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沟通,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2018-06-05王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

王丽

〔摘要〕在生活中,常常听到家长抱怨:“为什么人家孩子都能早早地完成作业,而你总是磨磨蹭蹭?为什么你每次总比同桌考分少,你就不能超过他?……”家长如此的数落和指责,全然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使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咨询师在学校心理个体咨询辅导中发现,母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理成长中带来的影响非常关键。因此疏导母亲的情绪方向,尤其当孩子出现应激事件时,母亲若能适时、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耐心帮助孩子共同分析处理,给孩子强大的内心支持,将使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得到极大改善,孩子成长中的“杂音”就会渐渐远去。

〔关键词〕超限效应;主观臆断;亲子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3-0070-03

有位来访者说:“王老师,听说你的儿子成绩很优秀,尤其很听你的话,而我和女儿文文,我们娘俩话不投机半句多,只要我看到她躺在床上玩手机,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所以我和女儿整天处于争吵状态,彼此的火气一点就着,关系特别紧张。她二舅家的表妹没有她脑子好用,可人家天天学习,成绩比她强。这次期末考试,我女儿才四百来分,还有三个月就高考了,我的心里都快急死了,为什么我的女儿这么难管呢?……”

听着这位妈妈连珠炮似的话语,一方面我作为母亲理解她的焦虑,另一方面也从家长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注重成绩、别人家的孩子、亲子关系不融洽。

为了给这位母亲带来启发,我讲述了自己与儿子相处的几件事。

一、“超限效应”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一大笔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捐钱,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孩子做错事情时,父母的再三批评、训斥,使孩子从内疚到不耐烦乃至言语攻击、甚至离家出走等,家庭亲子关系愈发紧张。

六年级下学期,我的儿子连续三科才艺展示成绩均为三等,连科任老师都不相信这个事实。下午放学后,孩子跟在我身后,一脸的沮丧和小心翼翼,窘迫地搓着小手,眼神时不时地偷偷扫一眼我的脸色。我努力压抑住内心的愤怒,一句责怪的话也没说,心里的气却比气球还饱胀。我知道,此时孩子的心情是最糟糕的,我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字足以让孩子嚎啕大哭,泪流成河。过马路了,我习惯性地牵起孩子的手,孩子随即望了望我:“妈妈,我今天的成绩班里最差,你怎么不批评我?”说这话的时候,孩子已经声音哽咽了,“妈妈也有做错事情的时候,我知道你现在心里肯定很难受,但是我想,你今天的失误一定是有原因的,对吗,儿子?”“妈妈,考试时我分心了,手里一直握着同学的变形金刚,我没答完题,考完试后,我后悔极了,妈妈我今晚上就回家把家里的玩具都拿到楼下去,是它们耽误了我的学习,这段时间我每天写作业时都注意力不集中,老想玩……”儿子越说哭得越厉害,脸都涨得通红了,……路灯依次亮起,熠熠发光,街头紧紧相拥的娘俩却在此时此刻感受到了彼此从未有过的依赖和温暖!考试失误的原因说明白了,最近阶段学习下滑的根源找到了,今后的行动有方向了,多有价值的交流!远远胜于一场横眉冷对的狂风暴雨,不是吗?

经历了这次小小的波折,儿子忽然间懂事了,长大了好多,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在接下来的初中乃至高中的学习,他始终很努力,我从未督促过。所以当孩子犯错时,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我们当家长的此时尊重并设身处地理解、接纳孩子,给孩子空间,就会是孩子逆袭或者卷土重来的大好契机。若对孩子的错误揪住不放,会让孩子更加沮丧,或许短时间内会有所改变,但很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行为乃至亲子关系的疏离,后果有时不堪设想。

二、“别人家的孩子”

