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拓展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6-02郭海军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应用课堂教学

郭海军

摘 要:语文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促进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就能够使学生的语文视野得以拓展,将大语文观融入学生的观念中,使学生具备端正的语文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究教学中拓展性阅读的应用,以使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拓展性阅读;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1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94

語文课堂上低效、重复的阅读现状久难改变,它为学生带来的桎梏,导致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业界研究的课题。如何紧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拓展性阅读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拓展性阅读的开展是建立在“大语文观”的理念上的,它承认阅读的时刻存在,它重视的不仅仅是阅读本身,还有阅读背后的扩展与延伸,是一种基于现实状况的创造性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加深与拓展现有阅读载体的价值,对加深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见解。

一、预习中的拓展性阅读

因为阅读无处不在的属性,所以拓展性阅读在预习环节就已经开始了。预习中的拓展性阅读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前知晓阅读文本,自由了解文本背景的机会。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有一些文本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预习环节的拓展性阅读还可以给予学生选择一些辅助材料帮助他们完成阅读。例如,《飞夺泸定桥》是语文课本中第一次完整、描写长征中一场战役的文章。长征对当今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名词,如果直接进入课堂学习,学生对于这场战役的认识和其他战役并无二致,不会深刻认识到这场战役在长征中的意义,也不会对长征的意义有所认识。所以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读物,让学生配合进行阅读,以使学生对长征有整体性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泸定桥上发生的这场战役,更能体会到《七律·长征》中“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气势与情感。这种将几个独立文本因为某一个主题联系在一起进行现实性预习的方法,不仅拉近了学生和阅读文本之间的距离,还使拓展性阅读从一开始就走向了纵深性,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中的拓展性阅读

实施拓展性阅读就意味着学生要在阅读中更多的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但是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重点与难点,这时就需要我们把对重点和难点的解决直接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个理解方法是联系上下文。这个方法在现代文的阅读中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到了古诗、文言文等体裁中则收效甚微。例如,寓言二则中的两个故事《东施效颦》和《楚王好细腰》。一篇全文只有三句话:“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另一篇全文只有两句话:“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怎样把这么简单的文字融会贯通、连事带理地阐述清楚,非常考验学生的阅读功底。为此,拓展性的阅读就变得非常有必要。教师可把同类的文章如《南辕北辙》《惊弓之鸟》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逐步掌握寓言故事的习作规律,再把关键词加以解释,就可以将重点与难点各个击破,极大地提升拓展阅读的效率。

再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很多学生对鲁迅先生“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感到理解困难。这时,教师就可把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当时社会上密布的白色恐怖,诸多革命志士惨遭反动派杀害。这样,学生会逐渐理解“四周黑洞洞”指的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而鲁迅先生之所以会“碰壁”,是因为他用笔无情地揭露反动派的真实嘴脸,反动派对他又恨又怕,不但禁止他发表文章,而且还要逮捕他,使鲁迅先生遭受了许多挫折和迫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理解了这句话,对文章一开始在万国殡仪馆吊唁伯父的场景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三、教学后的拓展性阅读

教学之后的拓展性阅读,更多的是提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升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阅读实践中更好地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了托尔斯泰的《穷人》之后,教师安排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将渔夫和桑娜在领养了两个孤儿之后发生了哪些故事进行续写。这种针对性的训练是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从精神层面感受桑娜和渔夫高尚的人格,也对当时的俄国社会有一些浅显的认识。然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去读一读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的作品。这样的转折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两位现实主义作家都非常擅长描写穷人的生活。尤其是老舍,他的《过年》《宗月大师》等都是短小精悍却有着深厚情谊的作品。学生通过阅读老舍的作品,会具备更加深刻的现实主义情感,也会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些学生被老舍先生的语言深深吸引后,从中年级学段就开始阅读他的长篇小说,从而使自身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综上所述,拓展性阅读并不是一个海市蜃楼的阅读形式,它是要和语文课程的学习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预习前置到教学实践再到课后升华。对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内与课外各种读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把课内外的阅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突破重点难点,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自主阅读实践中发展自己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最终为个人的综合素养奠定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永珍.小学高段语文课内拓展性阅读教学探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0).

[2] 刘春丽.浅谈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 吕相金.为课堂锦上添花——小学语文课堂拓展性阅读探微[J].素质教育论坛,2008(1).

[4] 徐树贤.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3).

[责任编辑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拓展性阅读应用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