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便领个奖

2018-06-01

中外文摘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物喜龙之介化验室

□ 岳 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的处世之道。可见这位以《岳阳楼记》名扬天下的北宋文学家,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少年范仲淹一贫如洗。他住在一间破庙里读书,早晨煮一碗粥,冷却后划成四块,便是一天的口粮。但他没有因卑微的出身而怨天尤人,更没有觊觎官二代、富二代的锦衣玉食,而是心无旁骛地陶醉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不以己悲,即便在逆境里,也照样落地生根,然后一点点枝繁叶茂。

后来,范仲淹考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提出的“抑侥幸”“减徭役”等建议被皇帝采纳,成为“庆历新政”的起点,他也因此炙手可热。但他并没有得意忘形,依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如既往地坚守清官的本色和文人的风骨。不以物喜的范仲淹,没有因环境喧嚣而心旌摇动。

在中学课本上读《岳阳楼记》时,我就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八个字摘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但至今无法达到那样的境界。每当发表一篇作品、获得一个奖项,便情不自禁地沾沾自喜,甚至在朋友圈中炫耀。尽管我知道,获奖与作品的价值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关系。臧克家先生说,自古评奖事,文章加人情。散文家红孩则把文艺作品评奖活动中只有专家没有读者的情况比喻为“文坛自助餐”,而将那些只在圈子里热闹、读者并不买账的文学作品形容为“被窝里出汗——自己热”。这使我想到一个字词:汗颜。一张惭愧的脸在出汗的同时,仿佛施了胭脂。我定力不足,应该汗颜。

写作既是我的乐趣,也是我满足虚荣心的一种方式。经过巧妙伪装的虚荣心,往往在我的写作活动中得逞。但偶尔读到的两个故事,将我的这种虚荣心驱赶到了尴尬的境地,使之无法遁形。

其一,居里夫人为了提炼纯净的镭,搞到了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然后她和丈夫在院子里支起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而所谓的化验室不过是一个废弃的、曾经停放解剖尸体的破旧的棚子。居里夫人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日复一日,衣裙和双手留下了酸碱斑斑点点的烧痕。那是她最暗淡的日子,正如当年范仲淹在破庙里苦读一样,无人关注。但她不以己悲,不屈不挠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

三年零九个月后,她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就这样,因为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并且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按照世俗的逻辑,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都足以使她忘乎所以。但她不以物喜,平静得令人难以置信。她把奖金赠给了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把那些熠熠闪光的奖章送给六岁的小女儿做玩具。

其二,日本女作家村田沙耶香是一家便利店的普通女工,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便利店人生》,并因此获得日本重要文学奖——“芥川龙之介奖”。有人认为,她将从此离开便利店,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但出人意料的是,她依然按部就班地在便利店上班。在她看来,店员和作家只是工作性质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她说她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更愿意把写作当作一种有趣的补充。

去领“芥川龙之介奖”那天,她迟到了。当主持人请她发言时,她说:“很抱歉,我只有等便利店下班后,才能顺便过来领个奖。”

所谓“不以己悲”是通向成功的一条路,当你沿着这条路到达人生的领奖台后,发觉那个奖项已经不重要了。经过一路历练,你的眼前只剩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以物喜”就是对你最好的奖赏。

猜你喜欢

物喜龙之介化验室
生命需要被欣赏
像朋友一样 :杨烨亭
锐词
标准化海上化验室的设计与调试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浅谈现代制盐企业化验室建设及管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