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中学初三学生临考的心理困惑及对策

2018-06-01刘瑞燕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

刘瑞燕

摘要: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因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了出来。特别是初三学生,随着中考的临近,心理负荷与日俱增。多数初三学生正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工作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它对工作学习行为起到定向、调节、激励、坚持、强化等功能,工作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反映了心理素质的水平,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所以说,只有解决了初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中学;初三学生;临考焦虑;调整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226-03

在人类进入新纪元的今天,孩子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可是在社会急剧变革,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了出来。尤其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因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教育中仍存在着"重智育而轻心理健康教育","重分数而轻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等现象,学生的心理健康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方法单一;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心理健康意识淡薄等等,都导致农村的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初三学生,随着中考的临近,心理负荷与日俱增。多数初三学生正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频繁的考试、考核;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都会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面对这些,很多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忧虑重重,严重的甚至还出现头痛、失眠。用心理学来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考试焦虑综合症。

美国学者弗兰德森曾經指出: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工作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它对工作学习行为起到定向、调节、激励、坚持、强化等功能,工作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反映了心理素质的水平,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所以说,只有解决了初三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毕业班的教育教学质量。

经调查发现,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错误:把毕业升学考试错误地认为是人生中的决定因素,这次考试不考好的话,人生的前途就很渺茫,而这种认知错误不仅对学生在考试中影响巨大,产生焦虑情绪,而且在考试后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打击相当大。

2.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学生在复习阶段有这样的情况:不管翻开哪本书,总想把这本书上的内容再看一遍,不看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而实际上许多内容自己已经很熟悉了,这其实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而影响备考情绪。

3.复习不充分: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是很刻苦,每个知识环节之间也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复习时又没有认真地巩固基础知识,课堂上做一些基础训练时其他同学都很快,但发现自己完成速度很慢,造成了情绪上的焦虑。

4.目标过高:没有根据自己学习实际,盲目制定考试目标,适度的目标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正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只有在通过一定的努力有希望实现的目标才是适合的,太高的目标,要么早早地放弃,要么时常处于过分焦虑的情绪状态。

5.失败的经历:以往失败考试的阴影,特别是中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成绩如果不理想,而有些又恰恰是由于考试时的焦虑情绪导致的,所有这些都会成为复习和考试焦虑情绪的诱导因素。

针对以上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结合我的工作实践,以下谈谈我的一些调整对策:

1.正确认知

古人说得好:"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如果心能正,则"正则静,静则清明"。所谓"正心"就是要端正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每个人最终的发展如何,谁也无法预测。学习过程中的一两次考试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哪怕是中考、高考。社会上许多成功人士并不是单凭着中考、高考的成功换来的,应该说选拔性考试确实让大家在不同的平台上前进,但条条马路通罗马,不同的平台都有通往成功的路。

如我班的刘海霞她学习很刻苦,家里却非常困难,爸爸已是60多岁,妈妈是个残疾人,家里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弟弟。她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所以一直以来,她的成绩都非常优秀,每次考试都在年级的前五名。但是,在总复习阶段,我发现她上课总是闷闷不乐,满怀心事的样子。于是,我找到她了解具体情况。原来是因为家里困难,根本无法供她上高中,更别说是以后的大学了。她边向我诉说边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原来她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我安慰她说:"家里的境况,你现在是无法改变,但是你老是这样想,也是于事无补的。既然是这样,我们不妨不考虑能否读高中上大学,而是开心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最佳的状态迎考,考出你最好的水平,到时你能不能读高中,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你努力了,无愧于你自己甚至家人。况且现在南宁有所华侨学校,它有很多优惠政策,可以为你们这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就读。到时,老师会和校领导去帮你争取名额,那样的话,你就有机会读高中上大学了。但是你整天胡思乱想的话,只会影响你的备考情绪,那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更加愧对你父母了。"经过一番谈话,刘海霞重新调整了心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经过她的努力,在2011年中考中,她获得了全县前100名的好成绩。同时,学校也为她争取到了到南宁华侨学校就读的机会,并在2011年九月刘海霞满怀高兴地到该校就读。

