义,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通过接受党的领导来维护宪法的权威,很多时候,党通过重大的制度设计推动宪法发展,如劳动教养制度违反《宪法》第37条,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其废止。

2.以人民为中心。本次修宪以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我们修宪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很多制度设计最终都是要着眼对人民美好生活的这样一个需要作为出发点,如此次把国家目标修改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那么和谐和美丽这两个理念写进去,实际上它体现了我们今天对于人民美好生活的理解。所以,此次宪法修改是主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次宪法修正,内容丰富。比如,在1988年进行的宪法修订只涉及两条修正案,1993年修正案 ,1999年修正案,2004年修正案,而此次共修正了21项内容。就形式而言,此次修订既有增加条款而且还有减少条款,更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做的局部变动,这三种修订方式的综合,在宪法修订中很是少见。如此次宪法修正案中新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机构——监察委员会,又如,对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做了局部的调整等等。

(二)宪法修改内容的亮点

1.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入宪。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对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论断,此次将其写入宪法,意义重大,在理论上、实践中都有深刻的依据。一方面,憲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承担着对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等事关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全局性问题作出规定的主要任务。在当今中国,党的领导是一切,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宪法的题中之意。另一方面,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时代进步、党和国家人民事业发展而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颁布了4部宪法,每部宪法都在序言中回顾总结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和根本成就。

3.国家政治任务、国家目标发生改变。此次宪法修改把我们的国家根本任务进行进一步修改,原来我们的根本任务是我们要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有物质文明三个文明,那么这一次为了配合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这次宪法修改加入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既体现了我们新时代新的顶层设计,又是对我国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的积极正面回应。那么第二个层次,国家任务,我们要进行的五大文化建设,我们新增的一个原则叫做贯彻发展新理念,因为发展新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而我们要新的理念首先要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指进一步创新,也包括思想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且要开放,也因此我们的国家目标需要调整,要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地方有两个变化,一个是增加和谐美丽,作为我们国家建设的目标。原来是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以我们增加了和谐美丽,对应着我们的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第二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实际上对我们19大得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的概括和总结。

4.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此次宪法修改一方面是将我们全国人大的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与法律委员会,它毫无疑问是加强了全国人大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能。另一方面,此次宪法修正案通过专门一节11个条文,规定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机构——国家监察为委,对其性质、地位、组成、任期、产生、职能、工作原则、工作方式等都做了规定,为将来我国实施国家监察法奠定了基础。

三、此次宪法修改对我国的影响

(一)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总动员

通过这次宪法修改,我们把中国国家机构设计里面的大顽疾去除了,这不仅解除很多思想现实包袱,而且对于我国未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清理了绊脚石。所以它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这一次修宪也是激活宪法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信息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成立,向我们昭示在未来的中国社会,我们会看到合宪性审查成为我们一个重要的政治生活的状态。法律法规规章和违反宪法不会再长期不闻不问,因为现在我们有专门机构,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必将得到很好的强调和重视。

(三)为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此次宪法的修正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强劲的动力,一方面,因此次宪法修正是从中国的问题出发,解决自己的问题,走好自己的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另一方面,此次宪法修正面向未来,总结我国发展的经验,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所以在未来我们可以想见,在这部宪法的引领之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注释: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第1-5版.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1月18日至19日.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2月26日).http://www.81.cn/jwgz/2018-03/22/content_7981190.htm.

参考文献:

[1]肖蔚云,等编.宪法学参考资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顾昂然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讲话.法律出版社.1999.

[3]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紫光阁.2004(4).

[4]麻海山.“中国道路”的开拓与经验启示.理论研究.2016(6).

[5]屈海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道路的内在关联.知与行.2017(7).

[6]王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对中国道路自信的新审视.劳动保障世界.2017(23).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