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试用评价的微课优化实践

2018-06-07周结红

地理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微课

周结红

摘要:本文以“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为例,从微课初稿设计、学生试用评价、微课改进优化等方面阐述微课优化设计实践过程,以期为地理微课设计与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微课;微课优化;学生评价

微课即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波斯湾地区石油分布及其外运航线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内容,这一部分涉及地名多、知识点零散,对学生空间定位能力要求较高。根据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猎奇心理,笔者借助谷歌地球这一极具地理学科特色的工具设计制作微课,以期突破教学难点。

一、微课初次设计

1.基本思路

基于微课特点和初中生需求,先将“波斯湾石油分布及外运航线”内容分解、设计成四个可操作的学习任务。借助谷歌地球软件立体、直观、动态之优势,在微课视频中将教材二维平面的静态图像转化为三维立体动态影像,其结构及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学习任务

任务一:在哪里——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

展示:2012年世界石油储量构成图和西亚石油分布图。

设问:从世界石油储量构成图中,你发现2012年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的是哪个地区?从世界范围看占比是多少?从西亚石油分布图中,可发现其主要分布在哪里?

[设计意图]教师查找近年世界能源统计数据,绘制世界石油储量构成饼状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阅读饼状统计图和地理事物分布图,既能落实知识目标,又能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任务二:去哪里——波斯湾石油主要出口地

展示:2012年世界石油进口量构成图。

设问:结合石油进口量统计图,你认为波斯湾石油可以出口到世界哪些国家和地区?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判断波斯湾石油主要出口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三:怎么去——石油外运航线

展示:在谷歌地球展示到达日本的航线1和航线2。

比较:从波斯湾到日本的两条航线哪条更短?找到最短航线及其经过的主要海洋和海峡。

播放:播放由谷歌地球软件制作的从波斯湾到达西欧和美国纽约的最短航线视频,引导学生找出最短航线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比从波斯湾到达日本两条航线的长度,让学生学会从经济效益角度选择较佳航线。通过观察动态视频,让学生掌握从波斯湾到达西欧和美国纽约的航线。

任务四:如何选——最佳外运航线

播放:途经苏伊士运河到达美国、西欧的航线A和途经非洲好望角到达美国、西欧的航线B相关视频。

设问:这两条航线目的地相同吗?哪条航线更短?为什么不是所有邮轮都走最短航线?

播放:“运用谷歌地球观察和测量苏伊士运河”视频资料。

设问:通过分析案例,你认为最短航线一定是最佳航线吗?在实际航运中,人们应该如何选择最佳航线?

强调:影响航线选择的主要因素:航线长短、航道宽度及深度、航线安全、季节等。

[设计意图] 运用谷歌地球观察和测量苏伊士运河,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苏伊士运河的宽度及深度以及对巨型油轮的影响,激发学生极大探究兴趣,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绘制最短航线到选择最佳航线的思维跃进,最终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二、学生试用评价

1.设计微课试用评价量表

唐泽运用菲德尔法构建了微课评价体系,提出从内容、艺术、技术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笔者参考唐泽微课评价体系,依据微课设计的三大核心环节,将教学活动设计、微课视频设计、配套资源设计定为评价量表的第一级评价指标。在二级指标设置上,教学活动设计占10项,微课视频占6项,配套资源占4项,二级评价指标覆盖面较广,基本涉及到微课设计的主要环节。微课学生评价量表见表1。

2.组织学生试用评价

笔者随机抽取一个所任初一年级班级进行微课试用与学生评价调查。地点选在学校微机房,每位学生一台电脑,独立观看“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微课视频,完成微课配套导学单。在微课学习结束后,请每位学生匿名填写微课学生评价量表。本次下发学生评价量表46份,收回且有效量表45份。

3.统计分析调查数据

从各评价指标学生评价等级人数所占百分比和各项指标学生评价所得平均分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反馈信息。

其一,学生对本微课设计总体认可度较高。图2中各项评价指标满分均为5分,在20项评价指标中有17项最终所得平均分超过4分,共有7项平均分在4.5分以上。其中,本微课在学习情景创设(4.64分)、教学活动指向具体问题解决(4.74分)、教学活动整体思路清晰度(4.67分)、视频动画特技使用(4.77分)、导学案呈现视频学习过程(4.63分)等方面学生满意度较高。

其二,微课作品局部环节有待优化。本微课作品虽然总体获得好评,但從图2可以发现,在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程度、微课解说词使用、导学案与微课视频互补等方面得分较低,还有很大的修改优化空间。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学活动师生互动设计,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导学案与视频内容互补。因微课视频与配套资源的关系应相互关联、互为补充,作为配套资源中最重要的导学案,不仅是微课视频内容的文本化,还应体现微课视频学习后的拓展延伸。

三、微课调整优化

1.巧用地球仪,促学生互动

对微课调整优化,将地球仪这一常规教具引进微课中,让学生边观看微课视频,边按照要求在地球仪上完成相应活动,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微课互动学习。图3是微课调整优化后的效果图。

在“任务一:在哪里”中,增加“找一找”环节。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亚地区,并用彩色笔在地球仪上圈出波斯湾。在“任务二:去哪里”中,要求学生分析得出波斯湾石油主要出口地之后,在地球仪上标注日本、西欧、美国纽约三个地点。学生在地球仪上查找波斯湾及其石油主要出口地,可以初步感知这四个地点的空间分布,为后面学习外运航线做好铺垫。

在“任务三:怎么去”中,增设“画一画”环节。先通过微课示范绘制到达西欧最短航线,要求学生暂停微课视频并模仿绘制;再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绘制到达美国纽约的最短航线;最后让学生比较到达西欧和美国纽约的航线,从而发现两条航线在前半部分有吻合性。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设计最短航线,可较为直观地突破平面图像的局限,更加有效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更好感知空间距离的长短。

2.重迁移应用,导学单互补

学习任务是微课自主学习导学单的主体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解、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渗透、媒体素材的选择等,都会在学习任务部分呈现。学习任务的设置,应与微课视频中的学习活动对应,不仅是微课视频中内容的书面呈现,而且应与微课视频互为补充,侧重微视频中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学习任务环节,要求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结合地球仪写出视频中航线经过的海洋、海峡、运河等,这是对微课视频学习效果的落实与延伸。检测学生学习本微课后是否初步具备设计合适石油外运航线能力,在导学案评价与反馈环节,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设计一条从波斯湾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石油运输线,广泛交流,并在课堂展示,突出导学单对知识点的应用功能。

3.编写解说词,语言更生动

解说词帮助观众理解视频画面而进行解释说明的一切声音及文字。微课视频是一种视听结合的学习资源,视频向学生提供简洁的画面,而解说词则能准确对画面进行强调、解释和补充。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解说词具有不同的作用和语言特点。创设故事情景类微课中,视频画面无法全部呈现故事情景,解说词可以补充画面,力求生动、有趣、口语化。演示实验类教学情景中,视频素材一般选择事先录制好的演示实验,解说词主要起提示、强调的作用,简炼而精准地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要点,强化视频中重要的演示过程。习题讲授类教学情景中,重点是剖析解题方法和思路,解说词主要起到归纳、概括的作用,强调准确性和专业性。

地理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个系统工程,从微课初次设计到微课作品优化都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根据学生试用评价优化微课,有效提高微课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班级管理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
微课:支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