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意义研究

2018-06-02姜鹤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生态观科学发展马克思

姜鹤

【摘 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类日益陷入了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困境当中。怎样才能够走出这样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的发展进程出发,阐述了发展的三个时期,萌芽、发展和完善时期,同时也阐述了恩格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最后说明了其对当代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观;马克思;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由于利益驱使,人类对自然进行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人类日益陷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物种灭绝的自然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将实践引入到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要摆脱人在发展的同时又对环境产生破坏的这种困境,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观的研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人类文明史进程的发展,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因此人类的生产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生产,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过渡到了工业文明,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发展,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人类开始从大自然中掠夺自己所需要的物资,试图让大自然服务于自己,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征服自然。在此情况下形成了理性崇拜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人类在自然中不断地索取利益,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1、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是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认识时期,他在中学时代就从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认识。而在中学的毕业论文中则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能动性的思想。他还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具有唯心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清楚地认识到动物是被动地接受自然、被动地适应自然,并且受到自然的约束。而人与动物不同,人在自然的面前拥有一定的能动性作用,人可以自主的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环境,趋利避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造自然并且征服自然。但是人类在拥有这种能动性的同时也会产生破坏自然的行为。

2、发展时期

《手稿》标志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形成。《手稿》中提出了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的思想,从对象性活动出发提出了“人化自然观”。马克思还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自然观,认为人对自然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也就没有人类,人类同时还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和生产的条件,没有了自然界人类自身的需要就不会得到满足。人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时也要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和改造,这样的自然人化过程是通过实践来改造对象世界的。

3、完善时期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自然界作为人类生产发展的实践对象,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作为主导在推动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破坏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由于利益驱使,不断地对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进行掠夺,破坏了自然界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现实,强调了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阐述

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自然。马克思提出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与之一起发展,人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之间的不同就是人具有自己的思想,人通过自己的思想来进行生产活动。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就是自然界,自然界给予人类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为人类提供物质基础。自然界不但给予人类物质资料而且还会给人类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的,人类要想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生产活动,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人类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类能够利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能源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人类活动的程度和范围的不断加大,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如果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也就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劳动的层面上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认为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是通过劳动实践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物质生产资料。实践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的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仅与自然发生关系,人与社会也同样有着联系。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具有意识,人通过意识来支配自己的活动,使得自然界为自己服务。

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人类在获得胜利的同时,人类的一些不当的行为也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們的生活环境遭到了污染,能源和资源也在不断地减少,不断地有各种物种濒临灭绝,全球性气候在不断变暖,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这些问题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紧张和对立的困境中。因此构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意义不仅在于丰富和发展其思想,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解决当今出现的生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他不仅从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上解决生态危机,而且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对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途径提供了指导。

1、绿色科学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人类今天的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启示。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倡导绿色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的越好,生产工具的更新也就会越先进,科技只有与生产力有效地结合才能使生产力得到有效的发展,人类的劳动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但是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会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带来破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不合理的利用科技的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十分严重,但要解决目前的生态危机,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科技,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工具。绿色科技的概念要求我们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在预防污染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生态科技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绿色科技发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缓解能源资源缺乏所带来的压力。

2、改变思想观念

我们也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前的我们以开发环境为主,直接在自然界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把自然作为谋取利益的工具,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观点,马克思提出我们应该以自然为中心,提倡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产生消极影响,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系。

四、结论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日益陷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陷入了紧张局面。现实要求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我们的实践行为。尤其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更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杜秀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及其影响探究[D].东北大学,2008.

[2] 杜向民等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3] 刘增惠主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周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

[5] 余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生态观科学发展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多措并举开展“两学一做”促进扬水事业科学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杉树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探讨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
我国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