2.调整注意焦点

一个人的注意焦点越放在终极目标上,越不容易做好,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颤抖现象"。如一个人越专注于想一下子成功穿缝衣针引线,手颤抖得越厉害。学生在考试前总把自己注意的焦点放在如何获取考试好成绩上,有些学生总把自己思想集中在自己会不会失败,失败后又如何如何的想象当中,越想越担心,越想越无法安心,从而影响了自己正常水平的发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并把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一心一意做好眼前的事情。我们可以学学"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还有来自风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其危险可见一斑,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一心一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对于每一名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获得成功,但是要想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瓦伦达心态",先不要考虑中考成败的结果。如果过分关注于成功、荣誉,沉醉于对胜利、成功的向往和喜悦,会分散对考试的关注,往往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中考的竞争是残酷的,有竞争必然会有失败,如果对考试失败过分地考虑,其结果可能真的会造成失败。专注眼前事,才能调动全部的能量应对中考。

如梁兰清同学,她在初一时不在我的班级,且基础不是很好,在初二上学期就调到我班来学习。自从她到我班后,我发现她是一位非常刻苦的学生。经过她的努力,她的学习就开始不断地进步了。但是,在第一次模拟考时,她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排在班级的35名。对此,她感到非常恐慌。有一天,下午放学时,她找到我,向我诉说:"老师,我爸爸十分想让我上高中考大学,因为我家里,就我的成绩还说得过去。可是,以我这样的成绩,我恐怕要辜负我爸爸对我的期望了。而且我之前可是连初中都考不上,况且现在是考高中,那么多人竞争。"我听了她的话,就安慰她说:"一两次的考试,说明不了什么,况且,这两年来,经过你的努力,你的成绩一直都在进步。首先,你应该相信你自己;其次,你不要每天都想着你要考上高中这件事。对于你目前的情况,你要考个高中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你不要过分地去考虑现在的一两次模拟考试的成败,因为现在考的题目有可能是你还没有复习到的知识。你现在只需要像以前那样专心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那样你的复习就会越来越充分,你在中考中就会得到成功。"此后,梁兰清在后面的第五第六次模拟考中都排在年级的前60名,而且她对中考也充满信心。最后,她以总评A+的好成绩被苍梧中学以公费生名额录取了。

3.自我暗示

积极地自我暗示对改善焦虑情绪有重要作用,我们鼓励学生在考试前一个星期每天起床前给自己打气:"我能行,我一定行。"每天面对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并再重复"我能行,我一定行。"考试中遇到难题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我复习得已经很到位,我觉得难的题目对其他同学来说也肯定是难的。"用这样的方法来积极地暗示自己不要着急,更不要灰心。我们也可以学学积极自我暗示的"阿里心态":据说美国前"世界拳王"阿里,每逢参加重大的拳击比赛时,总要乘坐敞篷汽车招摇过市,一路上高呼口号:"我是拳王,阿里必胜。"这样虚张声势固然令人好笑,但其先声夺人的"精神胜利法"却能压倒对手,同时给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也往往能收到奇效。所以,考生在考试前几天要做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对自己说"我能行"、"我都准备好了"、"我有很多优势"等类似的话。但要注意也不能太多,因为人的心理有一種"饱和"的趋势,任何性质的刺激如果过多,都起不到它真正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袁敏怡、魏炎兰、陈初泽、黄江尧、关启仕、全德胜、卢紫容、陀伟娟、林晓芳、李明军、等十位同学基础很薄弱。关启仕、全德胜、陀伟娟是偏科现象,关启仕、全德胜英语都是30多一点,理科就比较好,而陀伟娟则是数学40多分,文科还算可以。尽管如此,他们在模拟考中都是处于比较落后,所以他们对自己几乎是没有信心,其中魏炎兰、陈初泽都没有勇气去参加中考了。我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作了大致的了解,魏炎兰、陈初泽、黄江尧、袁敏怡、卢紫容基础更差,但是他们在美术方面有点特长。有了粗略的了解,我把他们找来详细分析了各自的情况,并且分析了当前中考的易难比例状况。中考卷容易的占百分之七十,中等的占百分之二十,难的占百分之十。所以我就让他们把目标锁在这百分之七十容易的部分上,争取把这部分内容都拿到手,那么中考就大大有把握了。同时我鼓励他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不妨你每天起床时都对自己说一句:我能行!一定行!并且付诸行动,每天都坚持做一些基础的、中等难的题目,这样在中考前就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中考考场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中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做加法算式题:信心+做题=成功。我相信,只要学生们对自己有信心,调整好心态然后有目标性地努力做题,中考对他们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你们有没有信心?"他们都大声对我说:"有!"此后,他们又信心满满地努力去完成这个加法算式。在最后中考成绩出来时,他们这这十位偏科生,除了林晓芳、李明军没有考上外,其余的都考上了高中,其中关启仕、全德胜、陈初泽发挥得比较好,考上了一高的公费生。

