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细节描写 品读人物形象

2018-05-30吴若湉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8年9期
关键词:泪痕外孙女贾母

吴若湉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文中,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哭态各异”的图景,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一、林黛玉之哭——哭个不住

林黛玉第一次离家,千里投亲,颠沛流离,内心是极为忐忑的。外祖母家富贵豪华,蒙受皇恩,地位显赫,这些想必林黛玉常听母亲说过。于是,林黛玉带着一种新奇诧异、惶恐不安、处处小心翼翼的心理踏上了远道投亲之路。从这一刻起,林黛玉的内心变得极为敏感,再也没有消闲过。跨入贾府大门,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奴仆的簇拥,排场的奢侈,证实了幼时母亲所言不假。林黛玉拜见外祖母,被其一把搂入怀中时,这一“搂”,让林黛玉那颗七上八下的心安定下来。此时此刻,林黛玉百感交集,在找到宣泄口后,泪水终于奔涌而出,难以自控,所以“哭个不住”。想到自己,虽出身钟鸣鼎食之家,书香门第,但年幼丧母,孤弱无依,家道中落,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怎能不潸然泪下呢?林黛玉的哭,主要是为自己悲苦身世而哭,突出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

二、贾母之哭——伤心大哭

林黛玉进房,方欲拜见时,早被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一个“早”“搂”“叫”“大哭”,表现了贾母极致的悲痛之情。 “早”“搂”说明贾母疼惜外孙女,“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可见贾母非常伤心。贾母为什么要大哭起来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看见外孙女想到自己疼爱的女儿,先舍自己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因而悲痛不已。二是想到女儿在世时在夫家的生活处境,同为自己的儿女,有的享福,有的却遭罪,不禁悲从中来。三是想到外孙女幼年丧母,孤苦伶仃,千里颠簸投亲而来,一路上肯定吃了不少苦,如果女儿在世,看到这样的情景想必会非常伤心。所以,贾母搂着黛玉“大哭” ,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虽有对外孙女的疼爱,但更多地是表现丧女之痛和对已故女儿的怀念。

三、周围人之哭——掩面涕泣

写完贾母搂着黛玉大哭后,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侍立之人有谁?从下文不难看出,侍立之人主要指王夫人、邢夫人及一群婆子丫环。“当下”,即“立刻、马上”,说明侍立之人见到贾母大哭后,表情转变,哭泣速度之快。“无不”一字,双重否定,说明在场人员均做了哭的动作。“掩面涕泣”揭示出在场人员的哭泣并不是发自真心,而是迫于贾母的权威。可见,周围人的哭,是装腔作势的哭,而且一语道出了贾母在贾府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同时揭示了府中人的惺惺作态和虚伪嘴脸。

四、王熙凤之哭——用帕拭泪

王熙凤对于林黛玉的认识主要来自贾母的口中,因而对这个异姓表妹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感情。然而在见到林黛玉后,先是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夸赞黛玉“标致”“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可谓一石三鸟。接着道一句“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说完,用帕拭泪。待贾母一说“快再休提前话”后,便“忙转悲为喜”。这一“哭”一“笑”转换得如此迅速,令人瞠目结舌。“忙”暗示了王熙凤并没有哭,而是为了取悦贾母,博得贾母的欢心。王熙凤的“哭”,是假惺惺的哭,“用帕拭泪”比起“掩面涕泣”而言,更加逼真,更加高超,更具有欺骗性,突出了王熙凤八面玲珑、见风使舵、善于逢迎的性格。

五、贾宝玉之哭——满面泪痕

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会面时,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黛玉心里忖度一番后,回答没有,宝玉听了,登时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這劳什子了!”吓得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宝玉“问玉、摔玉、骂玉”这一系列动作,表现了贾宝玉向往男女平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的“满面泪痕”,是出于真情的自然流露。

总之,同样是哭,但同中有异,曲中见巧。《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人物“哭”的艺术,揭示了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以及个性,尽显贾府人情世态。

猜你喜欢

泪痕外孙女贾母
一脸青春甜美 活得潇洒强悍 摩纳哥最美王妃的外孙女也很亮眼
宠物泪痕消湿巾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重识贾母
己亥清明祭
孙国华教授与外孙女孙珠珠在一起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