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育视角下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研究

2018-06-01李继荣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农村小学生环境影响

李继荣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社会责任感 教育缺失 环境影响

社会责任感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一种责任情怀,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等都离不开社会,在整体的社会运行过程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每个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要从内心做到对公众、对他人的一种关怀,有了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人们在行为处事过程中,会变得更加负责,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农村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重视,加之一些不良社会文化影响,导致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我们从农村小学生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孩子们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当前农村小学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现状

1.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

农村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认知方面,缺乏清楚明确的认识。不知道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也不知道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要求是什么,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比较模糊,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小学生们对待他人、社会公众缺乏关心爱护意识,对社会事务不关心,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关心,缺乏集体责任感,行为表现的比较自私。

2.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足

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社会素养、公德意识等,对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父母教育文化水平一般较低,在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上,和城市孩子的父母还存在一定认知和培养上的差距。不少学生的父母,在考试成绩方面对孩子要求非常高,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学生父母还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家庭教育不足。

3.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农村地区整体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不利于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同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文明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农村地区存在的一些不良社会风俗习惯,也容易给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带来负面作用,这些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就导致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整体呈现不强的状态。

4.学校教育不够重视

农村小学教育在社会责任感教育方面不够重视,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多年,但是在不少农村地区,小学教育阶段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德育为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述基础文化课知识,对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不足,从而导致了学校教育层面的缺失。

二、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思路

1.深入调查,制定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地区来讲,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地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特征,并研究导致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在这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如要求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设施;关系集体,乐于帮助他人,懂得奉献爱心等目标。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开展责任教育工作,也才能明确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方向。

2.评估需求,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策略

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进行需求评估。需求评估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不同方面的表现进行,如有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不足,就需要加强公德意识方面的教育;有的学生文明礼貌方面不足,就加强文明礼貌教育。通过需求评估,才能制定更加适合的教育方法策略。另外,针对不同的地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培养和教育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认真做好评估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责任教育的时效性。

三、农村教育视角下提高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具体方法

通过深入调研,明确了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目标,并做了科学的需求评估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丰富和创新教育方法策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不断加大对农村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力度。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如下几种方法策略:

1.引导小学生明确责任,发自内心去认可

在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通过明确责任,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去认可。例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首要的任务。通过事例告诉他们:作为学生,对待学习必须尽心尽责,不能马虎,不能得过且过。除了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是自己的责任,班主任要对班里的值日制度、班干部职责等进行细化,将每一项事务落实到个人。通过这种措施,对于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好的效果。

2.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教师要给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榜样模范作用,譬如:看到地上的纸屑,教师要弯腰捡起;随手整理教室书柜上沒摆放好的图书;照顾生病的学生等。孩子们会从这些细小举动中感受到老师责任心与爱心,并从中受到感染。

3.丰富课外实践锻炼

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农村地区的公益活动,如为老年人献爱心、集体植树、帮助贫困家庭、打扫农村公益健身器材等活动,在参加这些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们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双手的努力去帮助他人,能够为农村集体提供更加整洁的环境。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义务帮扶活动,针对农村地区一些老年人家庭,定期组织小学生给老年人递送报纸、送水等活动,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些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都会触动他们的心灵,使得社会责任感意识在他们内心生根发芽。

4.编写社会责任感教育读物,强化阅读熏陶作用

小学阶段,孩子们对一些有趣的儿童读物非常感兴趣。因此,在农村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可以采取编写儿童读物的方式,通过阅读让小学生感受社会责任意识的熏陶。例如,通过阅读材料中的一些关心集体、奉献社会、孝敬父母的案例,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思维意识,学生们在阅读时,教师加以引导讲解,让学生们知道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这对于他们学习并强化社会责任感意识,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责任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加强这一黄金时段对孩子们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培养教育。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在小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上面所描述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帮助农村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为农村教育事业更好发展提供一些积极地引导。

参考文献:

[1]林石炜,符海兰.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实践中的困境与对策[J].河南农业,2017,(04):19.

[2]刘文英.7-12岁小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及应用[D].赣南师范学院,2013.

[3]薛琴.漫谈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班主任之友,2017,(08):15.

[4]顾沁麟.当前我国小学生责任心养成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农村小学生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