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的研究

2018-06-02李义琼

学周刊 2018年10期

李义琼

摘 要:实施德育教育是社会与教育的重要需求,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社会与家庭因素在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的家庭德育素质教育还存在着无序、复杂等特点,这对于家庭德育教育有着很大的限制,对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与发展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与家庭进行合作,结合学校与家庭的德育教育模式,增强德育教育成果。

关键词:家庭德育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合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36

在人类的发展中,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承担着进行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也有着培养对社会发展有作用的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德育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机构,是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对于引导学生的德育思维,实践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学生越来越容易受到学校之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较为强烈的冲击,学校单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已渐渐不能满足对青少年德育素质培养的需求。而家庭同样是教育的主体机构,是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重要因素,在青少年的思想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庭对于德育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学校与家庭在德育教育中应注重合作,减少家庭德育教育以及学校德育教育的局限,防止家庭德育教育或是学校德育教育任何一方面教育上的失误造成的不利影响。就目前我国教育方式而言,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教育上的结合程度不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结合可以较好地填补单独教育上的空缺,有效提高双方的德育教育效率,优化德育教育成果。

一、家庭和学校德育教育合作的优势

在对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决定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学习态度的基础。首先,家长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决定了家长的言行对于学生的言行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会在不自觉中模仿家长的言行,而这是学生潜意识学习以及人格陶冶的最初学习方式。因此,在德育教育中,家庭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前以及中小学时期,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就是家庭教育。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信赖是家长进行德育教育的巨大优势,而家庭教育也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可以保证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成果,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合作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德育教育观念

家长和学校都应该重视起学生的德育教育,明确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的重要意义。在当今的教学中,家长和教师大多更为重视学生智育成绩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学生德育教育上的重视还不够。要想进行学校与家庭德语教育上的合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教育观念,理解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在学生一生中的积极影响。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是和孩子相处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他们做好榜样,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氛围。教师也需要重视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样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优秀榜样,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

(二)学校加强德育课程教育

就目前的教育而言,德育教学的课程还不够完善。以德育教育的课本为例,我国学校的德育教学课本开发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课本单调,也难以结合地区、学校的特色与实例。因此,学校因重视对于课本的开发与编辑,结合当地情况,组织学生家长与教师来进行课程设置,让家长能够了解并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之中,结合家庭与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上的指导教育。

(三)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

结合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条件就是家长和教师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并支持德育教育的工作。学校与家庭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并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中,教师与家长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能够将学生培养为拥有优秀德育素质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保证家长能够有效地参与德育教学活动之中。德育教師需要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合理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措施,并将此教学措施通过短信或电子信箱等方式发送到家长那里,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德育教学具体工作。教师要对一个学期内的教学阶段做出规划,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计划,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并让家长了解此计划,在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做出评价并建议。

(四)实现家庭与学校双方沟通与互动

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对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层次的了解,而很多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与在学校外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学校与家庭需要进行较为深刻的沟通沟通与互动。在家庭中,学生受到的限制较少,会流露出较为真实的行为方式,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时间更长,对于孩子的了解更为深入。而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更为了解。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加深沟通,互相沟通信息,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习惯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出对学生的教育计划。教师通过进行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针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学校可以建立起教师与家长联系网络,方便教师与家长进行实时联络。

三、总结

对学生进行德育上的教育是家长与学校都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学校需要对家长参与德育教学持有鼓励的态度,家长也需要理解并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之中去,使双方能够较为全面地进行教育上的合作,填补各自在德育教育中的空白。此外,要重视学校与家庭在教育过程中的沟通,保证双方对学生具体情况有充足的理解,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注重实践,提高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章马良.构建家庭教育和高等教育良性互动的德育模式的探索——以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 赵小锋.家校合作在高中德育教育中的应用[J].神州,2017(18).

[责任编辑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