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离传统音乐教学的中学音乐教育

2018-06-01吴迪娜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课教材

吴迪娜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98-01

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战线上的老师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进入中学,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发育处于高峰期。主要表现在学生兴趣广泛,成人感强,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强。意志品质有了突出表现,自我意识有明显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占优势。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表现的主要特点是:好争论、好怀疑、情感变化决而不稳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发展是受社会、家庭、学校制约的,尤其是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更突出一些。所以,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同时还要了解社会上的流行音乐及其在学生中的影响等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发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学校音乐教育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则容易产生两种后果:一部分热衷于升学的学生(或在各种压力下只注重文化课而排斥其他一切活动和爱好的那部分学生)具有音乐感的愿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欢音乐而学校又不能满足他们爱好音乐的愿望的学生,则会向追求社会上流行歌曲的方向發展。由于缺乏基本的音乐常识和鉴赏能力而不辨良莠,学生的身心健康往往会受到某些不良影响。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情境,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先是人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的再近一些吧。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始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除了奥尔夫教学法以外还有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等等。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加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教学的教法,相得益影,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就教材而言,选入教材的作品必须是艺术精品。编选教材时除了考虑到各种必备因素之外,不可忽视的是所选音乐作品必须是符合学生审美情趣(学生愿意接受)的作品。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突出审美内容,并以情绪表现为主线,以欣赏为主要内容,强调对音乐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欣赏为主,先听后唱,以对比及精听粗听等手段感受音乐,在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情绪。如果配齐教材的全套音响磁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教材其他内容的安排则是以应用与表现为目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愿望。

有了好的教材、好的作品,这仅仅为学生喜欢音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还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提高心理素质。整体感受主要是通过欣赏与唱歌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由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运用而产生的音乐音响对人的情绪给予刺激,可以引起人的情绪波动——联想、回忆、感受、共鸣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逐步提高其心理素质。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符合音乐特质——以音乐的实际音响为表现形式、以情绪的感受和表现为目的。如欣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唱歌和器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至于其他教学内容都是为更好地感受、理解和鉴赏音乐而服务的。所以音乐教学要紧紧抓住音乐感的培养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同时必须是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因素融入音乐中,使其处于音乐美的境界之中。音乐的美感作用于人的心灵并与之产生共鸣,会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这就是音乐陶冶情操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

心理学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每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教学中,要把音乐与舞蹈、戏剧、律动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响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CD、VCD等,信息量大、交换性强、快捷简洁,直观形象,他们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特别是声音与画面的同步处理,展示音乐表现的意境,使悦耳动听的旋律与变幻的画面结合起来。这样,借助影视媒体的功劳学生很快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提高了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们应充分利用有利资源让传统音乐课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课。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课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