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环境行为模式预测未来生活方式

2018-05-30王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环境生活

王琰(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一、引言

生活方式是长久以来基于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和社会文化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一种生活活动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活方式多是处于社会阶层和社会建设层面研究,在80年代以后,生活方式则开始更多关注个人在衣、食、住、用、行方面的生活行为与模式研究探讨。如今,国内外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已经是多学科交叉、多体系融合的一个研究领域。基于人的环境行为模式,可以产生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基于人的行为模式的变化,未来的生活方式是如何改变的呢?这些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生活行为呢?

在现代社会的供应链中,生活行为的改变,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从中国刀耕火种的农业社会到光怪陆离的工业社会,再到现在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每个时代都会催生新的行业。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人们的行为模式逐渐在改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手机移动支付的支付习惯。这些成为引领未来生活方式变革的最大动力。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将整个零散的商业汇集起来,产生了买家和卖家的互动。另外,共享单车从无到有、北京五道口枣糕王商业模式的产生、美团、饿了吗等外卖产业奔赴全国各个区域等等,这些都是生产性活动与商业性活动的结合,也是人们环境行为模式改变而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行为所辐射的范围之广,可以瞬间改变一座城市。因此可以说,环境行为模式的变化,即将会改变至少未来10年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二、环境行为模式与生活方式的界定

(一)环境行为模式释义

环境行为(environment behavior)可以说成是一个人基于自己本能而产生的对外界的反应。环境行为模式中也包括了自我行为和外界行为,其中自我行为是根据自己本身的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习惯,也是个人化的体现,有些学者也提出,行为可能受到生活方式、偏好、习惯、自选择等因素的影响。①环境行为模式也可以分别从“环境”和“行为”两个方面解读,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方面;行为则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系统,包括了经验和行动。行为可以通过观察来获得,经验则不同,经验与设计成果展现有直接关联。在心理学上,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之父尔特·勒温提出了心理学场论。在这个理论中,勒温将生活空间解释为两个层次。其一,这个空间包括了个人和个人感知到的他人和客体,其二,将生活空间分为了个人和环境两个部分。公式是B=f(P,E),B=行为(behavior),P=人(people),E=环境(environment)。外向的行为和经验是由个人的内在刺激与外在环境因素组成的,才形成了人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

(二)生活方式释义

生活方式(lifestyles)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学研究领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了这个概念:“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生活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生活方式。这样,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或他生活的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②,这一阐述将生活方式的定义延伸到了社会学层面。之后又有很多学者对生活方式展开了其它角度的探讨。

图1 大学生生活方式总体概况

关于生活方式,1981年芬兰学者罗斯讲到:“广义的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决定这种或那种生活方式。但同时,生活方式的形成又有赖于主体自身,同主体的观点和价值目标体系直接相关”③。陈青萍指出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规范等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和生活制度,包括个人嗜好、认知方式和业余时间的行为活动等④。其次,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可定义为与工作、家庭、休闲、消费等生活导向和选择,并通过各种行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⑤。中国学者杜任之也谈到:“我们研究中国生活方式,也离不开中国现阶段的生活方式。食、衣、住、用、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综上,生活方式的概念多出现于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但是在之后的研究中,对衣、食、住、用、行方面的研究更加贴近人的生活模式,也是生活方式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

三、自我行为与未来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一)自我行为改变生活方式

自我行为会改变生活方式,当一个人走进不同的建筑空间的时候,感受也会不一样。自我行为代表了个体的生活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可以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进行表达,具体的表达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居住、出行行为、活动行为等⑥。举个简单的例子,现代社会有很多室内设计师,他们必须按照业主的喜好去设计业主的喜好,这就是因为业主独特的行为方式,需要设计师针对不同的行为模式来确定空间功能,进行房屋设计。若没有满足业主独特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则这个设计师一定不会成功竞标。正是自我行为,才产生生活方式的变化与发展。

