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艺术

2018-06-01顾振华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顾振华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适时、合理且充分的激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文章将针对激励性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展开探讨,以教学实例去分析激励性语言对于教学实效提升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26-01

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能够发现有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扬并未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所起到的激励作用则微乎其微[1]。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在运用激励性语言时要么过度赞美,要么滥用无度,或者是不分时机,而这些激励性语言的错误运用仅仅是无故的浪费,并未对学生的发展进步起到实质性的助推作用。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艺术展开分析。

1.激励性语言的"适度"运用

所谓适度也即是教师在运用激励性语言时把握好尺度与方式,确保语言的精准性,倘若教师无法用精准的语言去激励存在个体差异的每一位学生,只会用千篇一律的话语表扬,那么学生则很难从教师的语言中获知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有时反而會造成反感,势必会导致教师语言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出来[2]。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提问学生:"如何定义一个图形为三角形?",此时倘若学生的回答与教材中所写的定义完全一样,教师则不应当用极为夸张的语言说:"真是太棒了,这样的问题都难不倒你!"因此这样能够在书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在学生看来极为简单,而教师的"过度"表扬会显得较为刻意,导致学生有所难堪。而教师正确的做法应当说道:"同学们说的非常对,大家能不能列举出我们生活中的三角形呢?"如此一来,首先对学生的答案表示肯定,但不过度激励,通过学生积极性的引导去抛出下一个问题,此时学生便会积极响应,"红领巾、房梁、自行车、 交通标志牌"等答案便层出不穷,此时教师便可运用激励性语言说道:"大家平日的观察都非常仔细,这些答案都正确,说明你们对今天的内容理解了,希望大家继续加油!"。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便在教师的激励下得以全面提升。

2.激励性语言的"适量"运用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许多教师在平日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的次数较少,但在上公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会下意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而运用时却无法准确把握好"量",导致滥用过量。尽管并没有一套标准规定教师在一节课时间内需要运用激励性语言的次数,但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去把握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次数,在需要的时候再运用才能发挥良好的激励效果。

3.激励性语言的"适时"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同样需要把握好时机,倘若时机把握不当则会导致效果有所偏差,唯有在最佳时机运用激励性语言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自信得以建立,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乐于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3]。

3.1 灵感闪现时激励。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会突然迸发灵感,而作为教师则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惊人之语"进行适时激励,从而让学生的灵感得到放大与鼓励,进而实现对学生灵感的不断激发。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小学一年级有三个班,其中一班学生有30人,二班比一班多3人,三班比一班多6人,请问一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按照小学生的一般思维模式,会将三个班人数逐一求出,之后再相加进行平均数求解。此时有一位学生会答道:既然二班与三班都比一班人数多,那么将多出来的人数平摊到每个班级中不就立马知道平均数了吗?此时,其他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这时教师便可表示肯定:"这个想法真是太棒了!你的头脑非常灵活!"如此一来,这名学生的学习自信便会因此建立并加强,同时也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3.2 主动质疑时激励。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质疑"环境,教会学生提问思路与方法,并且要保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应认识到激励性语言能够让学生的质疑更有"底气",为其主动质疑提供心理保障。

比如,有学生在解答"12+8×10=?"这道题时,会将其算作为"12+8×10=20×10=200",而在面对教师给出的批改时,学生依旧坚持自己没有错,说道:"我这样做完全没有问题,怎么会错了呢?",此时,教师可不必急于严厉指正,而先肯定学生的质疑态度,说道:"这个问题提的好,那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怎么算这个问题的吧。"而经过同学的指点之后,这位学生便能够立马意识到需要"先乘除,后加减",而这样一来便会对这方面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言艺术丰富多样,激励性语言作为其中极具创造力的一种,是教师丰富知识储备以及先进教学思想的外在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身为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科特点,通过激励性语言的适度、适量及适时运用,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索水平.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适时"运用激励性语言[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3):92.

[2] 郑邦丽.浅析如何有效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考试与评价,2015(08):30.

[3] 张敏.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J].新课程学习(上),2015(04):102.

猜你喜欢

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