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茭白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8-06-06董昕瑜周淑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1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年6期
关键词:福寿螺飞虱茭白

●董昕瑜 周淑荣(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112)

●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研究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刘佳贺(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1)

1 病害

1.1 瘟病(灰心斑病)

1.1.1 症状 为害叶片,病斑分急性、慢性、褐点3个类型。

1.1.1.1 急性型 病斑大小不一,小的似针尖,大的似绿豆。病斑两头尖,呈暗绿色。湿度大时,叶背病部生灰绿色霉层。

1.1.1.2 慢性型 病斑梭形,四周红褐色,中央灰白色。湿度大时,产生灰绿色霉层。该型症状是在干燥条件下由急性型转变来的。

1.1.1.3 褐点型 在高温干旱条件下产生褐色斑点,老叶易发病,致病叶片变黄干枯。

1.1.2 病原 稻梨孢霉(茭白梨孢)(Pyricularia grisea Saccardo),异名(Pyricularia oryzae Cavara=P.zizaniae Hara)。

1.1.3 防治方法

1.1.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扬茭1号、83-1、浙茭2号、浙茭5号及8601等品种。

1.1.3.2 清茬减少病原 结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残老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1.1.3.3 加强管理 加强肥水管理,做好冬季施肥,春施发苗肥,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有机复合肥,增施磷钾肥和锌肥,适时适度晒田,提高根系活力,增强茭株抵抗力。

1.1.3.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3%的三环唑·春雷霉素350~400倍液,或20%的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的异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要求喷洒全面,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用3~5次。

1.2 胡斑病(叶枯病)

1.2.1 症状 为害叶片。叶片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大为褐色椭圆形斑,大小和形状似芝麻粒。病斑周围有黄晕。湿度大时,斑面生暗灰至黑色霉状物。发生严重时,病斑密布,有的连成大斑块,终致叶片干枯。

1.2.2 病原 茭白离蠕孢或菰离平脐蠕孢(Bipolaris zizaniae),异名(Helminthosporium zizaniae Nishik)。

1.2.3 防治方法

1.2.3.1 清园 茭白收获后,早清园,以减少病原基数。

1.2.3.2 轮作 连续种植几年后,换田轮作,可减轻病情。

1.2.3.3 加强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采用测土配方技术,亩施纯氮25kg、氯化钾15kg,钾肥施用时间宜早,作提苗肥。茭白田要浅灌、勤灌,多露田,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抗病力。

1.2.3.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20%的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0%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30%的春雷霉素水剂500倍液、21%的硅唑·多菌灵悬浮剂9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用2~3次。

1.3 纹枯病

1.3.1 症状 为害叶片和叶鞘,分蘖期至结茭期易发病。病斑初呈圆形至椭圆形,后扩大为不定形,外观呈虎斑状,露水干后斑中部呈草黄色。湿度大时,呈墨绿色,边缘深褐色,病健交界边缘清晰。病部可见蛛丝状菌丝缠绕。

1.3.2 病原Thanatephorus sasakii(Shir.)Ju.=pellicularica sasakii(Shir.)Ito(有性态)和Rhizoctonia solani Kuhn(无性态)。前者称佐佐木薄膜革菌,属担子菌;无性阶段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

1.3.3 防治方法

1.3.3.1 加强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或有机活性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长期深灌。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水肥管理原则。

1.3.3.2 清除病原 结合中耕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

1.3.3.3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30%的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或6%的井岗·蛇床素悬混剂1000倍液、1%的申嗪霉素悬浮剂800~1000倍液,兑水均匀喷雾,喷匀喷足,每隔10~15天喷1次,连用 2~3 天。