(二)未来生活方式依托于未来的自我行为

据新华社电西班牙《世界报》报道,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就未来10年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咨询和调查,并总结出7种发展趋势。其中的第五个趋势讲到:“虚拟世界将以更加明显的方式干预现实生活。人们将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内穿梭于现实和人工合成的世界之间。”⑦未来10年,人们的家庭生活、家务劳务必然会增多,增多的趋势也就导致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虚拟化的产物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未来的城市、社会、家庭也会因为未来的自我行为的改变,而直接影响未来生活方式快速改变。

(三)行为模式与生活方式的关联性

若让一个设计师从室内设计角度解读,空间的界面处理很容易理解,即顶面、侧面、底面和材料处理,其中界面的功能要求、色彩处理、视觉感受、外观质感、材料选择等都是区分界面的有效手段。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自我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界面,可以算是小中见大。设计会依托于环境行为,环境行为又会影响生活方式,同时设计其环境行为也改变着生活方式。

实际上,从横向设计维度来讲,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构建了设计理念和产品形态,设计理念和产品形态又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若从纵向的设计史维度来讲,又可以清楚看到二者的关联性。人们会通过行为模式来进行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环境设计等,也会根据人们的行为方式来产生相对应的生活方式。如精神病医院的病房设计绝对不会将墙体刷成大红色,也不会在一间房里放置一个病床,正是由于精神病人固有的行为模式,才会产生相对应的生活方式。也是因为两者关联因素的集合,从而构成了品质生活的精髓,也表现了人们对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理解。

四、从环境行为模式看未来生活方式设计

(一)自我环境行为模式

作者调研了10个20岁左右的大学生,并将大学生周末一天的生活记录下来。统一比较了20多岁大学生所需要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环境行为模式,提取这些学生的生活行为,探讨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不同。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生活多处于教室、食堂、工作室、外出游玩这几个方式。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较高,普遍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大学生大多数喜欢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制,饮食、体育锻炼等都不规律,对居住环境也有一定的抱怨,喜欢假期回家探望与休息。并希望拥有较高的生活方式和便捷的生活模式。(图1)

其次,从单独的自我行为模式来讲,大学生的24小时生活轨迹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与变化。从行为、特点、活动描述、心情描述、时间节点活跃度上能展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变化。对大学生的现阶段生活方式的解读,是依据自身的行为模式。但是,行为模式是会依据未来的社会发展而变化的,社会利益体系的变化会影响行为模式,从而影响人的未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图2)

(二)未来生活方式模型

图2 学生自我行为与生活方式总体概况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未来的生活方式究竟会走向何方?人们一天的生活如何去解读?人们是如何完成不同的日常事务?人们又是如何去理解自己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模式呢?有学者用活动分析法很好的解释了生活方式模型。活动分析法主要贡献在于将生活方式概念正式引入行为研究中,并提出了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和日常行为的相互关系。⑧

以Ben Akiva 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相应的生活方式模型分析。模型主要是提出了日常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关系。1983年Salomon等学者提出生活方式的选择决定于个体对于其作为家庭成员、劳动力市场参与、对休闲的态度。移动向选择则包括就业、居住地、住房类型、汽车所有权、通勤方式。活动和移动性选择则包括活动类型、持续时间、目的地、路径、交通方式等。另外,与之相对的1998年Don Akiva等学者提出生活方式的发展影响城市发展,都与家庭决策和交通系统有所关联,具有优先级地位。个体的生活则会受到日常一天生活而影响。个体的作用又会反过来控制生活方式的产生与发展。未来生活离不开个体的行为生活模式,正是行为模式,才产生了生活方式。

