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态调查评估分析

2018-06-06桂冬辉蔡丹丹张建兵周文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人格特征

桂冬辉 蔡丹丹 张建兵 周文华

近年来,以甲基苯丙胺(“冰毒”)的滥用与依赖正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在我国滥用人数已经超过了传统型毒品,如(海洛因)[1]。甲基苯丙胺依赖复发率较高,对躯体及精神心理的损伤非常严重[2]。其主要特征以精神依赖为主,而躯体依赖表现轻微。迄今为止,对甲基苯丙胺依赖的药物治疗尚未有突破性进展,仍以抗精神病性症状和对症治疗为主[3]。精神依赖是滥用者复发的最主要症结,如何减轻心理渴求(精神依赖)是预防复发一个关键性难题。相关研究证实,心理渴求与不良心理状态和特定的人格特征有着明显相关性[4]。近年来在临床上受到广泛关注,倡导临床治疗甲基苯丙胺依赖以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为原则。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测评,使医务人员比较系统地了解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基本情况﹑心理变化﹑人格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在本研究中心住院治疗的150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作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DSM-IV物质依赖诊断标准,入院前尿甲基苯丙胺检测呈阳性。(2)性别不限。(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或现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者。(2)有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者。(3)多药滥用者。(4)有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症状及情绪不稳定者。

1.2 方法 (1)调查工具:①自行编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采集患者基本信息。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5]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共10个因子。③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5]对患者进行个性评析,人格因素包括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D)﹑兴奋性(E)﹑有恒性(F)﹑敢为性(G)﹑敏感性(H)﹑怀疑性(I)﹑幻想性(M)﹑世故性(N)﹑忧郁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2)调查方法:①在入院当天,治疗前,进行问卷调查。②使用统一指导语,由2名心理咨询师现场问卷发放﹑解释及现场回收审核,由被测试者独立填写完成量表。③共发放基本信息采集表﹑16PF量表和SCL-90量表各均150份,收回150份,经审核有效问卷150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共150例,其中男108例,女42例;年龄16~58岁,平均(27.6±6.53)岁;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占68%,职业中个体经商占64例(42.7%),婚姻中未婚78例(52%),家庭月收入中>10000元95例(63.3%)。

2.2 甲基苯丙胺滥用史情况 甲基苯丙胺滥用史0.5~11年,平均(3.76±5.84)年;滥用量平均(0.68±0.53)g/d;滥用频率平均(3.78±1.65)次/周;滥用方式均采用冰壶烫吸。

2.3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16PF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16PF评分比较[分,()]

表3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16PF评分比较[分,()]

注:t1男性滥用者与男性常模比较,t2女性滥用者与女性常模比较;*P<0.05;#P<0.01

项目 男性患者 中国男性常模 女性患者 中国女性常模 t1 t2 A(乐群性) 5.24±1.27 6.00±1.32 6.65±1.31 5.90±1.43 -8.87# 5.62#B(聪慧性) 2.57±1.08 4.71±1.78 3.62±0.90 4.94±1.78 -27.12# -15.26#C(稳定性) 4.81±1.21 5.53±1.60 5.62±1.32 5.38±1.63 -3.26# 1.65 E(恃强性) 4.83±1.24 5.45±1.38 4.72±1.22 5.34±1.47 -4.76# -2.26*F(兴奋性) 5.62±1.23 6.00±1.55 6.52±1.13 6.11±1.65 -2.03* 1.43 G(有恒性) 5.64±1.29 5.01±1.41 4.32±1.25 4.81±1.53 7.56# -1.06 H(敢为性) 4.48±1.26 6.16±1.41 6.92±1.47 6.42±1.50 -19.62# 6.89#I(敏感性) 4.16±1.23 5.30±1.45 5.42±1.34 5.22±1.53 -10.84# 1.16 L(怀疑性) 4.12±1.42 4.37±1.66 3.12±1.28 4.10±1.61 -1.32 -11.25#M(幻想性) 5.01±0.96 5.32±1.35 6.92±1.41 5.08±1.36 -1.38 19.32#N(世故性) 5.97±1.21 5.41±1.47 4.32±1.49 5.24±1.58 4.32# -9.35#O(忧虑性) 3.86±1.28 5.43±1.46 4.29±1.36 4.15±1.45 16.56# 1.56 Q1(实验性) 4.96±1.41 4.84±1.34 5.22±1.42 4.95±1.33 1.16 1.62 Q2(独立性) 4.02±1.54 4.56±1.42 4.02±1.29 4.78±1.42 -2.12* -5.81#Q3(自律性) 5.43±1.41 5.21±1.37 4.92±1.18 5.20±1.39 1.24 -1.52 Q4(紧张性) 4.04±1.36 5.94±1.47 3.42±1.49 5.64±1.47 -18.69# -20.36#

2.4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比较[分,()]