1.4 白锈病

1.4.1 症状 为害叶片。叶片及叶鞘散生黄色隆起的小疱斑,后疱斑破裂,散出锈色粉状物,后期叶片、叶鞘现黑色小疱斑,表皮不易破裂。

1.4.2 病原 茭白单细胞锈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et Nishida)。

1.4.3 防治方法

1.4.3.1 清除病残体 彻底清除病残体及田间杂草。

1.4.3.2 合理施肥 施用腐熟有机肥或有机活性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1.4.3.3 高温季节降温处理 高温季节适当深灌,降低水温和土温,控制发病。

1.4.3.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30%的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10%的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000倍液、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30%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25%的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防治。

1.5 黑粉病(灰茭病)

1.5.1 症状 被害茭株长势减弱,叶片较宽,叶片深绿,叶鞘发黑,长到老也不开裂。病茎显著膨大,茭肉变短,切开可见黑色孢子堆。有的整个茭肉充满灰黑色粉,即病菌厚垣孢子堆。

1.5.2 病原 茭白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P.Henn.),异名[Yenia esculenta(P.Henn.)Liou].

1.5.3 防治方法

1.5.3.1 促分蘖粗壮 选用健壮、不带菌的优良茭种。春季割老墩,压茭墩,降低分蘖节位。在老墩萌芽初期,疏除过密分蘖,使养分集中,萌芽整齐。

1.5.3.2 分蘖前水肥管理 分蘖前期灌浅水,大量施肥,促进分蘖生长。

1.5.3.3 高温期田间管理 高温期控制追肥,防止植株徒长,并深灌水,一直到后期分蘖。夏、秋季节,摘除黄叶,改善秋茭株间环境。

1.5.3.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8%的戊唑醇微孔剂1000倍液或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粒散剂900倍液、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防治。

2 虫害

2.1 白背飞虱 [Sogatellafurcifera(Horvath)]

2.1.1 为害特点 白背飞虱为同翅目飞虱科害虫。成虫、若虫刺吸茭白汁液,引起黄叶或枯死。

2.1.2 防治 在白背飞虱1~2龄若虫期,亩用10%的哌虫啶悬浮剂 25~30mL或 50%的导丙·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g喷施防治。

2.2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Feaalen)]

2.2.1 为害特点 灰飞虱为同翅目虱科害虫。成虫和若虫刺吸茭白汁液,引起黄叶或枯死。

2.2.2 防治 3月份开始调查越冬卵的数量。于虫卵孵化前火烧茭白枯叶或全面割除,彻底清除田边塘沟杂草。封垄前,掌握夏茭越冬代2~3龄若虫盛发时,喷洒70%的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的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800倍液、50%的噻嗪酮乳油1200倍液,或用90%的杀虫单原粉,亩用50~60g兑水喷雾,或20%异丙威粉剂,亩用2kg。

2.3 长绿飞虱 [Saccharosydne procerus(Mat sumura)]

2.3.1 为害特点 长绿飞虱为同翅目飞虱科害虫。成虫、若虫刺吸茭白汁液,被害叶出现黄白色至浅褐色或棕褐色斑点,后叶片从叶尖向基部逐渐变黄干枯,虫排泄物覆盖叶面形成煤污状,雌虫产卵痕初呈水渍样,后分泌白绒状蜡粉,出现伤口后失水,植株成团枯萎,成片枯死,不能结茭,减产30%~80%。

2.3.2 防治 参见灰白虱。

2.4 菲岛毛眼水蝇 [HydrelliaphilippinaFerino]

2.4.1 为害特点 菲岛毛眼水蝇为双翅目水蝇科害虫。幼虫蛀食叶鞘和叶肉,叶鞘虫道内堆积黄褐色粪碎屑,后腐烂,植株折倒,茭肉外呈黄褐色的虫道和斑孔,造成严重减产。

2.4.2 防治 通过定期剥查化蛹进度,预测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卵孵化盛期,隔5~10天剥查1次。每年3月份以前彻底清除茭白遗留残株,集中深埋或烧毁。主防第1~2代,控制第3~4代,杀灭初孵幼虫,兼治成虫,喷洒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的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实行检疫,有水蝇的茭白苗禁止外运。