(三)未来生活方式案例构想

目前,有很多新闻媒体、电影都描述了未来的生活场景。大多数学者预测到未来十年的变化大都可以从衣、食、住、用、行五方面来阐释。

1.衣。衣服购买和使用会更倾向于可持续化。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另外许多消费者也会更加注重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和可持续原则。很多衣服的款式更加自由,并且具有中国本土特色,高端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定制化,中低端消费者由于艺术审美提高,对生活的行为方式有所改变,所以人们会更加要求有个人服务原则。其次是衣服的质量也会具有可持续化特色。目前,上海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衣服行业的发展,“废旧服装回收利用项目”已经作为上海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专项项目,列入上海 2012~2014 第5个3年环保行动计划a。所以,许多企业都会回收衣服二手衣服再次利用改造,全生命周期的利用更加全面。衣服的利用率会提升,商场不再是人们时常去逛街的场所,大多数商店的衣服会更加廉价。

2.食。首先,吃到食物的过程会更加便捷,因为近几年外卖行业快速发展,未来10年美食门面会减少,食品会更加安全。其次,人们更加关注环保与健康。由于人类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导致越来越多的问题的出现,如雾霾、水质、蔬菜、转基因食物等。人们想在未来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呼吸到新鲜空气,喝到纯净水等。所以,食物的运输更加一体化和全面化。

3.住。智慧城市的普及包括人工智能与安全识别系统的大面积推广。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首先就是实现家电智能化,人们可以对家中的所有家电进行远程控制,家电间也可以相互协同控制,这些都使得家电的控制变得简单化、智能化和人性化⑩。各种个性化家庭家居设计,都是以前在科幻书或者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环节,但现在已经在某些实验室和样板间中取得成功。其次,房屋租赁服务会更加便捷和廉价,中共十九大习近平主席也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现今政府已经从北京、宁夏作为试点,开始征收房产税2%的比例,也开发了大片住房用地,这个势头不可阻挡。未来10年的房价和住房已不是问题。

4. 用。人们也幻想着何时何地都可以治病,远程医疗更加方便,医疗将是一个中心和多点分布,高技术的医师都在医疗中心,医疗点分布在各个社区,看病时医师通过远程控制给病人看病以及手术,同时可以在线上预约固定时间去医疗点就医。

5. 行。更加私人化,更加拥有技术性,交通更加便捷,强调个体性,也强调慢系统。目前,北京出行汽车会拥堵,道路不顺畅。但是10年后,人们会更加强调效率,路上的时间会减少,拥堵的问题会因为设计和人类生活行为方式改变而解决。人们会加强居住、工作、购物一体化进程。很多在大城市的人会更加向往乡村小镇,会返回家乡建设。拥堵现象会不存在。慢生活系统会更加清晰。另外,汽车也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技术的爆炸往往只在很短的时间中就会发生。未来10年中的某个瞬间,一般的技术问题都会轻松解决,各种高新技术快速获得推广。

五、结语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所有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化,人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在重构。环境影响人,行为塑造人,由此产生了生活方式的变化。未来的生活方式必定会遇到各种技术瓶颈与科技问题。但依旧难以改变的是环境行为影响生活方式,最终影响设计理念和产品思路,反过来又会重构个体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这种螺旋推进的轨迹下,未来技术的爆炸和革新,一定会改变人类的环境行为,进而必将带来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呈现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你我会因为自我行为的改变而体验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会因为生活方式的变化而重塑自我行为的模式。■

注释:

① Choo et al, 2004; Cao et al, 2009;Scheiner, 2010;van Acker et al,2016.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4-33.

③芬兰,J.罗斯.生活方式的类型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2(09).

④陈青萍.现代临床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32-441.

⑤Salomon et al, 1983;van Acker et al, 2010.

⑥van Acker et al,2016;van Acker et al, 2010.

⑦2008年西班牙《世界报》:未来10年生活方式7个发展趋势

⑧塔娜,申悦,柴彦威. 生活方式视角下的时空行为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279-1287.

⑨任娇,陈遊芳,李赛笛.浅谈我国旧衣服回收及再利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4.

⑩张衡.概念设计构建未来生活方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185-186.

猜你喜欢

环境生活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