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行动路线探讨

2018-06-05韩照祥朱惠娟

科教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工科人才

韩照祥 朱惠娟

摘 要 新工科建设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关注,各大知名高校纷纷就如何建设新工科专业、培养新工科人才展开了探讨,而教育部也对于这一讨论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积极的回应,相继发布相关文件,为新工科建设提供大的方向指引,鼓励各方高校积极展开新工科建设与发展问题的讨论,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建设方案。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就新工科建设与发展问题展开探讨,为地方特色的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勾勒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行动路线。本文就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地方高校应如何针对地方的人才需求、結合地方区位优势来进行新工科建设。

关键词 新工科 行动路线 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06

Abstract The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dea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well-know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how to build a new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discussed the new engineering talent,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his discussion to a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and positive response, have issued relevant documents, provide direction as a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courage the parties to actively expand the university to discuss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pla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Under such a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cal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iscuss the issu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and outline specific and practical action rout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local talents and combine local regional advantages to build a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rom many angles.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action route; local colleges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教育寻求创新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时代背景指明了方向,也为地方高校的面对新时期的考验找到了出路。地方高校应基于新工科理念,发挥区位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路线,实现新工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1 新工科的概念内涵

新工科是建立在工科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对于新工科的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解释。工科是探究科学技术如何应用在设计和制造中、优化应用系统、提高生产效率的学科,也就是说,工科致力于应用技术和工艺解决实际问题。工科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工科,“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基于相关部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新兴产业包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依托于传统工科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技术。而新工科作为一个教育理念,新工科的“新”,不仅仅是指新兴产业领域的工科,也不仅仅只是新工科专业的体系构建,还包括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而新兴产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基于此,所谓的新工科人才,不仅仅需要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熟悉经济、金融、管理等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极强的行业感知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只有具备多方位的综合能力,才能够被称为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1]

2 地方高校进行新工科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1 地方高校进行新工科建设的意义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各个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地方高校来说,也是一次重新洗牌。地方高校如果能够及时跟上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基于新工科理念,发挥区位优势,创设新兴专业,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能够满足地方就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样就能够打造品牌专业,提升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提升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领域占得先机。反之,如果不主动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迎接挑战,早做战略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工科建设的行动路线,并逐步落实,那么就会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逐步落后于其他高校。[2]

2.2 地方高校进行新工科建设的作用

地方高校作为孕育地方人才主要基地,其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紧密。新工科建设不仅能够为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地方新兴产业的发展输送批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保证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保证地方企业能够拥有足够的具有新兴产业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还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具有多元化知识背景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组建的团队不仅仅能够保证地方企业的正常运转,还能够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支持引领作用,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军”,成为保证地方传统产业顺利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先驱者,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腾飞。[3]

3 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行动路线

3.1 制定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新工科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因此“新工科”人才也是具有多方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新工科的基本内涵,制定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务。归纳起来,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拥有“新知识”,“新知识”包含新兴产业的专业知识和各种社会学科的先进知识。其次是拥有“新意识”,即拥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行业感知能力,能够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嗅到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把握先机。最后是拥有“新能力”,即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组织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能够将“新知识”、“新意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有效解决现有问题,还能够及时预见未来问题,并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3.2 探索“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3.2.1 设置交叉专业,构建融合学习氛围

设置交叉专业对于促进学科融合有着关键的作用,地方高校需设置更多的双专业甚至三专业特色学院或者班级,如计算机+机械工程、生物+化学等,新专业的要立足于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在专业设置方面也要体现出柔性化特征,如在本科阶段的第一学年不进行专业划分,让学生经过一年的准备和思考之后,再进行专业挑选,并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于交叉专业进行自由组合,允许学生跨学院选择专业,构建融合学习氛围。[4]

3.2.2 以“知识地图”视角构建个性化课程

在课程设置方面,第一,要针对新兴产业的新专业进行开设新课程。第二,要构建跨学科课程开设机制,基于“知识地图”视角,为学生搭建课程的“立交桥”,帮助学生突破学科思维壁垒,全面拓展学科视野,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学科的关联性。第三,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交叉课程专题讲座,如“互联网+机械”课程讲座,让学生能够深入接触并了解前沿学科,进一步强化学科交融、協同发展的意识。第四,让学生拥有较大的选课自主权,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专属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五,实现课堂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综合设计体验,还能够促进学生重视和深化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

3.2.3 采取与多学科交融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地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实现学生问、教师答,学生做、教师教。教师要以传授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为主,而不是以传授教学内容为主,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教材以外的知识,不断地去吸收信息,主动思考,才能够成为拥有高社会价值的“新工科”人才。

3.2.4 制定多方位评价机制

结合“新工科”人才的能力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构建多方位评价机制,除了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交叉学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向自己擅长的领域靠拢,逐步明确自身的事业发展方向,同时注重提升自身某些方面的短板,实现全面发展。[5]

3.3 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三创融合”的“新平台”

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更要为学生提供新工科实践的“新平台”。地方高校应与地方企业、地方政府、地方社会组织等多方建立联系,整合多方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身去企业实践,通过更多的亲身体验去了解社会,在创新过程中更加结合实际需求。地方高校应成立创业孵化机构,实现“三创融合”,为学生的创意实现提供专门的场所和资金支持。

3.4 加强国际合作,强化研发与实践的“芯内核”

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定期安排学生或者教师去国际先进企业参观交流,构建学生的全球视野,强化学生的研发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实现学生边学、边做、边研发,强化研发与实践的“芯内核”。

4 总结

地方高校想要实现新工科建设,促进新工科发展,首先要制定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从专业设置、课程规划等多方面探索“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三创融合”的“新平台”,强化研发与实践的“芯内核”。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2] 吴爱华,侯永峰.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用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8.

[3] 夏建国,赵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

[4] 陈慧,陈敏.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19-23.

[5] 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工科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毛遂自荐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