2016年青岛市文科状元赵旭敏,是我教过五年的学生。高考成绩下来后,她的父母兴奋极了,电话邀请我们两个家庭一起聚餐庆祝一下,我二话没说,“行!”就答应了他们的邀请。天黑了,上初三的儿子放学回家了,“儿子,赵旭敏姐姐是青岛市文科状元,山东省第二名啊,多了不起!妈妈能教出这样一个学生也是很荣幸的,今晚咱两个家庭一起吃饭庆祝!”一身疲惫的儿子,看着我一脸的兴奋、得意洋洋的神情,低声地说了句:“你和爸爸去吧,人家是‘学霸,我是‘学渣,我不去。”说完,就把房间门“砰”地一声关上了。我万万没料到儿子会这样想,这样说,何况他在班级中也是成绩非常靠前的学生。我顿时沉默了,马上反思到了自己异常的举动或话语对儿子的伤害:前几天在中考小班选拔考试中,儿子落榜了,心理受了很重的打击,孩子奋发图强,惩罚自己每夜拼搏学习到深夜1点多,已经瘦的两腮都嵌进去了……于是我走进屋里,蹲下身来,抚摸着儿子的头:“抱歉啊儿子,我刚才没有站在你的角度,没考虑到你的疲惫和这段日子的辛苦,那我和阿姨说一声,等你中考结束了,不这么忙碌了,我们两家再一块出去玩玩也行。”儿子的眼神闪现了一点点默许。

几天之后,儿子的中考成绩挤进了胶州市中考前20名,我庆幸自己在那个时刻及时站在换位思考的角度理解了儿子,没有主观臆断,尊重了儿子的想法,等一等,也许会更精彩,是这样的。

生活中,常常听到家长抱怨:“为什么人家孩子都能早早地完成作业,而你总是磨磨蹭蹭;為什么你每次总比同桌考分少,你就不能超过他?我也天天伺候你吃饭,还要上班挣钱,我容易吗我?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不争气?……”如此的数落使孩子生长中的“杂音”出现,当家长的,考虑过孩子的内心感受吗?

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是不明智的做法,最终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三、退让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冲突不仅发生在亲子之间,同伴之间也会时有发生。如果家长适时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其找出解决办法,不但能平静孩子的情绪,还能让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化干戈为玉帛。

开学第二天,儿子一脸的不悦:“气死我了,我带的水一口没喝,都让同学钧抢去喝了,他还将我的瓶子捏瘪了,他真坏!”我一听,孩子在同学交往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这时我一定不能火上浇油,而要帮孩子静下心来分析解决,“哦,同学钧喝了你的水,说明他喜欢你啊!想想看,他怎么不喝别的同学的水呢?”“才不是呢!是他自己不带水,课间偷着喝的。”“哦,看来这个孩子忘记带水了,这样吧,明天你买两瓶水,送给他一瓶,他就不会抢你的水喝了。”“我为什么要给他买水啊,他自己买就是了。”“想想看,就是他自己带了水,你又给他买了一瓶,他会为你的用心帮助而感到意外的,假如他没带水,不是正好你帮他大忙了吗?”

第二天,儿子买了两瓶水来到学校,送给同学钧一瓶。“真想不到,钧竟然把这两瓶水全喝了,我又一口水没喝。”儿子心里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浇灭了,气愤地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嘟囔着。“没关系,儿子,明天你还是捎两瓶水,还是送给他一瓶……”我依旧心平气和地安慰他。第三天,儿子又耐着性子将水递到了同学钧手中……

一周过去了,周五儿子放学回家,一脸的笑容:“妈妈,同学钧对我可好了,我俩一起走回来的,我俩现在是好朋友啦!”

就这样,当孩子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时候,我及时和孩子交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努力疏通孩子局限的想法,孩子的心地宽广了,渐渐学会了和身边不同层次的人群交往,所以孩子生活的周围也增添了更多的笑容与和谐。亲子沟通不也如此吗?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无效的三种教育方式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時代在前进,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到了需要创新和反思的前沿。当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遇到困境时,家长若能及时鼓励帮助孩子一起移除障碍,父母就是孩子人生中的“罗森塔尔”。正如好莱坞动画师刘大伟的精彩演讲所言:“每个小孩都有无限的可能,请千万用正面方式鼓励他,你用心找出孩子生命里的钻石,他就会想尽办法琢磨自己,发出闪亮耀人、超过八星八箭的光芒。幸运和才华在任何小孩身上都可能存在,只要我们不要再把钻石当成玻璃珠。”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四实验小学,青岛,266300)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
请别用责骂来“帮助”孩子
父母千万别轻易“偷走”孩子的梦想
追逐理想之光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
妈妈,请不要念动你的“咒语”
为孩子的心灵打开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