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有效实施策略

2018-06-02许晓丽

学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师提问实施策略初中语文

许晓丽

摘 要:提问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采用创设情境、区分问题、灵活处理等实施策略,做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真正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提问;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0-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0.028

语文课堂是教师实现语文教学目的主要阵地,而课堂提问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很多,如果提问恰当,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提问不当,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对此浅谈几点见解。

一、换位思考,创设情境

笔者在观看特级教师讲课视频的中发现,有些特级教师之所以在一节课上能够打动学生和评委,主要原因之一是他能够让学生换位思考,创设情境,把自己当成作者,实现读者和作者的共鸣,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牛郎织女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学生齐声回答:“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他俩团圆了,生活富裕了。”教师又追问:“难道生活富裕了,就一定幸福吗?”当学生读到“骑着牛儿来往”“闲游”时,恍然大悟:他们的生活之所以幸福美满,不光是因为生活富裕了,更多的是他们获得了自由。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由的可贵之处,教师让学生设身处地进行了联想,现在的我们不愁吃穿,甚至想要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但是如果被剥夺了自由,整天被关在屋子里,是否还会感到生活幸福?

二、简单问题,单刀直入

无论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构成的,语文课更是如此。对语文课堂上一些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提问,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简单直白,不必和学生绕弯子。比如文中的生字生词、文学常识、写作手法、线索等基础知识,教师可开门见山地提问。例如,教学《狼》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围绕狼讲了几件事?学生很快找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又如,朱自清的《绿》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对于这句话,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看看题目,说说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因为这类文章的开头比较典型,所以学生能很快辨认,并能够结合具体文本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复杂问题,适宜曲问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提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其实,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曲问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如朱自清的《绿》这篇文章的第二段是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描写梅雨瀑,同时还写到了亭、山、岩、天、树等。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移步换景、定点观察的写景方式,从听觉、视觉、触觉的角度体会其声音、形态、颜色之美。之后,教师可提问:文章题目为《绿》,但是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梅雨瀑的美,是不是脱离了文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当学生读到“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会立刻明白作者描写梅雨瀑的美不但是为了衬托梅雨潭绿的美,而且交代了梅雨瀑形成的原因。这样就通过提问让学生自然体会到文章烘云托月、层层衬托的写作特色。

四、适宜提问,突出主体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确立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于是我们有的教师开始由“满堂灌”转向“满堂问”。这样,虽然课堂提问多了,似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但是仔细研究,很多课堂提问是简单无效的,甚至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比较复杂的文章理解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此,教师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创设问题,激活思维,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课堂提问也要难度适宜,既不能太难,让学生无法回答;也不能太简单,没有讨论价值。而且,教师要注意,一节语文课提问一两次,那是满堂灌了;但是提问过多就变成“满堂问”了。

五、根据学情,灵活提问

课前教师通过认真备课,设置了问题,这是预设问题。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处理问题,可以将难懂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组,也可以改变问题抛出的顺序等。对于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如果与中心无关,可以放置;如果是与教学目标关联较少,可以缩小;如果能突出课堂重点、难点,可以放大。如教学《雪地贺卡》一课,一位教师在课堂结束前提出一个拓展性问题:作者的童年是美好的,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有什么趣事吗?学生讲的故事可谓五花八门,如有的学生讲述在水雾中第一次看见七色彩虹的激动和兴奋,有的学生讲述解剖青蛙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述给布娃娃打针的故事。对于这三个故事,教师应及时评价。如第一个故事突出了童年的好奇心,与中心有一定的关联,可以稍作评价;第二个故事,与课文中心无关,甚至宣扬暴力,可以放弃;第三个故事突出了与文章相同的主旨,可以放大,通过追问引申让学生体会孩子纯真的善意,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六、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语文教师对文章的理解,肯定比学生要深入得多。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将课堂提问设计的浅显易懂,以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同时,教师提问要语气平和,循循善诱,不能居高临下,大声呵斥,更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导致学生和教师拉开心灵距离,不便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与学生认知相当,或者高一点,而且要注意措辞和语气,才能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才能激发学生思维,迸出思想的火花。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學中,我们不仅要设置好问题,还要在课堂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陶永珍.试谈课堂提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2).

[2] 周云旺.中学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J].科教导刊,2013(4).

[责任编辑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教师提问实施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