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从细致做起

2018-06-05黄银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学

黄银玉

〔关键词〕教学;细致;多思多想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3-0065-03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七年之久,也许是到了“七年之痒”,常常感觉到不会教书了。从初中进入到小学,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方法等等,都让我感到茫然与慌张。在我迷茫之时,我偶然听到了老教师的一句话:“教育教学工作要细致,才能出成果。”这句话是那么的普通,却又那么不同,普通在于我们的工作都会细致,但很少会再细致;不同在于这么简单的事,我以前竟然没有想过。以前只想着好好干工作,但是没有将工作想“细”,细细地想工作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

细致,就是做事要仔细、认真,要将一件事情慢慢做到极致。

一、备课要细致,在教材上要多思多想

不仅要通读教材,更要研读教师用书,从总体上把握整单元的内容,把握整册教材的教学定位,在准备每一课时,要掌握好每一句话,甚至是每道习题。开始拿到小学课本时,我惊呆了,有点读不懂教材,每课只有寥寥几句话,配有一两张图片,没有总结性的话语,只有几个问句或者一两个破折号,等待你回答。

于是,我每次读教材都力求细致,读时多思多疑多想,终于我有了新发现。我发现了“小精灵”的奥秘,每节课里几乎都有一两个“小精灵”,她有时善意提醒,有时好意发问,有时答疑解惑。比如她所提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它的含义吗?”“你还有其他方法吗?”等等,这些都是教材对于核心知识点所设的疑问,发现这一奥秘后我备课就更加顺利了。例如在“分数与除法”这一课上,小精灵出现一次,说了一句话:“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根据这个问题,我很快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理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发现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

渐渐地我多思多想,明白了编者的意图,明白了教材留下一些“问题”的用意。我发现将一张张主题图、一句句话语以及教材所提问的关键性的核心的问题联系起来,就确定了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一节课很快就能备好。例如在“体积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课上,主题图就是呈現了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理思路。“小精灵”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量单位?这一问就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醒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将以前学习的知识回忆起来加以利用,学生很自然就会想起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然后教材出示了一个表格,让学生自己整理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则通过推理、类比、猜测得出体积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二、提问要细致,在问题设计上要多思多想

刚开始我的组长听我的推门课时,就给我指出了一个问题,我的提问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提的问题不够准确恰当。于是我就苦苦思索如何能提出恰当的问题。恰当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至关重要。在“分数与除法”中,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例2: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个?就例1而言,学生刚学习分数的意义,能够较快得出结果,但如果直接过渡到例2的话对于学生而言跳跃性较大。于是我在例1后面追加了一个问题,把2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这样,这个问题就承上启下了,将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在教学环节上,课上的提问要问得好、问得巧,要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还要预设到学生的思考进程。在课上要关注学生的思考活动,如果学生还在思索的话,不要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就找他们揭晓答案,急于将知识揭露出来,会影响教学效果,会让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想数学”的时间与机会,这样就不能激发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产生懈怠的情绪。

在提问方式上,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较简单的问题提问学困生,由他们来“打头阵”,当“排头兵”;接着当问题展开时,由浅入深时,提问中等生,由他们来当“中转站”,当“主力兵”;在突破重、难点时,提问优等生,由他们来“夺胜利”,当“精锐兵”。这样就能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上的“在线”,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上始终能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三、言语要细致,在教学语言上要多思多想。

教师语言的严谨性非常重要,这是课堂基本功的重要一项,可是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这相当重要的一环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有些时候在备课时思路清晰,设计得当,但是到上课时却遗忘,出现话语随意,没有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干练的教育者就像卓有成就的音乐家一样,他们日积月累地苦练技巧,一旦获得技巧后,就能运用自如,不露痕迹。”在听过一些专家教师上过课后,你会发现他们在课上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没有一句话是不准确到位的。

那我们怎样才能较快地“说”好,“说”准呢?首先,要将知识内化,多读一些教育大师的文章,将这些硬道理强化好,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要多看课堂实录,看看“大家”们是如何把控课堂,如何用高超的话语引导学生揭开知识神秘的面纱。再次,要多记教学过程。以前我记教学过程只想着记录教师上课的环节,上课的步骤,引入如何精彩、学生讨论如何激烈,只会看热闹。现在我再听课,我会抓住教师的每一句话,记录每个引入性语句、转折性语句、过渡性语句、评价性语句、鼓励性语句、总结性语句。会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句话,会思考这句话的精准性与巧妙性,因为他们的每一句话可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打磨才确定的,难道这不是他们智慧的体现吗?最后,要多说、细致地说。在用理论与技巧丰富自己的同时,要在课堂上试练,要把每次上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每次课前准备时认真揣摩每句话的作用,反复推敲,在思想上认真对待,就会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形成语言的规范性与严谨性。

四、思想要细致,在启发学生思维上要多思多想。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正是开启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时期,而数学又是开展学生思维活动的主要学科。《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维就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

可是,现在教师却更多地在数学课的情境设计上花心思,力求使一堂课热热闹闹,激情澎湃,却忽略了数学课本来的面貌——思考。教师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经历探索、动手之后一定要有动脑的时间,要让学生能“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收放自如,大脑在活动时能灵活运转,在思考时更要能沉下心来研究。

结合以上几点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第一,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在学生质疑问题时,出现与既定答案有偏差的情况时,教师不要表现出失望或者转而提問他人,这样学生好不容易燃烧的思维之火就被这样无情的熄灭。教师应耐心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思路后再论对错,这样在讨论中、在质疑中碰撞的火花必然会激起这位学生以及其他学生的智慧之树健康成长。

第二,在学生出现新思路、新方法时,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教师面对学生的新奇思维时,要仔细分析学生的思想与方法,切忌盲目下定论,对于其正确的思考要肯定,然后抓住其思维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教师要先听后说,多听少说。让学生的思维在分享中得以深刻,在交流中得以传播,在碰撞中得以升华。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最优方法来局限学生,磨灭学生的思考激情,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翱翔,实现创新与突破,丰富自己的思维历程,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丰富自己的思考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

首先,传授思维方法。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联系与转化思想、分析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等思维方法,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其次,培养思维习惯。如遇难克难,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边思考边解决,敢于大胆猜想与验证等。

再次,培养思维品质。敢于开拓,敢于创新,敢于“多样化”“个性化”“合理化”,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育教学生涯中,我还要继续努力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出色,这样才能更加胜任教师这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才能不辜负学生和家长对我的期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师范附属小学,淮南,232000)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