2.5 长腿水叶甲(Donacia provost Fairmaire)

长腿水叶甲为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别名稻根叶甲、稻食根虫、食根蛆、车兜虫、饭米虫、长腿食根叶甲、饭豆虫、下涝虫。

2.5.1 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须根,成虫取食叶片,受害后植株矮小黄瘦,须根腐烂。

2.5.2 防治 冬季排除茭田积水,清除田间杂草,翻地将水生植物压入泥中,亩撒施石灰100kg后再耕耙。成虫盛发期用眼子菜等诱集成虫,产卵后集中烧毁或深埋。为害初期在根区土层施撒茶籽饼粉,亩撒施20kg,也可施入5%的辛硫磷颗粒剂,亩用3kg,或用40%的辛硫磷乳油160mL,兑水1.5kg,稀释后均匀喷在30kg细干土中制成毒土,于午后或傍晚撒在放净水的田中,第2天放水深3.3cm,3天后恢复正常水肥管理。

2.6 直纹稻弄蝶(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

直纹稻弄蝶为鳞翅目弄蝶科害虫,别名稻弄蝶、一字文稻弄蝶、稻苞虫。

2.6.1 为害特点 幼虫孵化后,爬至叶片边缘或叶尖处吐丝缀合叶片,做成圆筒状纵卷虫苞,潜伏在其中为害。

2.6.2 防治 利用幼虫结苞不活泼的特点,进行人工采卵灭幼虫。保护利用寄生蜂、蓝蝽等天敌昆虫。必要时喷洒20%的异食肼悬浮剂600倍液或4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亩喷施兑好的药液70L,隔约10天喷1次,连喷1~2次。

2.7 稻蛀茎夜蛾 [Sesamiainferens(Walker)]

稻蛀茎夜蛾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别名大螟。

2.7.1 为害特点 幼虫蛀茎及食害心叶,造成枯心苗、枯茎,导致减产。

2.7.2 防治 使用稻蛀茎夜蛾雄性诱剂进行预防或防治;在卵孵化盛期喷洒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0倍液,或25g/L多杀霉素悬浮剂900倍液。田间保持3cm水层,保水5~6天。

2.8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

2.8.1 为害特点 幼虫蛀茎及食害心叶,造成枯心苗、枯茎,导致减产。

2.8.2 防治 利用二化螟PVC毛细管性诱芯及黏胶诱捕器诱集检测二化螟。在二化螟严重发生区,可于冬季或早春齐泥割掉茭白残株,并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螟虫。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1500倍液,或1.1%的烟·百·素乳油1000倍液,或用20%的抑食肼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40g/L的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500倍液、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亩施10mL,兑水30kg)、低毒的5%丁烯氟虫腈乳油(20~30毫升/亩)喷施防治。

2.9 福寿螺(Ampullarium crosseana Hidalgo.)

福寿螺异名(Pomacea canaliculatal.A.insularus D'orbigny)。福寿螺别名金宝螺、苹果螺、大瓶螺,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瓶螺科害虫。

2.9.1 为害特点 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尤喜幼嫩部分。

2.9.2 防治 人工捕捉。傍晚时田间堆放菜叶、杂草、树叶等诱集,福寿螺白天常躲在其中,可人工集中捕捉,喂家禽。利用蛙类捕食福寿螺。发生严重时,施用6%的四聚乙醛杀螺颗粒剂,亩用0.5kg,均匀撒施或隔行条施,施后田间保持3~5cm浅水层不少于7天,施药时,以月平均气温25℃为理想。此外,用65%的五氯酚钠可溶性粉剂,亩用200g效果尚好,但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毒。可采用茭白、鳖共生防治福寿螺。

猜你喜欢

福寿螺飞虱茭白
太湖茭白
融水地区稻田福寿螺防控技术探讨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北美物种福寿螺泛滥,为啥人不能吃?
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策略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福寿螺绿色防控技术与应用方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