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豪萨语广播“讲好中国故事”策略

2018-06-06张威伟中国传媒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尼日利亚非洲广播

张威伟 中国传媒大学

一、涉华新闻类报道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首先要保证每天广播节目中涉华新闻的报道量。在不让听众觉得生硬的前提下,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发展。

表1(含百分比图)为2018年1月—3月间,豪萨语部对西非国家的音频广播节目(包括调频和短波广播)中,新闻节目的类型及数量统计(其中,涉华新闻指所有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新闻;涉非新闻指涉及非洲国家本土事件的新闻;国际新闻指除非洲外,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新闻。每条新闻时长均为1分钟左右。):

从表1(含百分比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1月—3月间,豪萨语部音频广播新闻类节目中,涉及非洲国家本土的新闻占比最多,达到41%。作为对非传播的非通用语广播部,这体现出豪萨语部关注非洲本土新闻的传播策略,因为非洲当地新闻更能引起受众的关注;而讲述中国故事的涉华新闻紧随其后,占全部新闻量的38%。

我们将2018年1月—3月间,豪萨语部音频广播总计429条涉华新闻分成三类,即时政类,包括领导人出访、世界各国与中国的政治交往等内容;中国发展类,包括涉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生等各方面发展成就的内容;其他类,包括图片报道、片花等内容。

表2(含百分比图)为2018年1月—3月间,豪萨语部音频广播涉华新闻三大类的数量和占比情况:

从表2(含百分比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8年1月—3月间,豪萨语部音频广播涉华新闻三大类中,时政类新闻占比最多,为51%,这符合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重要性等原则;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涉及中国各方面发展的新闻,占比47%。

这部分涉华新闻占到2018年1—3月涉华新闻总量的近一半,内容涵盖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生、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充分体现出国际台豪萨语广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传播策略。

表1:

表2:

二、涉华专题类报道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保证每天广播节目中涉华新闻报道量的同时,也要做好专题类报道。

专题类报道是指在每天的新闻时事类广播节目之后,按照社会、经济、文化、民生、体育、中外交往等各领域内容播发的专题节目,节目时长从5分钟到30分钟不等。

以目前豪萨语部每天中午12:00(西非当地时间)开始面向西非国家尼日尔的一小时落地调频广播节目为例。在这套节目,从周一至周日每天的专题类节目名称如表3所示(节目时长平均每套15分钟):

在这些专题节目中,《妇女儿童》关注中国妇女儿童状况及发展,并关注中非妇女儿童交往等内容;《中非彩虹》关注中非交往,通过采访各类非洲学者、官员等,突出中非交往中的互惠互利,在重大事件中展现中国立场;《体育世界》关注中非体育人文交往等内容;《老外看点》则是一档由豪萨语部中外记者共同主持的谈话类节目,关注国际重大事件中的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立场;《魅力中国》向听众展现外籍主持人眼中的中国,主要涉及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进步;《听众信箱》节目则是由中方主持人回答非洲听众有关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提问;《每日汉语》是目前豪萨语音频广播常设的一档节目,每天播出10分钟,由中外主持人共同教听众说汉语。

由此可见,在目前豪萨语部音频广播共10个专题类节目中,有7个直接或简介与中国发展相关,站比率达到70%。这充分说明国际台豪萨语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传播策略。

表3:

三、特别策划报道

作为国家级外宣媒体,近年来,国际台豪萨语部不断总结传播效果,调整传播策略,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及时做好“议程设置”,有理有据的向非洲受众展现中国立场。

以下2016年尼日利亚总统访华特别策划报道为例,说明在重要时间节点做好“议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做好特别报道对展现中国立场的重要性:

尼日利亚总统布哈里于2016年4月11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恰逢中尼建交45周年,意义重大。作为对非外宣的重点部门,国际台豪萨语部在做好访问的常规报道外,还创新传播策略,在总统访华期间,与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豪萨语频道(NTA HAUSA)合作,在该国黄金时段播出了由豪萨语部摄制的国内首部原创豪萨语版纪录片《豪萨人的中国梦》。

