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校社区融合教育在我校的探索与实践

2018-06-02顾金萍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特殊教育

顾金萍

摘 要: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融合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已逐步走进社会,走进学校,它是特殊儿童走向社会并最终融入社会的起步渠道;其核心思想在与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使特殊儿童在教育中获得尊重,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特殊儿童的教育;为他们寻求最适宜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和人文性。

关键词: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特殊儿童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46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理念以及近年来特殊教育邻域所提倡的融合教育的理念,推动了特殊教育向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现如今,特殊教育学校面对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怎样转变、应对,为智障儿童提供合適的、多样性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为发挥环境育人起到真正作用呢?通过近两年的社区融合教育探索与实践,我校在社区融合教育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对培智学校融合教育的理解

融合教育的目的是能真正满足学生长期的需求,也正因为如此,隔离的方案虽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但却未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场地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而应该在特殊儿童日常生活环境中,在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在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我们认为:让特殊学校的孩子们能走出教室,走进社区、公园、超市……以社区为基地,将传统的学校课堂延伸至学生生活的社区,让社区变成大课堂,让生活变成活教材,让居民变成老师,融入社区、公园、超市等这些场所中去学习知识,形成全社会办特殊教育的支持系统。使特殊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尊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新的发展。

二、培智学校实施融合教育必备的条件

1. 课程观的决定取决于课程体制。有怎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课程体制,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是在课堂中学习、生活场景中学习以及社区生活活动中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2.个别化教育的积淀决定融合教育的策略。特殊教育最有效的教育策略是个别化教育,近年来我校全体领导和老师致力于个别化教育的研究,从理论的学习积淀到个案的研究,从课堂的个别化教育到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从教育评估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指导和实施,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个别化教育体系,为融合教育的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好的社会支持是实现融合教育目标的关键。社会支持视角下的融合教育从功能角度讲,是一种帮助某人实现某目标的行动;从关系角度讲,是人们通过与他人、群体或者更大的社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得到的关系;社会支持是一个多元的结构体系,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社会支持的界定,主要包含三个层面:支持行为、支持认知、支持关系。目前,我校的融合教育,在社会支持方面,还处于狭窄的、有限的发展状态。我们的融合教育支持者主要以智障儿童的家庭为主。对于政府的支持,还处于“底线教育”的层面。

4.教师的能力是实施融合教育的核心。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化发展必须具备通用能力与尽可能多的技能。如:个别化教育的知识及制定融合教育实施方案的能力;不断学习、进取的能力;实施融合教育策略与方法的能力;编制与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运用支持与构建支持系统的能力等。一个好的融合教育组织者都会用一种统率性的大课程观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体会点点滴滴串在一起,来完善融合教育实施。

为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的能力,目前我们采用的是2+X模式,集体备课,集体实施,分别强化,捆绑式考核。

三、我校融合教育流程的设计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校课堂与社区融合教育相结合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反复讨论、思考和实践,我们构建了:“社会大课堂,生活为教材,学科作支持,实践来验证”的融合教育模式。 此模式遵循以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为纽带、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生活为内容的原则。学校教学与社区融合相结合为途径,最终培养特殊需要学生的双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此提高生活质量为教育目标。

为此,我们设计出了“社会实践体验——课堂讲解知识——社会实践检验”的三步教学模式。这种以社区融合教育为主的实践和讨论对广大教师的理念、教学模式,对特殊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进一步优化融合教育流程,我们把学校课堂与融合教育相结合。建立系统的课程设置;合理统筹安排时间;落实融合教育的组织者; 选择与保证融合教育场地;与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关系;把握教师对融合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等。

为此,我们又把原来的三步教学法改为“社会实践感知——课堂讲解知识——再入社会体验——课程强化修正——社会适应检验”的五步教学模式。

四、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校课程改革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师由于受前期在普通学校从教影响,融合教育大课堂教学改革部分老教师还停留在文化课教学领域的探索中。

2.长期以来我校大部分教师受普通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往往定位于“教育者”单一角色上。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我校教师的角色还没有真正从“单一角色”转变为“多重角色”。

3.学校方面还没有搭起有效的社会支持平台。一是学校寻求社会支持的力度不大;二是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全纳教育的氛围。

4.老师们构建支持系统的能力还不够。

5.校本教材建设跟不上形势的需要。目前新一轮的融合教育校本教材正处在研发阶段。

参考文献:

[1] 刘佳芬.培智学校社区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 2012(1).

[2] 方俊明. 当代特殊教育导论[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特殊教育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