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6-01侯方琴鄢艳平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分析

侯方琴 鄢艳平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地理需要记忆,但仅仅依靠记忆是不可能学好地理。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密切,必须在联系中掌握知识,才能学得扎实又灵活。因此,必须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强化思维,只有形成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本文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一下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75-01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地理思维是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预测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科学内在逻辑的融合。

在地理教学中,能力就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一般来说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正如地理课程标中所指出的:"在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利用学生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探究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很多高中学生认为地理比较难学,死记硬背终于记住了基础知识,但是考试仍然不会分析综合题,得不了高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没有良好地理思维能力。

1.没有良好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高中地理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地理也是一门地域性较强的学科,也正是因为高中地理具有这两种特点,所以需要改变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还要改变看地理问题的角度,但是好多学生把地理当做文科来学习,再加上初中地理的影响,造成了学生只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只注重结论知识的积累,不注重结果的由来,所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不知所措。比如,在对地方性的时间进行分析时,教材中提到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早一些,但没有提到到底是哪个时间点,这就使学生仅限于时间的计算上,再加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详细讲时间的由来,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习题,学生的水平也就停留在了这一阶段,但难度稍微大一点、综合性强一点的题目就没有头绪了。

1.2 综合能力差,思维的深度不够。

高中地理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深度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全面地分析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好多学生的认识太片面,总是用孤立的观点分析问题,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混淆一些基本概念,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光学和热学时,认为一个太阳辐射能力强的地方,一定会有充足的热量,但是学生并不清楚热量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待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时就不会分析了,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

1.3 受思维束缚,思维的逻辑性差。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经常会有学生已经学了不少知识,但是因为受思维定势的束缚,思维逻辑性差,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差,导致得出的结果也是错误的。例如,在讲热力环流的问题时,学生不了解引起冷热不均的原因及顺序,所以也就不清楚产生高压气压的原因,以致于相当然的认为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流。再比如,一幅带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受思维的束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一具体点的准确有经纬度。

2.结合实际生活,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差,再加上要面对高考,许多题目都是新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很难正确的分析解答这些问题。本人认为,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尤其是结合实际生活来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2.1 正确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仅靠学生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正确地进行引导,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脑,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对结果进行评价。比如,在对地貌进行分析时,学生对地貌的认识比较浅薄,没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大陆漂移,仅仅是听说过,但不知道科学依据是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老师设问为什么大陆能漂移?学生会随着问题想,漂移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方向是固定的,为什么这么重还漂的了呢?然后教师把学生的所有疑问归结于学生熟悉的板块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2.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总复习之后,如果积累的知识不够多,就难以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所以,在面向高三的学生进行授课时,教师课前要整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并且教师要充分地、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一些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地理内容,不需要老师提前向相关老师请教,才能细统地、顺利地向学生讲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全面发展。

2.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总而言之,地理思维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地理水平再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不仅降低了高中地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而且还避免了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时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也降低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思维分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