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

2018-06-02刘艺娜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

刘艺娜

摘 要: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主要体现了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是历史的、发展的,即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强调大众化,就是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都是以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为基础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存在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123

一、引言

本文主要对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的相关内容做了分析,以人为本就是一条红色革命道路一样始终贯穿着世界人民的发展历程,就如新中国建立初期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发展的理论核心,之后又与邓小平理论的结合才有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而马克思主义一直作为我国执政的核心思想,对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贯彻着。

二、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具体表征和价值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项伟大的革命理论成果,对后世世界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就先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征和价值意义所在

(一)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

马克思主义从一定方面上来讲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学说的体系,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又分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革命,政治经济学又包含商品经济结构设计和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其中其根本目标和最终结果就是使其发展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的、让人们幸福感不断提升的社会[1],马克思主义最开始是以工人阶级为革命基础,以工人阶级为核心,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革命的武器,促进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继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19世纪乃至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社会科学成果,为促进世界人类解放和革命起到了先驱的效果。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这直接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内涵就是以人为本。

(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征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当今社会急速发展,而要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还要保证人们的幸福感,就是更加深入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其实,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征就是使广大群众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并且将理论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而其在中国的发展就是通过人们不断的理解之后的创新并且不断地研究发展而来的,创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将中国发展道路指明清晰[2],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是一个知识体系,人们通过学习理论体系中的知识来获得自己的知识武器来武装自己,将其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想和行为的严谨性传到自己的身心上,而一个体系是不可分割的,首先就是将一些知识普及,而后达到将启蒙思想传递给大众,通过群众的力量将此理论体系不断壮大并产生深远影响,第三点就是培养后备队伍的目的,优秀的思想是要有人去传承下去的,并且永永远远地将伟大的光辉知识力量传递给一批又一批的坚实信仰者,正如《沁园春·雪》中的“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等无不表达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最有生气的力量,而所谓的理论体系的培养后备队伍,就是需要更多的这样的知识分子来加入其中,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每年都有许多先进知识分子的加入,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扬光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同时,共产党也为大批的青年提供了发挥其价值的场所,充分发挥了青年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有一点是彰显时代性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理论体系只有与所处的时代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最有生命力的力量,才可以通过资源来获取源源不断的资源,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不少学者都指出,任何理论体系都有他们的理论体系和时代任务,而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来不断地获取生命力以生存下去,而马克思主义就是其中最成功的理论体系[3]。

(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意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19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理论体系,必然有其发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方面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而苏联的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的成功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理论而造就出来的,从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上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无疑是非常大的,而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来说,也是具有非常的深远意义的[4],马克思与恩格斯曾说过,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以人为本、接近自然而创造出来的,其对于自然万物的发展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具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以人为本的具体化

任何理论体系都应该注重它的实践性,而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論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得到大众的认可,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是很重要的。

(一)传播手段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对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传播的内容、表现方式,加快传播马克思主义内容,让它更加接地气,将深奥的内容通过言语的转变,而后成为通俗的语言,成为大部分人都掌握的知识,所以为了让广大群众都能够喜闻乐见并且自觉行为[5],可以通过电视台、电台的宣传或者杂志书刊上让观众能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去获取知识,并且获得群众的支持认可。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潜移默化地转化到人们的内心。

(二)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的发展

“以人为本”主要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终极价值的追求目标,共产党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一直将这种终极机制作为指导思想,在研究学习并且发展的时候学习和总结规律,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核心永远是“以人为本”,而且我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起步较晚,而我国目前正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中转移,计划经济市场的不断转变,其中就一定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来进行实践,从实践的角度来讲,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并且从物质基础、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等等中去體现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对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归宿就是说马克思除了指出个人和社会的属性外,还强调每个人的独特性,他不仅肯定了个人的存在,而且深刻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形态,社会关系、社会形态等等,以社会为出发点将人类生存发展、生产力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来[6],对于后世的社会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四、结语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回顾党在十八大对于理论的创新也提出了若干点建议,其中就有中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促进人们的全面的科学发展,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深化的认识,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立场,那么也就体现出来发展一定要以人民为第一要义,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2:8+9.

[2] 钱耀敏.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创新传播路径的思考[J].中国广播,2009(5):31.

[3] 王国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82.

[4] 孙正聿.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人的解放的旨趣、历程和尺度——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考[J].学术月刊, 2002(1):5.

[5] 曾令辉,陈敏,石丽琴.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24.

[6] 衣俊卿.关于马克思学说的双重解读[J].学术研究,2001(12):76.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