4.宣泄倾诉

如果自己感到实在无法排解心中的郁闷,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可以找几个要好的同学或父母或老师,向他们倾诉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和难以排解的焦虑情绪,"只要你尽量表达出来,不要企求倾听者给予你什么指导,关键是你通过讲述来释放心中的压抑,但又不能太依赖倾听者,过分的依赖不利于情绪的改善,因为情绪的调整必须要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在初三时,我接到一位较特殊的插班生王芳,这是一位曾经在期考时获全年级第一的学生,后来在初二时由于精神过于紧张而被诊断为轻微的精神分裂症,所以被迫休学了一年。如今,精神状态已有好转,就又来校就读。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王芳都多与同学交流,但在我的观察中,她心里依然存在着自卑感。在平时,我从班干那里了解到王芳的另外一些情况,得知她是一位单亲的孩子,家里比较困难。这时,我猛然醒悟她的自卑感源于哪里了。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后,我私下也多次找她谈心,打消她的所有心理负担,她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学习氛围最紧张的初三总复习阶段,我发现王芳同学的状态有点不佳,经常一副忧伤的面容,一个星期内隔三差五地请了三天假,就算是在校上课,也是心不在焉,一脸的忧郁。我心里正寻思着星期三上晚自习时与她聊聊,可还没等我上晚自习,王芳竟亲自来到我的宿舍找我了,"老师,我很烦,我可以与你聊聊吗?"我看到她说话时眼睛还含着泪花,急忙放下手中的活,问:"怎么啦?有什么不开心的?"王芳伤心地说:"老师,我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可我的亲生父母都在我的身边。我实际上是婶婶领养了我,可他们现在经常为了我的事而争吵。现在的养母很唠叨。我星期天一回家她就说这说那,就连哪天用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这些琐事都要告诉她。而且近段时间还经常当着我的面说养亏了我,要我到原来的家里去。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呀?"说完就嚎啕大哭起来。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她说:"其实你很幸福,你有两个妈妈在身边,他们为了你而争吵,实际上是对你太在乎了。但是,这些都是大人的事,让大人她们自己去解决,我们做子女的也帮不上忙,是不是?你说你一回到家,你妈就对你说这说那,说明那你在你妈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她一个人在家,也是很孤独的。你一回到家,她就有了倾诉的对象,对于她说的话,你不要太当真。你仔细想想,你的妈妈是不是对你很好。"这时,王芳破涕为笑:"是的,她们都对我很好,看来是我想多了。"经过这一次后,王芳卸下心中的包袱,以轻松状态迎接中考,并在中考中取得了总评A+的好成绩。

5.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学生综合症"。 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 :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班主任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在工作实践中,我运用了以上的方法,取得比较显著效果。在2011年的中考中,我的班级68人就考上县重点高中了58人,其中公费生就有50人,我被学校评为中考名师。

我们现在培养的初中毕业生是为本世纪国家和民族发展服务的,只有重视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适应良好的有用人才。这个实践是任重而道远的,实践过程中又有着诸多的变化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又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整政策,让初三毕业生以良好的心态走进考场,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 辛勤,郝朴宁主编.《孟国泰教育思想言论选》,长征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2] 潘洪亮,董安君,杨丙魁主编.《情境 教育 启迪——教育学教学例话集锦》,大象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3] 鞠文灿主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4] 李鸥,王重高主编.《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读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5] 《云南教育》,2006年4月下旬第12期.

[6] 《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8月.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实施激励机制的做法与影响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赣南地区农村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对策研究
给每个孩子一双腾飞的翅膀
农村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