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文化类节目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8-06-01李勇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启示语文教学

李勇

摘要:当今娱乐节目大行其道,文化类综艺节目也相继在荧屏亮相,成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超高人气,可以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生命力,也证明了电视和网络媒体与国学文化科学结合取得了正向的效果,影响力远超过二者的总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教学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数字化,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日益增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思考。

关键词:诗词文化;语文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36-01

引言

当今社会,新媒体高度发达,教育结合新媒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种改变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诗词文化类节目充满文化魅力,用独特的方式传递着教育理念和知识,让观看节目的观众欲罢不能。诗词文化类节目给予了我们很多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启示。

1.诗词文艺类节目概述

1.1 梦幻诗意的开场。

一般诗词文艺类节目的开场都是中国风的格调,例如《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华好诗词》。充分运用笔墨够了出诗词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形象的勾勒出生动的艺术画面,让观众感受到诗情画意。有的以集体或个人配乐朗诵经典诗词为开场,有的以展示诗词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到元曲的发展演变过程为开场。

1.2 主持人体现节目内涵。

诗词文艺类节目一般是对诗词的记忆和鉴赏的比拼,节目录制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诗词,要求主持人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了解每首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知识。节目让每一位主持人存在一定的紧张感,但却传递着正能量,传播着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精神。

1.3 具有别趣韵味的点评。

在某个诗词文艺类节目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王立群教授曾经说:"真正的、优秀的文化遗迹,其实都是无数文人用自己的诗词赞美和装扮他,留下的名篇佳作、奇绝文笔让建筑成为名扬天下的文化古迹。也就是说诗词是名胜古迹名声大小的灵魂。"文学大家对于诗词的解读渗透着他们非常有个人魅力的汉语素养和文学素养,渲染着他们独特的人生阅历。

1.4 对文化的探究意识。

从上千人中选拔百位诗词达人,不限制他们的行业和年龄。擂台赛答题使他们更有危机感,从而不断的探索,重新领悟诗词的含义。

1.5 题目设置新颖。

诗词文艺类节目题型众多,视频抢答题、沙画意境题、诗词背诵对接题等等涉及到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词义解释和意境思想等。

2.诗词文化类节目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2.1 古诗词的学习是从背诵、记诵、领悟最后到时间的过程。好的教学不能只存在于技术层面,古诗词的学习在于品味它的精神。从古诗中领悟生活,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从而学会读诗,学会做人。

2.2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与所学诗词内容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进行加深记忆的学习,选择更加重点的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和反思意识,结合现实生活、社会文化和实际教学等进行实践性的思考。

2.3 中学古诗词的题型与诗词文艺类节目中的题型相比较单一,并缺乏灵活性,一般中学语文题型就是默写诗词和古诗词鉴赏。中学语文应着重考察学生背诵古诗词的能力,对古诗词如果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水平上,无法广泛的应用到作文写作和阅读中。中学语文对古诗的考察可以借鉴诗词文艺类节目中的题型,设置新颖别致并符合初中生学习特点的题型,全面详尽的进行考察。

2.4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诗词文艺节目上有各种各样的选手,教师、工人、学者、警察、学生等;他们有的是孩童,有的是青少年,还有中年,甚至耄耋老者,他们来自各种民族,参加节目的还有外国友人。在节目里,没人去关注他们的身份和年龄,都只是纯粹的诗词学习者和爱好者。作为教师要从中受到启发,一视同仁,不管他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有着何种基础,要喜欢他们的聪明伶俐也要接受他们的憨厚淳朴。教师也要充满自信,有教无类地带领学生们去学习感受有生命力的文化,从中得到自己所需的精神力量。

2.5 增进交流,共同进步。中国的诗词非常丰富,诗词中蕴含着能够引起一些人共鸣的情怀。学生们看到熟悉的诗词时,就会肯定自己的知识能力,看到不熟悉的诗词时,也不要气馁,从教师学者那里得到解读和教诲。温故而知新,教师要陪同学生一起温习所学过的诗词,加深理解,共同交流想法和感受,形成人文影响。在交流中挖掘文化魅力,在交流中学习新知识的快乐。

2.6 营造一种诗意的学习氛围。诗词文艺节目倡导的是一种诗意生活的态度,将这种态度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是倡导一种诗意的学习态度。诗意的学习态度是指在苦闷枯燥的学习中挖掘兴趣,让学习不再是一个口号,让学生们在五花八门的信息中静下心来,寻找一份宁静区感受真正的学习快乐。诗意,为学生多提供了一份选择,提供了一条通往精神家园"桃花源"的小路。在枯燥的学习中寻找诗意,寻找到属于自己精神世界独有的"精彩",收获为自己的学习充电的知识力量。诗意,让学生们学会阔达的态度,让学生们的学习不脱离生活。语文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审美情趣的养成,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语文味的学习方式。

结语

教育即生活,作为教师,要保持对生活虔诚的学习之心,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每一事每一物,在文与字之间体验情趣味,切身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在课堂上埋下属于语文文化的种子,让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里为这颗种子细心浇灌施肥,呵护它发芽,茁壮成长,为每一位学生的诗意人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又存. 从诗词大会看思想品德课程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4) .

[2] 孙景坡,谢蔼怡. 谈温庭筠诗词的疏朗淡朴与要眇宜修[J]. 语文教学之友,2017(06) .

[3] 許海. 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在诗词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 读写月报,2017(15) .

猜你喜欢

启示语文教学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