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学堂”诞生记

2018-05-30

大社会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堂书屋社工

东里镇社工站配备了6名社工,由于都是本地人,东里社工与村民交流有一种“胶己人(自己人)”的天然优势。2017年8月份上岗之初,有人问:“为什么要回家做双百社工啊?”东里社工回答:“这里有家啊!生于斯,长于斯。”6名社工出生及成长在这片热爱的土地,每个人都渴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建设家乡。

东里社工走村入户时,发现小夕(化名)家里环境较为杂乱,进门过道两侧都堆放着杂物,烧火用的柴枝用布条捆起来、破旧的老式橱柜、小天井后面长满荒草。12岁的小夕和爷爷奶奶就住在左侧的两个光线不太好的小房间里。东里社工第一次见到小夕奶奶时,她正在钩花。小夕奶奶70多岁,老伴是退伍军人,已经80岁了。小夕奶奶说,她孙女很懂事,学习成绩很靠前,兴趣爱好也广泛,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和各项班务工作。“前几天学校组织扫烈士墓园,小夕还被老师选上了,全校就十几个名额哦!”谈及孙女,老人一脸的自豪和欣慰。

东里社工后续多次入户时,发现小夕和她的父母常不在家,小夕奶奶解释说小夕可能放学后在路上玩,但对小夕的父母避而不谈。在东里社工第6次入户时,小夕奶奶才袒露原委:小夕父母离婚后均已再婚。小夕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定期寄来生活费。平时老伴还要外出做些零碎活补贴家用。两个老人很难管教小夕。小夕奶奶希望东里社工能帮忙管管小夕。

随着走访的持续,东里社工发现村中还有一些因各种原因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或者父母白天在外忙于生计无暇照管的留守孩子。这类孩子通常只被关注基本需求,长辈基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青少年群体成长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青少年时期的他们会逐渐形成起自己的价值观,同时他们对外界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存在着对外界多样的需求,包括学业辅导、兴趣小组等多个方面。青少年群体逗留在社区的时间相对较长,社区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同时社区的成长环境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重要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东里社工萌发办一个“社区学堂”的想法,并开会讨论初步方案:参与的孩子数量不超过5人,且面临的情况与小夕类似。“社区学堂”设在东和村的农家书屋,一是书屋的桌椅设备齐全,二是可激活关闭已久的农家书屋。

东里社工分成两个组入户与家长们交流,把珠三角地区的“四点半课堂”分享给村中的一些家庭,同时把建“学堂”的想法和他们交流。但家长们的想法并不一致,一些家长认为不需要提供这样的服务,家长自身都管不好孩子,一群“后生仔”凭什么就能管好?但是,部分家长表示支持东里社工开展“社区学堂”活动。

为了落实场地问题,东里社工和管理村中书屋的盛伯多次交流,盛伯表示,因为书籍久未登记整理,怕被人偷走书,所以暂时还不能将书屋借给东里社工使用。东里社工后来与村中另一位阿伯整理了书屋的书籍,促成了农家书屋定时开放。

既然暂时不能使用农家书屋,东里社工想过把学堂放在东和幼儿园,也想过在村委里面,甚至想在村中寻找一间无人的老屋,这三个想法都因时间、安全等问题被否决,东里社工只能把场地设在东里社工站,先把“社区学堂”办起来,再同步去寻找桌椅。

上第一节课之前,东里社工们心里也是没底,担心不能控制场面,还设想过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但是孩子们都很配合,安安静静地趴在茶几上写作业,不吵不闹。东里社工说:“大家要互相背诵哦!”孩子们就乖乖地互相背诵。一位有几年社工经验的东里社工甚至感叹道:“这是我做社工以来接触过最乖的一群孩子!”

随着“社区学堂”的开展,东里社工逐步在孩子们中营造起互助的氛围,从互相督促按时到达,再到“你的这道题错了,我知道,我给你讲解。”“你需要背诵,我也是,我们相互背诵吧。”“社工姐姐,我帮你搬桌子和椅子吧。”“社工姐姐,你们需要打扫,我们帮忙吧。”每一句话,每一个小举动都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

2017年12月,社区要举办“趣味运动会”,东里社工尝试让孩子们参与设计游戏,其中“花式投篮”游戏设置和规则基本上是由其中两位男孩子完成的。孩子们有时候在东里社工站协助社工到晚上6点多,直到家长们来催才肯回家。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带动其他小伙伴和家长参加,主动向小伙伴们讲解游戏。

社工不再单向地对孩子进行帮助,而是通过“社区学堂”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帮助,甚至帮助社工。东里社工希望这种互助的精神,能从孩子们的学业上传递到生活中,再慢慢影响家庭成员。

小夕参加“社区学堂”后,对东里社工不再陌生。她逐渐敞开心扉,讲述自己在学校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东里社工协助小夕去解决她所面临的疑问和处理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社区学堂办起来了,村民们看在眼里,对社区学堂的态度也在转变。敬老院的一位热心人士主动把一个大房间提供给东里社工作为“社区学堂”的活动场所,村委银姨提供了一张长桌,村民璇姨把“社区学堂”的情况反映给村上萃英学校后,萃英学校捐赠了8套桌椅……“社区学堂”的教学设施也一步步在完善。

目前,东里社工正筹备在寒假期间开展回访工作,收集孩子和家长们的建议,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增加家庭对“社区学堂”建设的参与度。

从2017年7月至今,东里社工走遍东和村的每个角落,村中每条路都留下足印。曾经,东里社工急于给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却因能力不足而备受打击;曾经,他们因不为理解而迷茫,不知如何走下去;曾经,他们因在外生活已久,听不懂村里老人说的俗语而产生过陌生感……一路上,无数个“曾经”伴随著东里社工,但他们义无反顾,继续相伴而行,与团队相伴而行,与乡亲相伴而行,与双百计划相伴而行……

东里社工坚信,在注重人情味的农村,你帮助过或者认同你的人终究会加入进来,“双百”之花一定会绽放的更加鲜艳夺目。

猜你喜欢

学堂书屋社工
青春社工
篽箖·上野书屋
梦幻书屋
社工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森林学堂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宝宝国学堂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