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地铁四号线新造道岔故障的行车调整策略

2018-06-05丁敬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13期
关键词:道岔

丁敬业

摘 要:道岔是用于列车转线的重要轨道设备,也是轨道上的薄弱环节。正线上的道岔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地铁正常运行、折返作业造成很大影响,会降低地铁运营的效率和质量。文章针对广州地铁四号线大小交路运营实施后,新造道岔故障行車组织调整策略进行分析,寻求最优行车调整方案,保障行车相关指标,提升故障情况下运营服务水平。

关键词:广州地铁;大小交路;道岔,行车调整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3-0135-03

Abstract: Turnout is an important track equipment used for train turnstiles, and it is also a weak link on the track. Once the turnout on the main line breaks down, it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return operation of the subway, which will reduc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subway oper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of Guangzhou Metro Line 4, the paper analyzes the adjustment strategy of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the new turnout fault, seeks for the best traffic adjustment scheme, guarantees the related indexes of driving, and promotes the level of operation servi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ailure.

Keywords: Guangzhou Metro; large and small intersection; turnout, traffic adjustment

1 概述

广州地铁四号线北起天河黄村,南至南沙客运港,是连接广州南沙与主城区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目前四号线实施“南沙客运港~黄村”+“新造~黄村”大小交路运营,新造道岔将承担小交路列车折返、列车出入车厂双重职责,发生故障的概率将大幅提升。同时新造道岔存在距离车站距离远、钩锁不便的特点,容易对运营造成较大影响。

道岔故障种类较多,处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针对道岔故障需要下线路钩锁,且钩锁后能够通行列车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故障点的影响及相应行车调整措施进行探讨以便行车调度员在遇故障情况下能够作出安全、快速、全面的调整决策依据。

如下图所示,新造站共有10副道岔,其中W1402为9号可动心轨道岔,每副道岔有两组转辙机,侧向构造速度为50km/h,距离新造站2149米。W1406、W1408、W1410、W1412为12号道岔,每副道岔有两组转辙机,侧向构造速度为50km/h,距离新造站分别为2130、2024、1199、1093米。W1401、W1403、W1404、W1414、W1416为9号道岔,每副道岔有两组转辙机,侧向构造速度为35km/h,距离新造站分别为153、14、2068、1155、1074米。

2 行车调整总体原则

(1)运营服务的宗旨是安全、准点、舒适、快捷,任何情况下的运营调整都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同时必须考虑行车组织调整对乘客服务的影响,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告知乘客,最大限度地减少降低影响。

(2)如果发生道岔故障导致列车出现延误时,原则上以确保小交路正常运行为主,尽量恢复大交路正常运行。

(3)预计新造站上行方向大交路列车与下行方向小交路列车同时到达,优先安排小交路列车进行折返。

(4)列车晚点小于或等于1个行车间隔,晚点列车前后交路互换;列车晚点大于1个行车间隔但小于2个行车间隔,晚点列车前后交路互换+交汇点空车飞站;列车晚点大于或等于2个行车间隔,取消正常大小交路,改为单一交路,视情况组织列车在交汇点或辅助线进行折返。

(5)重点监控大小交路换乘客流在新造站的变化,若出现大量客流滞留车站时,及时安排小交路列车改开大交路列车运行。

(6)需要变更大小交路列车运行时,原则上避免连续两列大交路列车在新造站清客。

(7)改变大小交路列车次序后,需给予图外车次,到另一折返点再依次套图。

3 主要行车调整手段

3.1 多停、晚发、扣车

优点:使用增加车站停车时间,使列车间隔均匀,缓解列车阻塞,减小列车间隔过大对乘客的影响;拉长行车周期,为故障处理争取时间,尽快恢复恢复故障。

缺点:增加行车周期,降低列车正点率,容易造成乘客投诉。

使用原则:(1)适度使用,避免列车在一个站停车时间过长,可配合区间限速,缓解乘客感受,避免乘客投诉。一般情况下全线列车在前方各站比照正常停站时间多停1~2分钟,终点站晚发3分钟。

(2)对最大晚点列车和载客列车行车间隔最大的列车谨慎使用,避免多停、晚发力度过大,增加运营指标。

(3)发布多停、晚发全呼命令后,对关键列车如故障点前后列车、长大区间列车、降级运行列车重点监控,采用合理的行车调整手段。

(4)发生道岔故障,及时扣停相应列车,做好钩锁道岔响应准备工作。

3.2 退车

优点:减少列车数量,缓解控制列车压力;保证正线列车运行相对均匀。

缺点:线上列车数量减少,容易引起乘客投诉;列车兑现率降低。

使用原则:(1)退车数量:根据故障处理期间的行车周期和行车间隔,算出所需上线列车数,及时组织多余列车退出服务。

(2)退车地点和方式:组织列车在两端终点站清客后进入存车线或折返线,组织列车在终点站折返后空车进入中间站存车线、辅助线及出入车厂线、车厂等,或尾随载客列车空车运行。

