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挖掘,合理开发

2018-06-02翟都良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教材小学数学

翟都良

摘 要:新课改主张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将较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几乎所有的科目都开始流行一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加适合新课改的导向。“情境图”教学也是新课改后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新鲜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对情境图呈现形式的改进,及情境图内容的改变等方式,使其更适用于实际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图;数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42

“情境图”主要指的就是将“场景”与“情境”进行有效融合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变得更加有趣,让儿童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一种结合知识、情感以及思想于一体的形式,深受儿童的喜爱[1]。“情境图”在课堂数学教学中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使课堂效率更高[2]。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情境图”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其主要作用仅仅是装饰,导致“情境图”教学得不到充分利用,课堂效率低下,数学课堂气氛枯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一、 情境图呈现形式的改进

(一)情境图顺序改变

情境图的呈现顺序不一样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不一样的影响。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小猫吃鱼》这一课时,教材中会有一个关于小猫吃鱼的情境图:

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将这四张图片同时呈现出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图片将算式快速算出来。这样的形式虽然可以有效解决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但是将情境图同时呈现出来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发挥其想象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一下情境图呈现的方式,可以将四个情境图逐个呈现,根据故事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样的呈现顺序更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活跃。再例如在二年级中加减法的教学中有一副这样的情境图:

若教师直接将这幅情境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向学生提问康乃馨比玫瑰花便宜多少,学生是很难做出回答的,因为在情境图当中有许多的信息,学生无法分辨,而且许多生字可能学生还不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改情境图的呈现顺序。首先教师可以跟学生说“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些花朵,好吗?”然后将情境图中的康乃馨部分呈现出来,告诉学生这是康乃馨,并且询问学生“这里有几朵康乃馨,一共是多少钱?”学生便可以在这些信息中知道康乃馨有8枝,每枝3元,一共24元。教师再将玫瑰花、菊花以及百合花的图像呈现出来,学生看完之后再呈现完整的情境图,并且问学生“看完这些花之后,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这样的呈现形式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并且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问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以及实际情况来改变情境图的呈现顺序,让情境图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静态情境图呈现更加动态

情境图教学是一种丰富的教学形式,情境图中一般都包含了许多信息,但是由于其表现形式为静态因此有一定的限制,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与儿童情趣结合在一起。为了提高情境图的灵活性以及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静态的情境图以动态的形式来呈现,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例如,在課文中会有汽车的情境图,教师可以将讲台作为汽车,然后挑选几名学生来充当乘客,由学生来进行搭公交车的表演,教师在旁边进行旁白,然后让学生利用算式的形式来表达刚刚车上乘客的变化。

将静态的情境图变成动态的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自然,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并且这样的呈现形式还可以将生活中的问题转换成课堂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

二、 情境图内容的改变

(一)将内容进行分解

小学生对于较复杂的情境图只能感受到一部分特定的事物,将其作为注意的对象,常常忽略了其他部分。因此,在情境图教学,教师可以将情境图中的事物单独分出来,进行教学。例如,在《找规律》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研究的对象分离开来,逐个呈现,根据需要将情境图进行分解,让学生对于研究的对象更加明确,更清晰的感知研究对象,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将空白的情境图填补起来

教材在编制的过程中常常因为版面的限制以及设计的问题,在环节、内容以及思维等各种方面都会采用“布白”的形式,让教师可以开展自己创造教材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这些空白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思维盲区,甚至出现认知困难。因此,在进行情境图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些空白填补起来,使学生不会出现思维盲区,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

三、 结语

情境图在数学教学中是学习的基础,让数学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加了解数学的应用。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知识,做到充分分析情境图背后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情境图不断进行改变,让其更适用于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艳锐.例谈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有效使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

[2] 丁加宽.浅析对小学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以《图形的旋转》为例谈教材的二次开发[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4).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数学教材小学数学
认真研读数学教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活”用数学教材,提高数学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