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略

2018-06-01罗德维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状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罗德维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参与度低下;机械记忆,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低下的现状。基于此,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的思想,积极探索和改革创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67-01

近年来,伴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体制、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与时代的发展不相符,取而代之的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品质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是教育历史上的一大变革,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核心素养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以为中心,转变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多元融合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依托新教材,从语文素养出发,全而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

1.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1 强化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可以说: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是现代教育历史上的一大变革,对于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知识灌输依然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没有之一。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只有一个教学目标:夯实学生的知识。这样的教育目标并没有明显的错误,但如果教师没有将知识的培养与能力、方法以及价值观培养等结合起来,就显得格外的落后。而这种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难以实现好的语文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

1.2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参与度低。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局限于被动接受。在课堂上缺少主动参与思考的机会和动力,也没有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调查中,80%的初中生认为语文学习只为了取得更高的考试成绩,60%的学生认为他们是被迫才学习语文,仅有20%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原因是因为热爱语文。长时间被动的接受语文知识,会让学生感觉语文是枯燥无味的,对待语文学习也会越来越排斥,感受不到丝毫的兴趣所在。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又何谈积极性、主动性呢?又怎么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以教师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养生惰性思维,课堂上不愿参与思考,课后不愿参加实践,导致语文学习效果差,效率低。

1.3 机械记忆,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低下。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很好的运用和指导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就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虽然说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一个好的语文学习成绩,但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科学运用。同时,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2.1 轉变传统教育思路,形成"重知识、重能力"的教育模式。

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2.2 立足语文教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材也发生新的变化。新教材采用分项的方式进行编写,分为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语文知识应用等四个部分。新教材采用的这种编写方式,更加注重初中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着重点在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运用能力。此外,新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之外,更要吸收语文背后的优良文化和思想。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时,要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学习白求恩舍己为人的精神;学习《皇帝的新装》,要明白踏实做人,远离虚荣。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应以文化学习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

2.3 立足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单调的语文讲解枯燥乏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降低学习效率。因此,仅仅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必须通过参加课外实践,加强学生个人经历与核心教学的联系。学生的认知结构随着实践的增加而逐渐改变,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形成独特的经验。因此,教师进行核心知识教学时,应该把核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已有实践结合起来,增强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见过哪些桥,分别是什么样式、材质、年代以及特点等,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将其描述出来。通过这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才学以致用,进而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4).

[2] 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

猜你喜欢

现状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