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抗生素终有望对抗最厉害“超级细菌”

2018-05-30

科学大观园 2018年20期
关键词:肽酶外膜阴性菌

英國《自然》杂志近期发表了一项微生物学新发现:arylomycin一类的天然产物经化学优化后,能够成为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感染具有强效、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多重耐药菌日益增多。目前,临床遭遇的“超级细菌”一般指的就是ESKAPE,这6个字母分别代表了6种著名的耐药菌。其中又以革兰氏阴性菌的威胁尤甚——其双层外膜让很多抗生素都无法接近作用靶点。

arylomycin是一类能抑制Ⅰ型信号肽酶(SPase)的大环脂肽类物质,而Ⅰ型信号肽酶是能分解蛋白和多肽的一种关键的膜结合酶。在革兰氏阴性菌中,SPase的活性位点位于细菌胞膜和细菌外膜之间。研究人员曾认为arylomycin无法到达这一活性位点,理由是arylomycin无法穿透细菌外膜。美国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基因泰克)的研究团队,此次在寻找靶点亲和力更好、外膜穿透力更强的arylomycin类衍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名为G0775的arylomycin类合成衍生物,对ESKAPE致病菌具有强大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能通过一种非典型机制穿透细菌外膜。研究人员发现,对几乎全部已知抗生素耐药的超强多重耐药菌对G0775仍具有敏感性,且耐药性的发生率也较低。G0775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抗菌功效在多个感染小鼠模型中得到了证实。

猜你喜欢

肽酶外膜阴性菌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猪δ冠状病毒氨基肽酶N的研究进展
血管外膜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心大静脉消融外膜起源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特征
更 正
超市手推车比厕所门把手脏
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分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研究
移植血管外膜早期NADPH氧化酶激活和新生血管形成
脉络学说为指导,基于外膜滋养血管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靶向二肽基肽酶维药体外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