表4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全国常模SCL-90评分比较[分,()]

因子 患者 全国常模 t值 P值躯体化 1.89±0.61 1.37±0.48 8.95 <0.01强迫症状 2.14±0.56 1.62±0.58 12.32 <0.01人际关系敏感 2.76±0.67 1.65±0.51 25.13 <0.01抑郁 2.61±0.71 1.50±0.59 24.82 <0.01焦虑 1.96±0.63 1.39±0.43 29.46 <0.01敌对 2.95±0.82 1.48±0.56 28.34 <0.01恐怖 2.12±0.74 1.23±0.41 17.42 <0.01偏执 2.82±0.69 1.43±0.57 21.85 <0.01精神病性 2.38±0.49 1.29±0.42 24.12 <0.01总均分 2.78±0.58 1.44±0.43 26.34 <0.01

3 讨论

本资料结果显示,滥用甲基苯丙胺者年龄在20~40岁占56.7%,未婚占52%,男性占7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3.6%,个体经商者占42.7%,家庭经济月收入>10000元占63.3%以这类人群居多。此类人群一方面正处在年龄的黄金时期,成家创业的阶段,有的事业有成,有的是“富二代”,家庭经济基础较好。另外一方面该群体也面临来自创业的压力和商业应酬,家庭关系的处理,精神空虚,追求刺激,文化修养的缺乏以及社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可能增加了该群体滥用甲基苯丙胺的易感性。另外也说明甲基苯丙胺滥用人群有较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分布,可以为预防甲基苯丙胺滥用提供基本信息导向,加强该类人群的毒品知识的宣教工作意义重大。

甲基苯丙胺滥用情况结果显示,滥用剂量<0.5g/d占56.7%,滥用频率<3次/周占49.3%,滥用时间1~3年占41.3%,滥用方式上基本上均采用冰壶烫吸。滥用特征显示与传统型毒品(如海洛因)具有明显的区别。海洛因滥用者一般间隔4~6h/d需使用1次,否则会出现严重的躯体戒断症状,滥用方式上大多以静脉注射为主,滥用剂量逐渐增大,与使用次数频繁而出现明显的耐受性有关。甲基苯丙胺是较强的中枢兴奋剂,有严重的精神依赖性,而躯体依赖性不明显,导致其成瘾性有较大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可能也是造成流行滥用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资料人格特征显示,滥用甲基苯丙胺男性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稳定性﹑幻想性﹑独立性和紧张性等方面均显著低于中国男性常模。滥用甲基苯丙胺女性在聪慧性﹑恃强性﹑怀疑性﹑独立性﹑世故性和紧张性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常模,乐群性﹑敢为性和幻想性则显著高于常模。说明男性患者人格特征表现为性格内向﹑冷漠﹑孤独﹑缺乏自信心﹑易受环境支配﹑易冲动﹑情绪调节能力差﹑烦恼自忧。他们易通过滥用毒品来放松身心,寻找刺激和愉悦来满足自我。而女性患者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性格外向直爽﹑健谈﹑喜欢交朋友﹑遇事没主见﹑行为易受环境和他人影响,追究刺激时髦,贪图生活享乐。虽然从调查结果看男性与女性在人格特征维度上有明显不同,但可能都会影响注意判断能力﹑执行功能和冲动控制能力等认知功能的改变,增加去滥用甲基苯丙胺的动机风险,可能和甲基苯丙胺滥用呈正性相关。

本资料心理健康结果显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中国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分和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尤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升高特别突出。即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心理健康状态普遍存在严重问题,这与滥用甲基苯丙胺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证实,甲基苯丙胺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可以导致急性精神病性症状,包括过度警觉﹑牵连观念﹑幻觉和妄想以及严重的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恶劣心境﹑敌对﹑动机不明的暴力和攻击行为等[5]。

综上所述,滥用甲基苯丙胺人员有其特定的人格特征和严重不良的心理状况。临床上在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进行药物脱毒治疗的同时,应综合考虑该人群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态因素,予以加强心理干预治疗,从而提高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促进心理和生理全面康复。

[1] 胡早秀,于建云,李桢.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11(4):228-230.

[2] 宋月红,赵敏,杜江.苯丙胺类兴奋剂的神经毒性研究.精神医学杂志,2010,23(2):144-146.

[3] 桂冬辉,蔡丹丹.张建兵,等.托吡酯合并小剂量利培酮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的治疗作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23(6):387-389.

[4] 吴幼华,沈慧丽,苏俊义.194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卡特尔16 项人格特征分析.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3):135-138.

[5] 桂冬辉,蔡丹丹,张建兵,等.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冲动攻击行为的治疗作用.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4):14-17.

猜你喜欢

甲基苯丙胺人格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不同剂量天麻素对甲基苯丙胺依赖大鼠条件位置偏爱及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