《豪萨人的中国梦》系列纪录片分为《学在中国》、《商在中国》、《爱在中国》三集,每集约20分钟,分别以留学、经商和跨国婚姻为主题,纪录了尼日利亚普通豪萨族人在中国的故事。

三集纪录片在尼日利亚播出后随即获得了强烈反响。尼日利亚国家铸币公司职工萨里苏(Salisu Dawanau)说:“4月12日我通过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豪萨语频道收看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制作的纪录片《豪萨人的中国梦》的第一集《学在中国》。我非常喜欢这个片子,我相信其他观众也是这样。这个片子向我们展示了尼日利亚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状况,我看到他们在教室学习、在食堂吃饭、在寝室休息等各方面的场景。此外,学校为保障穆斯林学生宗教生活而专门准备的礼拜室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片子虽然不长,但制作精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尼两国文化交流领域取得的成果。”尼日利亚卡诺州观众易卜拉欣(Nuraddeen Ibrahim)说:“CRI给我们带来的这部片子创意非常好。豪萨人有句谚语说,‘眼见为实’,这部片子向我们展示了豪萨人在中国学习、经商和生活的状况。虽然尼日利亚和中国相距上万公里,但这部片子拉近了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

中非交往的报道国际台豪萨语部做了很多,但该报的传播策略在于,跳出单纯报道非洲国家领导人访华的圈子,把关注点放到普通尼日利亚人在中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政府“真、实、亲、诚”的对非关系发展政策,为领导人访华烘托了很好的舆论环境。该报道既反映了尼日利亚人在中国真实的生活、工作状态,又巧妙的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政府的对非立场。

四、结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豪萨语广播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不断调整策略,让西部非洲的受众更容易接受。笔者认为,为了更好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并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应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建立与受众互动的即时通信工具

作为中国对非传播的主要力量之一,豪萨语广播开播以来每年的听众的来信数量常年保持在1.5万至2万之间,最高年份大约3万多封。但传统广播究竟有多少听众,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目前,豪萨语部“脸书”专页粉丝数逐月增长,视频直播节目《说吧》自开播以来,每个直播视频的浏览量均能达到数万。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通过互联网手段进一步密切与西非地区豪萨语受众的直接联系。

建议豪萨语部开设WhatsApp等即时通信工具,恢复豪萨文网站的在线留言功能,从而更好的与非洲受众进行直接交流互动,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反馈。

(二)推进机构和人员本土化

对豪萨语部而言,目前只在尼日利亚设有一个记者站,派驻一名记者,这与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之音豪萨语广播部在非洲当地的人员部署相差甚远,也直接导致目前国际台豪萨语部新闻类节目与其他国际媒体相比,缺乏尼日利亚本土新闻的报道量,新闻传播的精准性和贴近性不强。

目前,豪萨语部正在积极推进建立尼日利亚节目制作室,将豪萨语广播阵地前移,在当地制作节目,无论从内容还是到形式,都将更符合受众需求,更“接地气”。

(三)与西非媒体开展合作传播

从目前的国际传播形势看,中国的媒体在境外直接发声,有一定效果,但不如借助本土媒体发声效果好。我国非通用语对外传播首先应影响对象国媒体,在本土制作本土发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媒体传播至普通受众,将中国媒体传播内容嵌入对象国媒体中,实现二次传播,这是合作传播的最佳方式。

因此,建议国际台豪萨语部加强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媒体的交流,进一步挖掘一切可能的合作机会,将中国媒体产出的豪萨语节目通过对象国的合作媒体直接在当地播出,实现节目的“变相落地”。

[1]彭兰.21世纪新媒体专业系列教材——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第三版).

[2]郭可.当代对外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龙小农.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尼日利亚非洲广播
An Uncommon Trip
尼日利亚项目,GOOD JOB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尼日利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