3.3 小交路折返

优点:避免道岔故障阻塞后续列车,长时间在车站停车,最大限度维持地铁线路运营;调整列车间隔,避免列车间隔过大,提升地铁服务质量;减小晚点运营指标。

缺点:增加调度、车站组织工作量和行车风险;容易造成乘客投诉。

使用原则:(1)发生故障后,对故障影响进行预判,当故障造成列车晚点大于2.5个行车间隔时,视情况组织列车小交路折返。

(2)当故障有可能造成列车晚点超过30分钟时,视情况组织列车小交路折返。

(3)小交路折返在清客地点可根据列车间隔和车站客流情况合理选择,提前组织列车清客,空车运行至小交路车站进行折返。

3.4 始发站空车运行

优点:为后续列车释放行车空间,缓解列车阻塞,提高列车正点率;列车空车运行至大客流车站疏导客流,提升运营服务质量;减少行车相关指标。

缺点:空车经过的车站乘客无法上车,对运营服务造成一定影响。

使用原则:原则上不能组织连续两列车始发站空车运行。

3.5 大小交路互换

优点:利用大小交路运营组织的特点,调整行车间隔;减少行车相关指标。

缺点:增加调度工作量和行车风险。

使用原则:(1)列车晚点小于或等于1个行车间隔,晚点列车前后交路互换;列车晚点大于1个行车间隔但小于2个行车间隔,晚点列车前后交路互换+交汇点空车飞站。

(2)发生道岔故障导致列车出现延误时,原则上以确保小交路正常运行为主,尽量恢复大交路正常运行。

(3)预计新造站上行方向大交路列车与下行方向小交路列车同时到达,优先安排小交路列车进行折返。

(4)重点监控大小交路换乘客流在新造站的变化,若

出现大量客流滞留车站时,及时安排小交路列车改开大交路列车运行。

3.6 其他行車调整措施

除此之外,在行车调整中,还包括清客、载客越站、备用车上线、抽线等方式,具体到道岔故障时会进行讲述。

4 新造道岔故障行车调整策略

4.1 道岔故障应对策略

4.1.1 道岔故障初期处置关键点

(1)判断故障类型:根据大屏、HMI、LOW/CLOW故障现象,判断故障为短闪、长闪、灰显等,判断是否有变更进路,通知车站做好钩锁道岔准备。

(2)扣停故障道岔后列车,避免列车压上故障道岔,同时扣停相应列车,做好钩锁道岔人员添乘列车进入区间的准备。

(3)道岔短闪,操作转换道岔两个来回;道岔长闪,操作挤岔回复。

(4)操作转换道岔、挤岔恢复无法恢复,组织车站人员下线路钩锁道岔。

(5)发布多停、晚发命令。

4.1.2 初期调度命令

发生道岔故障,处理的关键是下线路钩锁道岔,因此,发生道岔故障后,立即通知车站做好钩锁道岔准备工作。同时,故障道岔距离车站较远时,需要及时扣停相应列车,做好钩锁道岔人员添乘列车进入区间的准备。

对车站:现XX道岔故障,车站强行站控,取消进路(如有进路),操作转换道岔两个来回/挤岔恢复,任命车站值班站长为事故处理主任,钩锁道岔人员到站台呼叫行调。

对司机:前方XX道岔故障,司机在站台待令/限速25km/h到XX位置停车待令。

4.2 列车驾驶模式

受信号系统条件限制,主进路道岔故障时(包括W1403、W1402、W1406、W1412、W1416),列车需要切除ATP以RUM模式运行,到下一站CTC重投站重投。道岔W1401道岔故障,列车在X1401信号机前转RM模式,列车出清新造下行站台后可恢复CTC运行。其他进路侧防道岔(包括W1404、W1408、W1414、W1418)故障,组织列车在信号机前转RM模式越过信号机后,列车可恢复CTC模式。

4.3 新造道岔故障行车调整策略

备注:因W1404、W1408、W1414、W1418道岔故障对正线列车运行影响较小,预计影响时间在3分钟以内,因此此处主要对正线上六副道岔故障进行分析。

5 结束语

在新造道岔故障情况时,根据地铁线路情况,充分和合理运用各类行车调整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设备和设施的潜能,最大限度地维持地铁运营,减少道岔故障对运营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晓民.广州地铁5号线终点站道岔故障模式下的行车组织[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08):78-82.

[2]王海荣.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5(05):55-58.

[3]徐琮皓.地铁终点站折返道岔故障的处理[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01):7-8+11.

[4]叶伟勇.地铁渡线道岔联动及单动控制的故障处置方案比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19(12):132-134.

[5]谢鹏程.地铁道岔故障的应急处理原则与办法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07):196-197.

[6]王正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道岔故障行车处置方法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10):355-356.

[7]魏宁,刘利娇.浅谈地铁道岔故障处理及行车调整措施[J].科技风,2012(04):115.

猜你喜欢

道岔
高铁无砟道岔天窗内精准抬升技术研究与应用
关于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分析
基于地铁道岔故障的行车组织浅述
关于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分析
地铁折返道岔故障处理时行车组织策略论述
CPH-2100型道岔铺换机组在西山矿区的推广及使用
浅谈地铁道岔故障的应急处理原则
地铁道岔故障下的行车组织分析
地铁板式道岔铺设技术研究及应用
隧道内板式高速道岔铺设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